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計算的基本步驟是什麼?(1 / 2)

前麵幾節介紹了成本的各種分類方式及其具體內容。那麼,到底該如何進行成本計算呢?這無疑是成本在財務中的一個關鍵問題。下麵,我們就將對成本計算的基本步驟做出具體介紹。

在計算前我們還是先來看成本計算和成本計算基本步驟的概念。成本計算是一個確定成本計算對象的總成本,進而確定其單位成本的過程。這一過程需順序地經曆資料的收集和整理、確定成本計算對象、成本計算期間、成本計算項目、歸集和分配各種費用、設置和登記有關賬戶和編製成本計算表等多個環節才能完成。以上各個環節在成本計算過程中的組合我們稱之為成本計算的基本步驟。

產品成本計算的步驟具體如以下六點:

1.確定成本計算方法。開展成本計算之前,先要確定采用哪一種成本計算方法。通常所用的方法有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等。這要根據生產工藝過程和生產組織的特點,同時結合成本管理的要求情況來進行選擇。

2.設置有關的成本計算賬戶。為了計算產品的成本,需要設置一個專門的賬戶,即"生產成本"賬戶。其借方彙集為生產產品而發生的各種費用,貸方反映產品完工轉出的製造成本。

對於一定的成本計算對象來說,發生的費用無非是兩種: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後者指共同性的、不是直接為生產這一對象服務的費用。如果企業隻生產一種產品,則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並沒有差別,都應該直接計入產品成本。但是,企業一般都是生產多種產品。這樣,直接費用仍可以直接計入產品成本,而間接費用就必須先要彙集起來,然後再分配攤入各個不同的成本計算對象。這樣,需要先單獨設置一個賬戶,即“製造費用”賬戶,其作用就是彙集各種間接費用,再合理地分配到成本計算對象上去。

如果廢品和停工的情況比較多,就需要搜集有關的廢品和停工損失資料,並專門設置一個“廢品損失”和“停工損失”賬戶,把這些損失彙集到“廢品損失”和“停工損失”賬戶的借方,然後在其貸方作出恰當的處理並轉出。如果是正常損失,一般應分配進入產品成本;否則應轉入管理費用或營業外支出。

按權責發生製的要求,生產中發生的支出不一定就要計入生產成本,支出的期間與成本計算期間可能不一致。支出發生後有兩種情況:(1)生產中發生的費用在本期發揮出全部效益,效益不遞延到下期。這種情況應把費用直接記入“生產成本”或“製造費用”賬戶。(2)本期發生的費用支出不應由本期負擔。這裏麵又有兩種情況:A.先支出,後計入成本費用。這種情況應設置“待攤費用”賬戶,支出時借記“待攤費用”賬戶,分期攤入成本費用時再貸記“待攤費用”賬戶。B.先計入成本,後支出。這種情況應設置“預提費用”賬戶,計入當期成本費用時借記有關成本費用賬戶,貸記“預提費用”賬戶,支付再借記“預提費用”賬戶。

3.核算費用發生及按用途分類。

(1)成本計算的過程是一個費用的彙集和分配(攤)的過程,或者反過來說,費用的核算最終也就是成本的核算。成本計算就是一個對費用進行多步驟處理的過程。要做好成本計算工作,第一步就是要準確反映總共開支了多少費用,開支了一些什麼性質的費用。這一步要解決兩個問題,具體如下:

一是本企業在當期到底有哪些開支,開支了哪些費用。這是做好成本計算工作的基礎。如消耗了多少原材料,要用先進先出法和後進先出法等方法進行恰當的計量;如由於設備發揮效用而磨損的價值,要用恰當的方法進行折舊。

二是費用發生後,到底起了什麼作用。在成本計算過程中,不僅要反映開支了一些什麼費用,而且要進一步明確開支的費用起了什麼作用,對誰發揮了效用。費用發生後起的作用歸納起來有三種情況:A.費用發生後沒有在當期發揮作用,應向後期遞延。如預付租金等,應計入待攤費用。B.開支發生在當期,而其效用發生在上期。如在年初支付上年的全部租金,不能作為當期費用,而應借記入預提費用賬戶。C.大多數開支,是開支在本期,效用也在本期,這些費用不僅要計入當期的成本,還要按其具體用途進行分類。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