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成本和期間成本是什麼?(1 / 1)

在上一節對成本在財務中的分類中,我們已經提到產品成本和期間成本的概念。本節我們將對這兩項內容作更為具體的介紹。

我們先來看產品成本:

產品成本是指企業為了生產產品而發生的各種耗費。可以指一定時期內為生產一定數量產品而發生的成本總額,也可以指一定時期內生產產品單位成本。

產品成本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產品成本是企業在生產單位(車間、分廠)內為生產和管理而支出的各種耗費,主要有原材料、燃料和動力,生產工人工資和各項製造費用。廣義的產品成本還包括除了生產而發生的各項管理和銷售費用等。可以作為產品成本列示的具體內容必須要符合國家的有關規定,企業不能隨意亂擠和亂攤成本。

產品成本是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一項綜合指標,通過分析便能了解一個企業整體生產經營管理水平的高低。通過產品總成本、單位成本和具體成本項目等的分析,便能掌握成本變化的情況,找出影響成本升降的各種因素,促進企業綜合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

產品成本是產品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產品成本也是製訂產品價格的重要依據。

我們再來看期間成本:

1.期間成本的概念:

在會計學中,有些費用,如租金和許多管理費用,不能與特定的收入相聯係,它們的發生是為了維持公司在特定時期內的經營活動,因此被稱為期間成本。

作為一種必備的永續成本計算係統(使用標準或平均成本計算方法),成本管理係統支持兩種期間成本計算方法,它們分別是期間平均成本計算(PAC)和期間遞增LIFO(後進先出)。

2.期間成本計算允許您按期間計算庫存值。期間成本的計算可實現以下三個主要目標:

(1)按照國家法律或公司政策將供應商發票金額加上其他直接采購費用,計算出實際請購成本。

(2)使用全額分攤資源和製造費用分攤率計算出實際事務處理成本

(3)在規定期間內平均分攤庫存成本,而不是按事務處理量分攤庫存成本

3.期間成本計算可用於以下用途:

(1)需要將請購成本並入庫存估價以設置標準成本或更新永續標準成本。

(2)所處國家(地區)的財政製度要求使用一種或兩種期間成本計算方法來處理和(或)報告庫存成本。

4.具體的期間成本計算及期間成本計算的主要功能如下:

期間成本計算允許按期間計算一個或多個庫存組織的物料成本。在可以獲得發票時,此成本基於發票價格計算;否則,基於采購價格計算(對於外購物料)。對於自生產物料,期間成本計算則是計算物料所消耗的資源及物料的實際成本之和。

(1)請購成本計算:期間成本計算處理器使用請購成本(包括附加費用,如運費、關稅和保險費)來計算接收或退回的物料價值。如果在運行成本處理器時,沒有與接收匹配的發票,係統將使用PO價格。可以查看以PO成本估價的接收,並進行必要的更正。

(2)完全吸收:可以使用期間費率成本類型創建費率,以完全吸收資源和製造費用。期間成本處理器將使用這些費率來計算庫存和在製品事務處理成本。

(3)共享期間成本:可以在法人主體中的多個庫存組織之間共享期間成本。法人主體中的各個組織則可以使用永續成本計算方法,以混合使用標準成本和平均成本。

(4)期間成本計算分配:可以選擇將期間或永續成本計算分配過賬至總賬,或者將它們同時過賬至總賬(盡管係統不建議這樣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