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有財務風險意識?(1 / 2)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迅速發展,很多上市公司和大型集團公司的經營管理逐漸進入了以財務為導向的企業管理階段。這時,財務風險意識就顯得極其重要。本節我們就具體來分析為何要有財務風險意識。

在企業由資產經營為主轉變為資本經營為主這種經濟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將成為企業管理的核心問題。作為風險管理核心組成部分的財務風險管理已經伴隨著風險管理全球性運動的興起而備受世界各國理論界和實務界的重視。

從經濟學角度看,現代企業的財務風險是一種微觀經濟風險,是企業所麵臨的全部風險的貨幣化的表現形態,是企業經營風險的集中體現。在當今高度貨幣化的經濟社會中,企業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組織生產經營活動所麵對和承受的各種風險,其發生、發展和危害都集中地反映為企業的現實或潛在的經濟利益損失,各種非經濟損失也可以按一定方式折算為經濟損失。從這個角度看,企業風險的大小及損失程度都直接和清楚地表現於企業財務收支的變化之中,最終表現為企業財務收益的減少。

由此可見,對公司存在的財務風險分析其成因,並采取一定的措施進行防範和管理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下麵我們就對此做具體分析:

首先,我們來看財務風險的定義及成因。

財務風險是企業風險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它強調風險主體是市場經濟的參與者和競爭者。

狹義的財務風險通常被稱為舉債籌資風險,是指企業用貨幣資金償還到期債務(即償還到期的本金加利息)的不確定性。這種觀點認為,財務風險隻與負債經營相關,沒有債務也就不存在財務風險。

廣義的財務風險是指企業財務活動由於受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使企業實際財務收益與預期收益發生偏離,因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它不僅僅是籌資風險,還應包括投資風險、資金回收風險、收益分配風險等。

企業外部環境的複雜性是財務風險產生的外部原因,包括自然因素、社會因素、市場因素等,外部因素的變化對企業來說是難以準確預見和把握的,具有不確定性,勢必會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自然界總是處於一種運動變化之中的,而自然災害往往對企業的正常運營造成破壞性的影響,這些最終都要反映到企業的財務成果上來;企業生存的社會環境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如國際國內政治形勢、社會製度與文化、顧客的消費習慣與價值尺度、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財政信貸政策、宏觀經濟狀況等因素的變化,都有可能使企業的財務風險加大;而市場是企業生存的基礎,但市場總是處於高度的變化之中的,市場信息的不確定性(供求關係的變化、價格水平的升降、各國彙率的變動、競爭對手的策略調整以及市場信息的不對稱等)是財務風險產生的重要原因。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