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 / 1)

前言

在大西洋兩岸,高級官員紛紛發出全球政治動蕩的可怕警告。在美國,

國家情報總監丹尼斯·布萊爾說,經濟危機造成的不穩定已成為美國國家安

全在近期內麵臨的最大威脅。在英國,內閣大臣埃德·鮑爾斯聲稱當前的金

融危機比20世紀30年代的“更嚴重”,還發自肺腑地說“我們都記得那個時

代的經濟是如何影響政治的”。

這些警告全都令人擔憂,但又語焉不詳。4年後的世界政局可能是什麼

樣子?也許是下麵這樣:

今天是2012年11月7日。看上去精疲力竭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向哭泣的

支持者承認競選失敗。奧巴馬政府被美國的經濟問題壓垮了。薩拉·佩林當

選美國新總統。

憑借對內民粹主義和對外民族主義的施政綱領獲勝後,佩林開始接到

外國領導人的恭賀電話。第一個打來電話的是以色列總理阿維格多.利伯曼@;

然後是俄羅斯總統普京。至於中國領導人,美國新總統不打算與他們通話。

①本文選自2009年2月17日英國《金融時報》,原文題為“2012年11月:一個反烏

托邦的假想”。

②吉迪恩·拉赫曼:英國《金融時報》國際事務首席評論家、專欄作家。

③阿維格多·利伯曼:右翼政黨“以色列是我們的家園”主席。

在競選中抵製“北京共產主義貨幣操縱者”的佩林怎麼能和他們通電話?

中國人克製住自己,沒將佩林女士稱為“資本主義走狗”。但當中國努力

適應出口市場的崩潰和倒閉時,毛澤東時代的語言又悄悄回到了中國的官

方言論中。由於對城市的大量失業人口感到擔心,中國大力投資農村公共工

程和新型集體農場。

對奧巴馬傷害最大的國際事件是伊朗在2011年成功進行了核武器試

驗。伊朗的核試驗推動以色列政壇進一步右傾,為利伯曼上台奠定了基礎。

奧巴馬成功履行了將美軍撤離伊拉克的承諾。不過,北約從阿富汗的大

規模撤軍卻傷害了他。美國及其盟友留下了一個國家,交給一夥多少願意

(與美國及其盟友)合作的軍閥管理。新反恐戰略的官方名稱是“防範與打

擊”,而私下裏則被稱為“打鼴鼠”。這項戰略的內容包括遠距離監視潛在的

恐怖分子營地並轟炸它們。

普京說過,他不想對阿富汗局勢幸災樂禍。但他後來又說:“美國不可一

世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到2010年,普京順利重返克裏姆林宮。俄羅斯經濟危機的嚴重性促使

官方媒體叫囂著恢複強勢領導班子。梅德韋傑夫總統在2010年初領會了暗

示並退位。第二年梅德韋傑夫被捕則成了一樁煞風景的意外事件。

2011年,在持續數周的群眾騷亂後,烏克蘭和格魯吉亞不穩定的民主政

府垮台。有人懷疑俄羅斯操縱了事態發展,但沒人能證明。許多西方外交官

私下說,隻有普京才能阻止俄羅斯走向法西斯主義。

在默克爾政府2009年垮台後,德國由一係列不穩定的聯盟和無足輕重

的總理相繼掌權。(保守黨領袖)戴維·卡梅倫喊著“讓陽光照進來”的口號當

選英國首相,但希望很快就破滅了。卡梅倫成了英國曆史上最不得人心的首相。

這使得法國總統薩科齊成為歐盟的頭號人物。與布魯尼離婚並與麥當

娜結婚隻不過讓他暫時分了一下心。薩科齊在2010年決定讓法國正式退出

歐盟的公平競爭和政府援助機製。法國各大銀行和產業聯盟奉命將90%的

投資用於國內。薩科齊的行為受到歐盟各國的普遍譴責,但接下來又被普遍

效仿。這位總統受到了國內主要政治競爭對手托洛茨基分子奧利維耶·貝桑

瑟諾和極右組織國民陣線的主席讓一瑪麗·勒龐的壓力,不得不進一步走向

民族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