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 讓“文學銀軍”異軍突起(1 / 1)

銀川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尤豔茹

文藝是對生命本原的關懷,是人類共同情感的外化,更是人的精神世界的終極表達。有了人類社會,就有了文學,在曆史的變遷更迭中,多少事物湮滅其中,隻有文學,如同人的伴侶,始終如一,癡情地守候著一方淨土;如同海之燈塔,亙古矗立,引領人的靈魂走向回家的路;如同冬天的火盆,溫暖著在雪夜奔波的孩子。黨的十七大報告中說,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可以這樣說,文學藝術越來越成為當今時代的生產力,因為文藝對社會發展永恒持久的推動作用是任何一種力量都無法取代的。

雖然有人說苦難是文藝的沃土,但我以為,曆史的片段並不能以偏概全,恰恰相反,一個國家、一個地區文藝的發展趨勢,往往與這個國家、這個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相關聯、相呼應、相合拍。近年來,銀川文學作為一個社會現象為文學界所關注、所稱道,有人說這是“異軍突起”,但我認為,這是銀川市社會經濟全麵發展、全市人民團結一致奮力拚搏的必然現象,同時也是市委、政府對文學藝術給予重視與支持的必然結果。《文藝報》副總編、著名評論家張陵先生在《黃河文學》百期慶典中十分動情地說,寧夏和銀川文學的繁榮和發展與這個地區的黨委和政府對文學有比別人更充分的認識和遠見有著特別緊密的關係。可以說,沒有市委尊重文學規律的堅強領導和政府對創造文藝發展生態的大力支持,就沒有這樣良好的文學局麵。中國作家網主編胡殷紅也發表了同樣的觀點,她跟我說,她差不多到過全國所有的省市,銀川市對文學的重視和理解,是格外讓人稱道的。

因此,首部大型原創回族舞劇《月上賀蘭》取得巨大成功,填補了多項文藝、地域、民族藝術的空白;因此,中國文學的最高獎落戶銀川,郭文斌同誌的《吉祥如意》在掌聲與鮮花中滿載而歸;因此,“文學銀軍”作為一個品牌而誕生,為銀川文學的大發展、大繁榮撐起了一麵大旗。正如張陵先生所言,寧夏文學作為一個文學品牌在全國越來越突出。《黃河文學》以及由它團結在一起的銀川作家群肯定是這個品牌最為閃光動人的地方,中國文學有理由為這群意誌格外堅強的作家和他們的作品感到驕傲。作為銀川市文化宣傳工作的領導者,我一直在思索:我們的文化資源是什麼?我們的文化優勢在哪裏?我們在哪個領域裏能“異軍突起”?舞劇的成功,《吉祥如意》的獲獎,“文學銀軍”叢書的出版,給了我最好的答案,那就是,我們的文學藝術有潛力可挖,可以作為王牌來打。可喜的是,為適應文藝發展的需要,銀川文聯提出了“傳承、尖端、永恒”的發展方向,非常具有前瞻性。有了這樣的工作定位,他們在正麵價值倡導方麵,目的就更加明確,旗幟就更加鮮明。相應,《黃河文學》和它培養、團結的作家隊伍,在這方麵積極跟進,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對此,崔波書記給予了高度評價。

“文學銀軍”叢書十卷本的出版,除了具有向自治區成立五十周年大慶獻禮的節慶意義和整體展示“文學銀軍”的風采外,也是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需要,是銀川市城市品格塑造的需要,也是廣大讀者的心靈需要。這套叢書所選的十位作家的作品,是近年來在寧夏乃至全國都有一定影響力的,體裁涉及短篇、中篇、長篇小說及詩歌、兒童文學等門類,這些作品大多發表於省級、國家級文學期刊,有不少是獲得過全國性獎勵的。可以說,這套叢書,是對近年來銀川文學創作的一個整合,代表了銀川市整體的文學創作水平。前不久,中國作家官方網站以主編按語的形式正式提出“文學銀軍”的概念,這套叢書就是一個最好的實體證明。當然,在銀川,有誌於文學創作的同誌不止這十人,在銀川文聯、《黃河文學》的悉心培養下,還有更多很有創作實力的人在埋頭於文學的勞作和耕耘。所以說,這套叢書隻是“文學銀軍”叢書的第一輯,更多更好的作品,在今後,在我們對文學事業的一如既往的期待和關注中將陸續推出。

文學是生命的書寫,更是燦爛生命的學問和華章。在人類麵臨知識整合、製度翻新、價值重組的今天,曾經一度擔當著中國人“宗教”的文學,肩負的任務更重,希望當選的作家和在下一輯入選的作家,能夠站在曆史和時代的高度,寫出無愧於曆史、無愧於時代、無愧於良知、無愧於讀者的精神佳作。

讓我們在期待中衷心祝願:“文學銀軍”大海揚帆,擊水中流,銀川市的文學事業蒸蒸日上。

200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