在對幼兒的教育當中也證明了重複講述同一個故事,其記憶效果好。十九世紀德國柏林大學有一位法學教授,他叫卡爾·威特。他之所以能出類拔萃,就是因為小時候父親對他總是講述同一故事。威特的父親在一本叫《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中介紹說:威特能熟練地掌握六國語言,就是大人反複講述並讓孩子自己閱讀同一故事的結果。例如對安徒生的童話,他反複講給卡爾聽,然後,讓卡爾學習一門外語,就用這門外語朗讀這個故事。這一方法非常有效,卡爾就用這一方法很快地掌握了英語、法語、意大利語、拉丁語、希臘語。
(三)過量學習記憶法
為了保持記憶的效率,學習任何材料之後,過量學習是必要的。學習某種材料能達到背誦時不要馬上停止,應該繼續再學習幾遍。過量學習的次數保持在超過0.5~1倍的效果較為理想。過量學習的次數超過上述限度,則會起相反的作用,即其記憶的效果逐漸降低。
學習10個英語生詞練習4遍就全部記憶住。為了保持記憶的效率,再增加2~4遍是必要的。增加兩次即增加0.5倍練習,稱為過量學習50%,增加4次練習稱為過量學習100%。
學習一種內容需要不斷地重複。那麼,是否重複越多越好呢?不是的。心理學者的研究成果表明,過量學習次數保持在50%~100%較為滿意。過量學習的次數過多,反而會遺忘得更快些。這種現象初看起來似乎很奇怪,其實這正反映了記憶的一種規律:機械記憶重複得過多,會使學習變得枯燥無味,失去興趣。這是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大腦皮層不僅不處在興奮狀態,反而會走向反麵,轉成抑製狀態。恰當地掌握過量重複的次數,就可以避免做吃力不討好的事。怎樣才知道自己過量重複幾遍才能達到恰到好處的程度呢?可以用嚐試回憶的辦法來摸摸自己的底。背某一種材料,不要忽視自己是否記住了,悶著頭一遍接一遍地往下讀,應該經常停下來嚐試回憶和背誦,這樣做就很容易發現自己什麼時候已經可以背誦下來了。在這個基礎上,再花上大約50%~100%的力量鞏固一下,也就算可以了。
嚐試回憶學過的內容遠比一遍接一遍地照本宣科費力氣。尤其是在嚐試回憶發生困難的時候,一下子想不起來,記憶不確切,那就更要動腦筋了。對於加深記憶印象來說,動腦筋是一件好事,這時大腦皮層細胞處在更為活動的狀態,也就是更容易形成鞏固記憶所必需的暫時的神經聯係,當然也就有利於記憶。即使在嚐試回憶的時候有某一部分內容實在回憶不起來了,卡住也沒關係,下次再重複的時候就會格外注意卡住的地方,印象也就會加深。嚐試回憶的益處還在於可以幫助學習者了解記憶中的難點,更適當地安排時間。記外語單詞即使一次隻記10個,也不要平均分配力量。有的單詞跟其他學過的單詞有聯係,可能很快就記住。例如,先前已經學過foot(腳)和ball(球),那麼再學football(足球)就比較容易。通過嚐試回憶發現這個單詞已經記住了,就不要在這個單詞上過量地重複了。可是bedroom(臥室)這個單詞不好記,太長,以前又沒見過,幾次嚐試都發現這個單詞沒有背下來,那就最好集中力最把這個單詞多重複幾遍加深印象,不要每次都把10個詞從頭讀到尾。嚐試回憶的益處還不止這些,實驗證明,在記憶過程中,用在嚐試回憶上的時間愈多,記憶效果也愈好。
在對幼兒的教育當中也證明了重複講述同一個故事,其記憶效果好。十九世紀德國柏林大學有一位法學教授,他叫卡爾·威特。他之所以能出類拔萃,就是因為小時候父親對他總是講述同一故事。威特的父親在一本叫《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中介紹說:威特能熟練地掌握六國語言,就是大人反複講述並讓孩子自己閱讀同一故事的結果。例如對安徒生的童話,他反複講給卡爾聽,然後,讓卡爾學習一門外語,就用這門外語朗讀這個故事。這一方法非常有效,卡爾就用這一方法很快地掌握了英語、法語、意大利語、拉丁語、希臘語。
(三)過量學習記憶法
為了保持記憶的效率,學習任何材料之後,過量學習是必要的。學習某種材料能達到背誦時不要馬上停止,應該繼續再學習幾遍。過量學習的次數保持在超過0.5~1倍的效果較為理想。過量學習的次數超過上述限度,則會起相反的作用,即其記憶的效果逐漸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