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節(1 / 1)

寫出預算約束線和無差異曲線來作出決定。你對自己做出決策的了解是否證明了與這種理論不一樣?

回答是否定的。消費者選擇理論並不想對人們如何作出決策提供一種忠實的描述。它是一個模型。而且,正如我們最早在第二章中所討論的,模型並不打算是完全現實的。

最好的方法是把消費者選擇理論作為消費者如何作出決策的一個比喻。沒有一個消費者(除非一位職業經濟學家)是明確地借助這種理論中包含的最大化來作出決策的。但消費者知道他們的選擇要受到自己財力的約束。而且,在這些約束為既定時,他們所能做的最好的就是達到最高滿足程度。消費者選擇理論努力用使經濟學分析明確的方法來描述隱含的心理過程。

布丁好不好,吃了就知道。理論的檢驗在其運用。在本章最後一部分我們把消費者選擇理論運用於有關經濟的四個實際問題。如果你選修更高深的經濟學課程,你將看到,這種理論為更多的分析提供了一個框架。

內容提要

◎消費者預算約束線表示在其收入與物品價格既定時他可以購買的不同物品的可能組合。預算約束線的斜率等於這些物品的相對價格。

◎消費者的無差異曲線代表他的偏好。無差異曲線表示能使消費者同樣幸福的各種物品組合。對較高無差異曲線上各點的偏好大於對較低無差異曲線上各點。任何一點上無差異曲線的斜率是消費者的邊際替代率——消費者願意用一種物品交換另一種物品的比率。

◎消費者通過選擇既在預算約束線上又在最高無差異曲線上的一點而實現最優。在這一點上,無差異曲線的斜率(物品之間的邊際替代率)等於預算約束線的斜率(物品的相對價格)。

◎當一種物品價格下降時,對消費者選擇的影響可以分解為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收入效應是由於低價格使消費者狀況變好而引起的消費變動。替代效應是由於價格變動鼓勵更多消費變得便宜的物品而引起的消費變動。收入效應反映在無差異曲線由低向高的移動上,而替代效應表現為沿著一條無差異曲線向有不同斜率的點的移動上。

◎消費者選擇理論可以運用於許多情況。它可以解釋為什麼需求曲線有可能向右上方傾斜,為什麼高工資既可能增加也可能減少勞動供給量,為什麼提高的利率可能增加也可能減少儲蓄,以及為什麼窮人喜歡實物轉移支付。

@本@作@品@由@思@兔@在@線@閱@讀@網@友@整@理@上@傳@

===============

願好書陪伴你開心每一天:)


本文已閱讀完畢,歡迎發表書評!

感謝宇殤秋葉上傳分享本文,訪問用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