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核算的原則是什麼?(1 / 2)

會計核算的原則是管理者進行會計核算行為的指導思想和衡量會計工作績效的標準,是會計核算行業中的“道德尺度”和規則,也是務實求穩謹慎的敬業精神的延續,是企業經營狀況的原始性資料的積累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一種負責任的態度。

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是進行會計核算的指導思想和衡量會計工作成敗的標準。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有十三條,可以歸納為三類:一類是衡量會計質量的一般原則,一類是確認和計量的一般原則,一類是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則。現歸納如下:

1.真實性

真實性原則是指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依據,如實地反映經濟業務、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做到內容真實、數字準確、資料可靠。

真實性原則包括真實性、可靠性和可驗證性三個方麵,是對會計核算工作和會計信息的基本質量要求。真實的會計信息對國家宏觀經濟管理、投資人決策和企業內部管理都有著重要意義,會計核算的各個階段都應遵循這個原則。

2.實質重於形式原則

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核算,而不應當僅僅按照它們的法律形式作為會計核算的依據。

3.有用性

有用性原則是指會計信息應當符合國家宏觀管理的要求,滿足有關各方了解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需要,滿足企業加強內部經營管理的需要。

會計的主要目標就是向有關各方提供對決策有用的信息,如提供的信息與進行決策無關,不僅對決策者毫無價值,有時還會影響他們做出正確決策。所以,會計核算提供的信息資料必須對決策者有用才行。

4.一致性

一致性原則是指會計處理方法前後各期應當一致,不得隨意變更。這樣才便於同一企業的不同會計期間的會計信息進行比較,從而對企業不同期間的經營管理成果有一個直觀的了解。

一致性原則並不否定企業在必要時對會計處理方法作適當變更。當企業的經營活動或國家的有關政策規定發生重大變化時,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變更會計處理方法,但要將變更的情況、變更的原因及其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影響,在財務報表批注中加以說明。

5.可比性

可比性原則是指會計核算應當按照規定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會計指標應當口徑一致,相互可比。隻有遵循可比性原則,一個企業才可以同本行業的不同企業進行比較,了解自己在本行業中的地位,以及存在哪些優勢和不足,從而製訂出正確的發展戰略。

另外要指明一點,一致性和可比性實際上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麵。一致性原則解決的是同一企業縱向可比的問題,而可比性原則解決的是企業之間橫向可比的問題。廣義上說,兩者均可稱為可比性。

6.及時性

及時性原則是指會計核算應當及時進行,保證會計信息與所反映的對象在時間上保持一致,以免使會計信息失去時效。凡會計期內發生的經濟事項,應當在該期內及時登記入賬,不得拖至後期,並要做到按時結賬,按期編報會計報表,以利決策者使用。

特別是在當今信息社會,會計資料若不及時記錄,會計信息若不不及時加工、生成和報送,就會失去時效,變成一堆沒用的信息,對進行決策也就不會有任何幫助。可見,會計信息的及時性要求,是其有用性的限製因素。

7.清晰性

清晰性原則是指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都應當清晰明了,便於理解和利用,能清楚地反映企業經濟活動的來龍去脈及其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根據清晰性原則,會計記錄應準確清晰,賬戶對應關係明確,文字摘要清楚,數字金額準確,手續齊備,程序合理,以便信息使用者準確完整地把握信息的內容,更好地加以利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