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1 / 3)

《經濟學原理》

作者:高利.曼昆

經濟學十大原理

第一篇第導言

經濟這個詞來源於希臘語,它的意思是“管理一個家庭的人”。乍一看,這個來源似乎有點奇特。但事實上,家庭和經濟有著許多相同之處。

一個家庭麵臨著許多決策。它必須決定哪些家庭成員去做什麼,以及作為回報每個家庭成員能得到什麼:誰做晚飯?誰洗衣服?誰在晚餐時多得到一塊甜點?誰有權選擇看什麼電視節目?簡而言之,家庭必須考慮到每個成員的能力、努力和願望,以在各個成員中配置稀缺資源。和家庭一樣,一個社會也麵臨著許多決策。一個社會必須決定將要做哪些工作和誰做這些工作。社會需要一些人種糧食,另一些人做衣服,還有一些人設計電腦軟件。一旦社會分配人們(以及土地、建築物和機器)去做各種工作,它還應該分配他們生產的物品與勞務量。社會必須決定誰將吃魚子醬而誰將吃土豆,誰將開法拉利( F e r r a r i)跑車而誰將坐公共汽車。

由於資源稀缺,社會資源的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稀缺性(s c a r c i t y)是指社會擁有的資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產人們希望擁有的所有物品與勞務。正如一個家庭不能給每個成員想要的每一件東西一樣,一個社會也不能給每個人以他們向往的最高水平的生活。

經濟學(e c o n o m i c s)研究社會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資源。在大多數社會中,資源並不是由一個惟一的中央計劃者來配置,而是通過千百萬家庭和企業的共同行動來配置的。因此,經濟學家研究人們如何做出決策:他們工作多少,購買什麼,儲蓄多少,以及如何把儲蓄用於投資。經濟學家還研究人們如何相互交易。例如,經濟學家探討一種物品眾多的買者與賣者如何共同決定該物品的銷售價格和銷售量。最後,經濟學家分析影響整個經濟的力量和趨勢,包括平均收入的增長,找不到工作的人占總人口的比例,以及價格上升的速度。

雖然經濟學的研究是多方麵的,但可以用幾個中心思想把這個領域統一起來。在本章的其餘

部分,我們將敘述經濟學的十大原理。即使你開始時完全不懂這些原理,或者如果你覺得它們並不能使你完全信服,也不必擔心。在以後各章中,我們將更充分地揭示這些思想。這裏介紹的十大原理隻是要讓你了解經濟學研究內容的概況。你可以把這一章作為“即將到來的吸引力的預演”。

1.1 人們如何做出決策

“經濟”是什麼這個問題並沒有什麼神秘之處。無論我們談論的是洛杉磯經濟,美國經濟,還是全世界的經濟,經濟隻不過是一個在生活中相互交易的一群人而已。由於一個經濟的行為反映了組成這個經濟的個人的行為,所以我們的經濟學研究就從個人做出決策的四個原理開始。

1.1.1 原理一:人們麵臨權衡取舍

關於做出決策的第一課可以歸納為一句諺語:“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為了得到我們喜愛的一件東西,通常就不得不放棄另一件我們喜愛的東西。做出決策要求我們在一個目標與另一個目標之間權衡取舍。

我們考慮一個學生必須決定如何配置她的最寶貴的資源—時間。她可以把所有的時間用於學習經濟學;可以把所有的時間用於學習心理學;也可以把時間分配在這兩個學科上。她把某一個小時用於學習一門課時,她就必須放棄本來可以學習另一門課的一小時。而且,對於她用於學習一門課的每一個小時,她都要放棄本來可用於睡眠、騎車、看電視或打工賺點零花錢的時間。我們還可以考慮父母決定如何使用自己的家庭收入。他們可以購買食物、衣物,或全家度假。他們也可以為退休或孩子的大學教育儲蓄一部分收入。當他們選擇把額外的1美元用於上述用途中的一種時,他們在某種其他用途上就要少花1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