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家是男人成功的精神支柱(3 / 3)

(2)家庭是第一位。分析目前很多家庭不幸福的主要原因,是夫妻雙方認識不到家庭的重要性。不少人認為工作比家庭重要,結果夫妻感情日漸冷淡;不少人認為客戶比子女優先,結果親子關係也逐漸疏遠;不少人認為賺錢比婚姻重要,結果家庭關係瀕於破裂。而那些深諳家庭重要性的人,都會盡量擠出時間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雖然他可能因此而失掉不少賺錢的機會,但得到的是全家人的歡樂相聚。

(3)站好自己的位置。西方哲學家曾說過:“做妻子的要愛自己的丈夫……做丈夫的也要愛妻子……做兒女的要孝敬父母……做父母的要愛護兒女……”這些話看似老生常談,卻都是維係家庭關係的重要原則。當然,在這個原則之下,還應該講究一些技巧。更重要的是,大家應有“角色互補”的概念。比如丈夫應該體諒妻子,這裏不存在什麼麵子的問題;而妻子不應該整天盯著丈夫,而是放手讓丈夫去幹他自己喜歡做的事,須知,當一個人因深深地愛著對方而不作無謂的計較時,對方也就會更樂意精心扮演好自己的家庭角色。

(4)經常溝通。幸福的家庭不是憑空而來的,這需要家庭中所有成員的共同努力。因此,應當安排出彼此溝通的時間,使夫妻間能夠敞開心扉、訴說衷腸、共度美好時光。為達到此目的,有必要考慮製訂一些“家規”,例如:全家人盡可能在一起吃晚餐;家庭成員中如有人過生日應盡量到齊;每天有固定的時間,與家人一起吃吃飯、聊聊天。這些由家庭成員共同遵守並參與的“家庭儀式”,可以使家庭氛圍更加濃厚,使人真正體驗到天倫之樂。

(5)培養良好的情緒。培養良好的情緒,目的不是不許對家人發脾氣、鬧情緒,而是要讓每個人學會在何時哭,何時笑,如何哭,如何笑。擁有幸福家庭的人通常活得很輕鬆。誰都可以發泄情緒,卻不能淪為情緒的奴隸,因為極端的“情緒化”很容易造成人身攻擊。如果家庭中出現了矛盾,大家可以坐下來討論,可以讓一個人先講他的觀點,然後另一個人再講。若是其中一方情緒正處於激動狀態,應待其冷靜後再談,以免在“火頭”上彼此惡語相加。

(6)夫妻間要相互寬容。有一對夫妻,丈夫生長在一個經濟不太寬裕的家庭,生活較為節儉;妻子則生長在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生活上講究一些。於是,倆人經常為了經濟上的開支而發生爭執,最後感情破裂。其實,每個人因成長背景不同,所形成的價值觀、消費觀也不同,在此不必過分糾纏誰對、誰錯,要學會適當地協調、讓步。

以上幾個原則有利於家庭的穩定與和睦,相信隻要你做出自己的努力,不斷溝通、相互禮讓,“家”就會更像個家,一個溫暖而舒適的家。

親人是男人成功不可或缺的靠山

親人是一個人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靠山。一旦有事求助,親人絕不會不幫助你。親人與你有著永遠也無法割舍的感情,他必定會為你付出深切的關懷。

宋雲是廣東省珠海市人,解放前去了香港,後來在香港定居。

在香港,宋雲憑著智慧與汗水創辦了一個大型集團公司,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奮鬥與拚搏,如今已成為了香港同行業中的龍頭企業。

有一次,宋雲的家鄉為了修築一座大橋,需要一筆不少的資金,當地政府千方百計籌措,才籌到了總數的三分之一,於是就派劉毅去找宋雲,希望能得到援助。

劉毅是宋雲的表弟,為人聰明、靈活。他看了宋雲的詳細資料後,就判斷宋雲這時也很有回家鄉投資的意向。因此,在沒有任何人的陪同,也沒有準備任何禮品的情況下,劉毅獨自一人前往香港,並向眾人保證一定能得到宋雲的幫助。

當宋雲聽到家鄉來人時,他在欣喜之餘也感到有些驚訝。因為久不聞家鄉的訊息,突然有人來了,該不會是招搖撞騙的吧!宋雲心裏不由陣陣疑心,但出於禮節,他還是接待了客人。

劉毅一見宋雲這種態度,知道他還未完全相信自己。於是他挑起話題,講述了以前兩人小時候一塊玩耍的情景。特別是那濃濃的親情溢於言表,令宋雲深受感動,也將他帶回了童年及少年時期,想起了那時的家鄉、那裏的爺爺奶奶還有鄰裏親戚……宋雲記憶深處中的那種思鄉之情已被劉毅揭開了蓋頭,蘊藏在心中的那份幾十年的感情全部流露出來。

就這樣,經過了一個上午的交談,劉毅對借錢一事隻字未提,隻是與宋雲回憶家鄉的變遷,猶如放電影一般。最後,宋雲不但主動提出要為家鄉捐款,還答應了與家鄉合資辦廠的要求。

從這可以看出,劉毅的確很聰明,他充分抓住宋雲的心理特點。又借用與宋雲的親戚關係,與宋雲聊了一個彼此都非常感興趣而又輕鬆的話題。劉毅此行的目的不但圓滿完成,還了卻了宋雲那份心願。

親情能夠讓你的生活充滿溫馨的色彩,給你的生命帶來無限生機。

在運用親情求人辦事時,一定要用對方非常受感動的事情打動對方,隻有這樣,才能辦成大事。英年早逝的詩人徐誌摩正是運用了這種方法使得梁啟超收他為學生。

從小徐誌摩就聰明過人,他7歲時對語言及文學方麵有濃厚的興趣。一直到15歲,他覺得自己在這方麵的學習長進不大,迫切需要一位精於此道的老師來對他指點一二。

他聽說梁啟超的文學修養深厚,可是拜大名鼎鼎的梁啟超為師談何容易。於是,他就前往表舅家請表舅引薦,因為徐誌摩的表舅與梁啟超相交頗深。但徐誌摩的這位表舅卻並不希望自己的外甥去學文學,他很想讓徐誌摩去學醫,並覺得詩詞之類,隻能是閑時消遣之物罷了。

在與表舅交談中,徐誌摩充分表達了自己獻身文學的迫切願望,他那堅定而又略帶哀婉的語氣,以及對長輩的謙恭之情,使他的表舅深為感動。表舅覺得他在文學方麵的確是可塑之材,終於答應了他,並親自帶徐誌摩去梁啟超的家,讓其拜梁啟超為師。自此以後,徐誌摩在詩歌上的水平突飛猛進。最後,終於成了一位傑出的詩人。

徐誌摩是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這與他在早年能拜師學習詩歌是很有關係的。他之所以能拜師成功,是因為他運用親情尋求幫助。在運用這種方法過程中,具體技能的發揮全靠個人掌握和運用。其中,“善用言語”則是“善用親情”的一個重要基礎。如果沒有此基礎,“善用親情”的技巧在借用親戚關係上便較難體現出來,所起的作用也不會有多大。

親情是世上最堅實的感情,運用親情去尋求他人的幫助,你會擁有一座堅實無比的靠山。

偉業由孝心開始

孝心是無價的,我們根本無法用金錢去衡量它,隻能用心靈來估量。作家畢淑敏曾經寫過一篇散文,名叫《孝心無價》,文中深情地講述和回答了男人要盡孝道這個問題。

男人不隻是惟有建功立業才能表現出來對自己的父母盡孝心,這孝心同樣是男人為實現自己的夢想而需要完成的第一堂課。

麵對“孝”這一人類最真摯的情感,也許一切理論性的論述語言都明顯得蒼白無力,但是一首好的歌曲,卻可以以情動人。1999年春節聯歡會上,一首《常回家看看》的歌曲,以其動人的詞句和感人的曲調,博得了觀眾的喜愛,一夜之間,《常回家看看》唱遍了大江南北。究其原因,是因為這首歌表達了兒女對父母的一片真誠的孝心。

大家是否也有這樣的感覺:結婚以後,雖然和父母同住一個城市,但由於工作太繁忙,老是抽不出時間回家。總覺得走到哪裏也是父母的孩子,他們總在那個老家守候著,回家多一回少一回無所謂。某一天你在大街上行走,經過音響店時聽到《常回家看看》這首歌你突然間醒悟過來。於是,你回家的時候,站在門外,總感到內疚,像一個做了錯事的頑皮小孩即將見到威嚴的爸爸那樣,心裏忐忑不安,總好像誰在責備著自己。敲門的時候,你猜想著父母正在家做什麼事。進了家門,看到父母縷縷花白的頭發,母親漸漸蒼老的臉,你有一種心痛的感覺。

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被濃重的商業化氣息包圍,就像是被捆綁在一輛高速飛奔的列車上。不知不覺中我們是否疏遠了那份純真的情感?父母親的牽掛是那樣的純潔、無私和默然,如夜晚天空中的明月,靜靜地照耀在兒女們的心中。當我們品味了那“一遝花花綠綠的車票”背後的牽掛,體味了作品的“深深懊悔”後,心靈受到了怎樣的震撼和啟迪呢?

是啊!孝心並不在乎什麼形式。父母操勞一輩子,他們所圖的回報,往往並不是金錢等物質上的東西,而僅僅是子女的關心。

在此,對那些整日在外奔波的男人們要說這樣一句話:父母理解你們在外工作和生活的不易,同時,為人子的男人們也應該作換位的思考,理解雙親在家的寂寞之情以及對子女的思念。

所以,真正把父母放在心上的男人,無論他多苦多累,也都會擠出時間,回家看看父母的。

子欲孝而親不在,這是人間最大的悲劇,但是這種巨大的遺憾還繼續發生在現代許多人的身上。如果你還幸福地擁有父母之愛,那麼,請別忘了,擠出一點時間,常回家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