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財務管理中我們必然要涉及到一個概念,那就是“資產”。這個概念聽起來很普同,但具體而言很多人又都說不出個所以然。下麵我們就對資產的概念以及相關內容作具體的介紹。

首先,我們來看資產的定義。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所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製的資源,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是企業、自然人、國家擁有或者控製的能以貨幣來計量收支的經濟資源,包括各種收入、債權和其他。

資產是會計最基本的要素之一,與負債、所有者權益共同構成會計等式,成為財務會計的基礎。

簡單地說,資產就是能把錢放進你口袋裏的東西,負債是把錢從你口袋裏取走的東西。

資產具有以下幾個方麵的特征:

1.資產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如果某一項目預期不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就不能將其確認為企業的資產,前期已經確認為資產的項目,如果不能再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也不能在將其確認為企業的資產。

2.資產應為企業擁有或者控製的資源

通常在判斷資產是否存在時,所有權是考慮的首要因素,但在有些情況下,雖然某些資產不為企業所擁有,即企業並不享用其所有權,但企業控製這些資產,同樣表明企業能夠從這些資產中獲取經濟利益。

3.資產是所有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所形成的

隻有過去的交易或事項才能產生資產,企業預期在未來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不形成資產。

分類按照不同的標準,資產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別。按耗用期限的長短,可分為流動資產和長期資產;根據具體形態,長期資產還可以作進一步的分類;按是否有實體形態,可分為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目前,在我國會計實務中,綜合這幾種分類標準,將資產分為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遞延資產等類別,具體如下:

1.流動資產

指可以在1年或者超過1年的一個營業周期內變現或耗用的資產,一般包括現金及銀行存款、短期投資、應收及預付款項、存貨等。

2.長期投資

指不準備在1年內變現的投資,包括股票投資、債券投資和其他投資。

3.固定資產

指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單位價值在規定標準以上,並在使用過程中保持原來物質形態的資產,包括房屋及建築物、機器設備、運輸設備、工具器械等。

4.無形資產

指企業長期使用而沒有實物形態的資產,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商譽等。

5.遞延資產

指不能全部計入當期損益,應當在以後年度內分期攤銷的各項費用,包括開辦費、租入固定資產的改良支出等。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