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長江天際流,多少英雄水中遊,早早晚晚都是死,是非成敗算個球。青山古道依舊在,人來車往各不同,談古論今多少事,不過幾度夕陽紅。
公元184年正月,東漢的首都洛陽城內陰鬱連天、煞氣十足。往年的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是張燈結彩、笑語盈盈、走街串巷、爆竹聲聲。可是今年這堂堂的一國之都,往日的繁華市井之處卻是顯得尤為冷清。整個城區內濁氣彌漫,霧霾遮天,空氣指數嚴重爆表,就連wifi信號也難以穿透,正午十分,也如即將入夜的黃昏一般。
時逢甲子年,本應在大年三十晚上舉辦的跨年晚會也是一拖再拖。城中的公共廁所、路旁矗立的旗杆,還有街頭巷尾的邊邊角角裏,到處都貼滿了朝廷印發的春晚節目單。
一個身材偏瘦,一臉土氣的男人正貓在一個牆頭後麵噓噓,眼睛還不停的掃視著張貼在他頭頂的那張節目單。
小品:《垂簾聽政》,表演者:何太後、董太後。
相聲:《當斷不斷》,表演者:何進。
魔術:《割須棄袍》,表演者:曹操。
“哎呀,沒想到今年出場的還有近來特別火的美少女組合。”那人邊看節目單邊小聲的嘀咕著。“她們跳的舞蹈名叫《十常侍之亂》,表演者:“張讓、趙忠、郭勝、段珪等。”
這人念完之後又重頭掃了一遍節目單,發現今年開場的第一個節目是舞蹈,名叫《四世三公》,表演者:袁紹、袁術、袁基等。”
“哎,又是歌功頌德的舞曲。想想我老家那個地方,已經是饑民遍野、換子相食了。”他說著,便搖了搖頭,無奈的走了。
這就是東漢末年的真實寫照。住在京城裏的百姓,不知城外是何時局。東漢政府又一貫擅長歌頌貴胄、粉飾太平,可一些進城務工的子弟還是有機會將地方上的一些天災人禍盡收眼底。
剛剛看告示的那個人,就是來自河北省邢台市巨鹿縣的一名進京務工人員,為了省下幾個盤纏,像他這樣幾年不曾歸家的勞工也不在少數。但是在這烽煙四起、流民遍地的亂世裏,老百姓能夠有個地方苟且安身已經是很不錯的事情了。
如果真如同村返京的老鄉所述,那巨鹿縣的窮苦百姓已經到了流離失所、饑民相食的地步了。
我們將現場畫麵切換到巨鹿縣的一戶人家。
“我家孩子王三胖,能吃能睡身體壯,今年剛滿三歲半,可憐一周沒吃飯,昨天晚上剛咽氣,沒錢下葬沒錢祭,趁著沒過保質期,拿來換隻老母雞......老—母—雞—” 隻見一個滿臉滄桑、破衣爛衫的男人,手裏捧著一個白白胖胖的男孩,正在用快板的形式挨家挨戶的推銷他的產品。
“老李,你睜眼看看,看看這孩子,白白胖胖,肉質均勻,皮膚有彈性,分量也足。你就可憐可憐我們一家,給我換隻老母雞吧。”那人用近乎嘶啞的聲音說著,眼眶裏還浸滿了真摯的淚水。
“咋?你是要還是不要啊,給句話呀!我這沒過門的媳婦還在家坐月子呢,就等著我換了老母雞好回家把奶催。你倒是......”
老王的話還沒說完,他對麵的老李便搖頭歎氣、連連擺手。“別說了老王,你看你穿的破衣爛衫,還有個過年樣,我這寒冬臘月的還光著膀子呢,你以為我在家玩冰桶挑戰呢,我家就一件衣服還給我媳婦蓋屁股上了。我家要是有老母雞,我自己先做個雞毛大衣穿上。”
本來半晌無語的老李,說起話來也是鏗鏘有力。“哎,對了,你媳婦沒過門咋就做起月子來了。孩子是你的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