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葬送人生的缺點
什麼是葬送人生的缺點?什麼缺點會葬送人生?貪婪放縱,自作聰明,驕傲自滿,沒有容人雅量,不善於控製自己的情緒等等,都是葬送人生的缺點。隻可惜,無論是曆史上,還是現實中,還是有人知更改,給世人留下深刻的反思。
自負的缺點能葬送人的一生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誰也不是常勝將軍。自負者習慣沉浸於虛無的勝利幻想中,他們常常因為一次的成功就自我滿足,眼前顯現的永遠是早已逝去的鮮花與掌聲。他們把別人給予他們的榮譽看作是理所當然的,他們不能靜下心來想一想如今自己都做了些什麼,都收獲了什麼。自負者總認為曾經的成功能長久,總認為別人一直會甘拜下風。所以,他們自視清高、目中無人,更有甚者非但自己不思進取,還伺機嘲諷別人的努力,最終導致了正常心理的扭曲。
“×××跳樓自殺了”的消息傳遍了整個大學校園。
人們不禁為之驚呆了,尤其是熟悉他的同學、老師和老鄉,更為他的輕率而備感痛心。誰能想到四年前他的風光呢?
這個跳樓自殺的男同學四年前是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績考入這所雖是重點卻鮮有省狀元的大學的。進校後,學校領導、老師對他備加重視。僅他個人的宣傳就搞了半學期,他成了全校的熱點人物,簡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可是老師的寵愛、同學的羨慕以及一些人的吹捧,讓他有了飄飄然的感覺。他想當然地認為自己是最棒的,從此,他變得極其高傲。他經常因為覺得老師講得不好而不去上課,也從不參加集體活動,而是時常沉浸於武俠小說、言情小說的世界裏混沌度日。老師為他的滑坡而擔憂,經常勸導他要戒驕戒躁。可是他總是把老師的話當作耳邊風,他認為,自己這麼聰明,對付那些考試是小菜一碟。就這樣,雖然他從未在期末考試中掛“紅燈”,但成績平平。
轉眼到了大四,保研名單上自然沒有他。於是,他終於不甘示弱起來,向全班同學宣稱他要考上全國最著名大學的計算機碩士研究生。從此,他也能起早貪黑地學習了。無奈,由於大學期間專業功底太差,他學習起來總是力不從心。三月份公布成績時他的專業課均沒有上線,這對於驕傲慣了的他而言無疑是當頭一棒。拿到成績單時他呆呆地佇立了良久,整個人如霜打的茄子一般。
第二天早上,人們在14層高的辦公樓前發現了他的屍體,他的口袋裏裝著一份浸透了鮮血的成績通知單和一封遺書。他說:“因為我知道自己再也驕傲不起來了,所以我選擇了死亡。對我而言,沒有了驕傲就如同剝奪了我的生命。”
他就這樣走了,而直至死前他也未能明白自己失敗的原由。正因為他一貫沉浸於自我陶醉中,一旦所幻之夢變得支離破碎,他那自負的心理便難以負荷,以至於精神崩潰。
有一位哲學家說過:“一個人若種植信心,他會收獲品德。”而一個人若種下驕傲的種子,他必將收獲眾叛親離的果子,甚至帶來不可預知的危險,就像這位男同學那樣自滿自得,不懂得戒驕戒躁,一味地停留在原地而卻日益自我膨脹,最終由於心理壓力承受不住,使年輕的、本來還可有所作為的生命走向了終結。
自負是由過度的自我意識造成的。過度的自我意識會造成幻想,也常使人錯生優越感。從這種錯誤的心理出發,表現出自以為是、剛愎自用的傲慢態度。
一輩子總對自己不滿意,這是膽小怕事的表現;一輩子自滿自得,這是愚蠢的表現。過分的自我感覺良好實際上是一種無知,它雖能製造出一種自我幸福感,讓人得一時之快,但實際上是自欺欺人。
大文豪王爾德曾說:“人們把自己想得太偉大時,正足以顯示本身的渺小。”而“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誰也不是常勝將軍。可見,自負的人是多麼地無知。
任何一個正常的人,都有“爭強好勝”的心理。然而好勝心並不是所謂的自負。好勝心可能向積極或消極兩個方麵發展。向積極方麵發展才是真正的好勝心,具有此種品質的人,總是會千方百計地提高自己,使自己掌握過硬的本領,以便超過他人。與此相反,向消極方麵發展則是虛假的好勝心,具有這種缺點的人,隻有所謂的好勝心,卻沒有實際的行動,想一口吃成個大胖子,卻不知“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的道理。而一個真正有好勝心的人,總是不願吃老本,不會原地踏步,而是力求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歌德說:“誰不能主宰自己,誰就永遠是一個奴隸!”一個人隻要有不斷超越自己的好勝心,才能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成為穩操勝券的成功者。
驕傲是無知的表現
所有驕傲的人都認為,自己有學識,有能力,或有功勞;而謙遜的人卻總是認為自己還差得很遠。驕傲者也許真的有其驕傲的資本,而謙虛者真的差得很遠嗎?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
事實上,驕傲的真正原因並非飽學,而是因為無知。同樣,謙虛的真正原因也不是他差得很遠,恰恰相反,他的確不比別人差。謙虛與驕傲的原因在於一個人的總體修養如何,而不在於是否多讀了幾本書、多做了幾件事。
希臘古代大哲學家蘇格拉底的一則小故事,可以充分說明這個問題。
蘇格拉底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受人尊敬的一位。他不僅學識淵博,而且非常善於辨析,許多當時難以解決的問題,隻要到了他的手裏無不迎刃而解。但是他非常謙虛,從來不以權威自居,而是循循善誘,讓對方自己得出正確的結論。
由於博學而謙遜,蘇格拉底被公認為最聰明的人。但是蘇格拉底卻一點也不這樣認為。他說:“不可能!我惟一知道的事情是,我一無所知。”
眾人仍異口同聲地稱讚他是天下最聰明的人,並建議他到山上的神廟去占卜,看看天神的意見如何。於是蘇格拉底來到神廟去占卜,占卜的結果明白無誤:他確實是天下最聰明的人。麵對神諭,蘇格拉底無話可說了,但是口裏仍然喃喃自語:“我惟一知道的事情是,我一無所知。”
可是總有不少的人認為自己天下第一,這樣的人,哪有不跌跟頭的。
楚漢相爭時,項羽勇將龍且奉命率領大軍,日夜兼程向東進入齊地,救援齊王田廣。
韓信正要向高密進軍,聽說龍且兵到,遂召見曹參、灌嬰二將,囑咐他們:“龍且是項羽手下有名的猛將,隻可智取,不可跟他硬拚,我隻能用計擒住他。”於是,命令部隊後撤三裏,選擇險要的高地安營紮寨,按兵不動。
楚將龍且,以為韓信怯戰,想渡河發起攻擊。屬下官吏向他建議:“齊王田廣數萬部隊已經吃了敗仗,又都是本地人,顧慮家室,容易逃散;他們潰逃,我們也支持不住。韓信來勢很凶,恐怕擋不住。最好是按兵不動,暫不與他正麵交鋒。漢兵千裏而來,無糧可食,無城可守,拖他們一兩個月,就可不攻自破了。”
龍且性高氣傲,目空一切,他連連搖頭道:“韓信不過是一個市井小兒,有什麼本領?聽說他少年時要過飯,鑽過人家的褲襠。這種無用之人,怕他什麼!”
副將周蘭上前進諫道:“將軍不可輕視韓信。那韓信輔佐漢王平定三秦,平趙降燕,今又破齊,足智多謀,還望將軍三思而行。”
龍且把手一擺,笑著說:“韓信遇到的對手,統統不堪一擊,所以僥幸成功。現在他碰上我,他才曉得刀是鐵打的,我管教他腦袋搬家!”
當下龍且派人渡水投遞戰書。
為準備決戰,韓信命軍士火速趕製一萬多條布口袋。黃昏時分,韓信召部將傅寬,授予密計:“你帶兵各自帶上布口袋,偷偷到濰水上遊,就地取泥沙裝進口袋裏,選擇河麵淺窄的地方堆上沙口袋,阻擋流水。等明天交戰時,楚軍渡河,我軍發出號炮,豎起紅旗,即命兵士撈起沙口袋,放下流水,至要至要!”
韓信命眾將今夜靜養,明日見紅旗豎起,立即全力出擊。第二天,他又命曹參、灌嬰兩軍留守西岸,自己率兵渡到東岸,大聲挑戰道:“龍且快來送死!”
龍且本是火炮性子,他躍馬出營,怒氣衝衝,舉刀直奔韓信,韓信急忙退進陣中,眾將出陣抵擋。韓信拍馬就走,眾將也忙退兵,向濰水奔回。
龍且哈哈大笑,說道:“我早說過韓信是個軟蛋,不堪一擊嘛!”說著,領頭追去,周蘭等隨後緊跟,追近濰水,那漢兵卻渡過河西去了。
龍且正追趕得起勁,哪管水勢深淺,也就躍馬西渡。周蘭看見河水忽然淺了,有些懷疑,急追上去,想勸住龍且。楚軍二三千人剛剛渡到河中,猛然一聲炮響,河水忽然上漲,高了好幾尺,接著便洶湧澎湃,如同滾筒卷席一般。河裏的楚兵站立不穩,被洶湧的大浪卷走,不久便是滿河浮屍。
這時漢軍陣中紅旗豎起,曹參、灌嬰從兩旁殺來。韓信率眾將殺回來。不管龍且如何驍勇,周蘭如何精細,也衝不出漢軍的天羅地網。結果是龍且被斬,周蘭被擒,二三千楚兵統統當了俘虜。
聽龍且對韓信的評價,可見他並不真正了解對方。他聽到的事情,無非是韓信出身低微、忍胯下之辱等讒言。以此為據而交戰於韓信,豈有不敗之理?
列夫·托爾斯泰曾經有一個巧妙的比喻,用來說明驕傲的原因。他說:一個人對自己的評價像分母,他的實際才能像分數值,自我評價越高,實際能力就越低。
貪婪能喪失本性
古語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貪得無厭的人往往沒有好下場。貪欲永遠無邊,所以放縱貪欲就會招來無邊的災害。聰明的人常常克製對金錢的欲望,而愚蠢的人卻放縱這樣的欲望。
晉代鄧攸,元帝時做吳郡太守,自己帶著糧食去上任,不要公家的錢,隻是喝吳郡的水。在位時,政治清明,老百姓都很高興碰到一位最好的官員。後來他因為有病,就離開了職位,臨走時一郡人都來送他,但他一個錢都不要,老百姓牽著他的船不讓他走,他隻好借夜色跑了。吳郡人為此編了一首歌:“纖繩打五鼓,雞叫天要亮。鄧侯拉不住,謝令推不動。”
後魏人李崇,文帝時初為荊州刺史,又授安東將軍。李崇當官,和氣溫厚,善於決斷,但是他很貪財,做買賣聚斂財產。
當時孝明帝和靈太後視察左藏庫,叫臣下盡自己的力氣背布,背多少就賞賜多少。李崇和另一個叫元融的背得太多,都摔倒了。李崇閃了腰,元融斷了腿。
如果你是窮人,你會缺很多東西,但是,如果你是貪婪者,就什麼都缺!
貧窮的人隻要一點東西,就可以感到滿足,奢侈的人需要很多東西也可滿足,但是貪婪的人卻需要一切東西才能滿足。所以貪婪的人總是不知足,他們天天生活在不滿足的痛苦中。貪婪者想得到一切,但最終兩手空空。
有一則寓言:上帝在創造蜈蚣時,並沒有為它造腳,但是它們爬得和蛇一樣快速。
有一天,它看到羚羊、梅花鹿和其他有腳的動物都跑得比它還快,心裏很不高興,便嫉妒地說:“哼!腳愈多,當然跑得愈快!”
於是,它向上帝禱告說:“上帝啊!我希望擁有比其他動物更多的腳。”上帝答應了蜈蚣的要求。他把好多好多的腳放在蜈蚣麵前,任憑它自由取用。
蜈蚣迫不及待地拿起這些腳,一隻一隻地往身上貼去,從頭一直貼到尾,直到再也沒有地方可貼了,它才依依不舍地停止。
它心滿意足地看看滿身是腳的自己,心中暗暗竊喜:“現在,我可以像箭一樣地飛出去了!”
但是,等它一開始要跑步時,才發覺自己完全無法控製這些腳。這些腳劈哩啪啦地各走各的,它非得全神貫注,才能使一大堆腳不致互相絆跌而順利地往前走。這樣一來,它走得比以前更慢了。
在很多事情上,做到什麼樣的程度由我們自己控製。成功的人往往適可而止,而失敗的人不是做得少就是做得太多。要記住,多並不一定帶來快樂,太多就一定會招來麻煩。
報紙上常常可以見到這樣的故事:某個人在路上走,忽然撿到一個錢包。然後又碰上幾個人,他們往往說見者有份,要求平分錢財,於是這個人便與他們分贓,分到最後,這個人會發現,他身上的錢不翼而飛!
貪得無厭常常使人失去清醒的頭腦,為了一點小利而失去很多寶貴的東西,甚至生命。
這裏有一則小故事,會給人很大的啟發。
有座山,山裏有一個神奇的山洞,裏麵的寶藏足以使人終生享用不盡。但是這個山洞100年才開一次。
有一個浪人無意中經過那座山,正巧碰到百年難得一次的洞門大開。他興奮地進入洞內,發現裏麵有大堆的金銀珠寶,他急速地將這些財寶裝入所有的袋子中。由於洞門隨時會關上,他必須動作很快。
當他得意洋洋地裝滿了數大袋珠寶後,神色愉快地走出洞口,出來後發現帽子忘在了裏麵,他又衝入洞中,可惜時間到了,他和山洞一起消失得無影無蹤。
當地的村人等了很久,不再見他的蹤影,便將所有的珠寶都變賣了,大家共同分享了這些財富。
人生之中,你多少會遇到一些陷阱,而這些陷阱之中,最為可怕的一種是你親自挖掘的。因為貪心,你忽略了你的缺點,不顧一切去滿足你的欲望。這時,即使危險擺在你麵前,你也無法去理會、去避讓,貪心遮住了你的雙眼,使你無法看到危險的存在。
大意是失敗之源
曆史上永遠不缺乏因大意和剛愎自用導致失敗的事例。公元219年7月,吳將呂蒙來見孫權,建議乘關羽和曹操作戰圍樊城的時候偷襲荊州。這建議正合孫權之意,他立刻對呂蒙委以重任。
可是,呂蒙發現鎮守荊州的蜀將關羽警惕性很高,荊州軍馬整齊,沿江又有烽火台警戒,互報軍情,很難正麵攻破。正在苦思偷襲之計,陸遜來訪,教給呂蒙一條詐病之計。
陸遜說:“關羽自恃是英雄,無人可敵。惟一懼怕的就是將軍你了。將軍乘此機會可假裝有病,解去軍職,把陸口的軍事任務讓給別人,又使接你職務的人大讚關羽英武,使關羽驕傲輕敵。這樣,關羽就會把防守荊州的兵調去攻打樊城。假如荊州沒有防備,將軍隻需用一旅的軍隊,出奇製勝偷襲荊州,便可以重新掌握荊州了。”
後來,呂蒙果然請了病假,回到建業休息,並推薦陸遜代他守陸口。關羽得到消息知道呂蒙病重,已調離陸口,新來的陸遜名不見經傳,遂有輕敵之心。他還收到了陸遜送來的禮物,附上一封措詞卑謙的信函。信中說:“您在樊城一役中,把曹將於禁俘虜過來,水淹七軍,遠近讚歎,都說將軍的功勞足以流芳百世。雖是晉文公大勝楚軍的英勇,韓信打敗趙兵的謀略,也不及您老人家……這次曹操失敗了,我們聽到也很高興。但是,曹操很狡猾,不會甘心失敗,恐怕會增調援兵,以求一逞野心。雖說曹軍師老,還是很強悍的。況且戰勝之後,一般都會出現輕敵的觀念。所以古人用兵,勝利之後就應更加警覺。希望將軍您多方麵考慮計劃,以獲全勝。我隻是一介書生,沒有能力擔任現職,幸好有您老人家這樣強大的鄰居,願意把想到的貢俸給將軍做參考,希望將軍能多加指教!”
關羽看了這封信,仰麵大笑,命左右收了禮物,打發使者回去。他覺得這個年輕書生人不錯,用不著防範,於是,他下命令把原來防備東吳的軍隊陸續調往樊城前線。
就在這時,曹操聽司馬懿之計派使者來到吳國,要孫權夾擊關羽。孫權早已決定要襲取荊州,所以馬上複信,表示同意。這樣,原來的孫、劉聯盟抗曹,一下子變成了曹、孫聯盟破劉,形勢急轉直下。孫權拜呂蒙為大都督,總製江東各路兵馬,襲擊關羽的後方。
呂蒙到了潯陽,命士兵們穿了白色的衣服扮作商人,借故潛入烽火台,攻取了荊州。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關羽才知道自己對東吳的防備太大意。為了重振軍威,他帶著日益減少的人馬準備南下收複江陵。但是,在呂蒙、陸遜的分化瓦解下,他隻能步步敗退,最後隻有困守麥城。在小城既得不到西川的消息,又盼不來援兵,他隻好帶一部分士兵偷偷地從城北小路逃往西川。但他哪裏知道,呂蒙早已派兵埋伏在那裏了,一陣鼓響,伏兵四出,關羽被生擒活捉。同年12月,關羽被斬首,荊州各郡縣皆歸東吳。
關羽之死,可謂千古悲歌。其人堪稱“武聖”,一生忠義,幾近完人。隻因為一個“傲”字,不得善終。雖然令人感歎,更為後人敲響了警鍾。像關羽這樣的英雄尚且大意不得,其他人哪裏還有大意的理由。
大意是成功者的特種病,是英雄頭腦中的惡性腫瘤,是天之驕子的致命克星。人越是成功,就越容易形成這種缺點,而一旦形成,很少有人不失敗。
自滿是無形的蛀蟲
有人曾經成功,卻在後來走上“過氣”的路。他不是沒有機會,問題就在於他已滿足於現狀。而自滿正是無形的蛀蟲,它讓人停頓,無法超越過去,更無法擁有未來的輝煌。
世界上最困難的事情,莫過於去幫助那些缺乏進取心、容易滿足、安於現狀的人。他們天性中就缺乏較高的自我要求以鼓勵自己前進,他們沒有足夠的進取心去開創事業,更沒有足夠的忍耐力去完成艱苦的工作。
進取心的第一大敵人是自滿。舒適的誘惑和對困難的恐懼會征服許多人。有些人因為其進取心有時不夠堅韌,所以通常難以戰勝自滿這個大敵,不能引導自己去追尋更美好的事物。
有一位薪水很高的職業經理,有人問他成功的秘訣是什麼,他回答說:“我還沒有成功呢!我前麵總有更高的目標。”由此可見,那些成功之人絕不會滿足現狀,而會要求不斷地做得更好。如果你信守這個觀念並持久不懈地改善自我,那麼你的人生之路一定會走向成功。
在一次年終總結會上,克裏蒙特·斯通告誡他的員工說,隻有小人物才會認為自己是成功者,而真正偉大的人物從不認為他們達到了自己的目標。因為在取得更大的進步之後,他們的標準也會越定越高。隨著自己眼界的開闊,他們的進取心也會逐漸增長。如果你在一個平庸的職位上得到了一筆不少的薪水,就此缺少了向更高位置努力的動力,那是非常危險的。因為你的進取心從此就開始逐漸消退了。雖然你的能力能讓你做得更好,但是由於你已滿足於現狀,所以你也許永遠隻能做一個普通職員而已。
對於一些人來說,生活中最悲慘的情形莫過於:自己本來雄心勃勃地滿懷希望出發,卻在半路上停了下來。他們滿足於現有的溫飽和生存狀態,漫無目的地虛度餘生。如果我們放棄下一步的努力,進取心消磨了,那麼我們就會失去力量,那種懈怠和厭倦的感覺就會左右我們,使我們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