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隻要行動就會成功
每一個人都要認識到他們的每一次行動都是一次贏得時間、贏得金錢的行動。一開始就抱有退卻的念頭,如果不是準備不足,那就隻能是意誌力薄弱的表現。如果真是如此,那就趁早取消這次行動。立即行動!這是最好的自動啟動器。不管什麼時候,如果覺察到拖拉的惡習正在侵襲你,或者這種惡習已經纏住了你,立即行動這四個字就是對你的最好提醒。
行動能夠讓人增強成功的信心,不行動隻會帶來恐懼、失敗,克服恐懼和失敗的最好辦法就是行動。這正如韓娜在《為自己奮鬥》一書中所說:“一個人要想得到發展,除了能幹、會幹外,還要會表現,但更重要的還要會行動。一個人隻有采取積極的行動才能帶來積極的效果。在職業生涯中,如果你為公司創造了真正的價值,你必將獲得回報,但並不是馬上得到。”
已經63歲的查爾斯·菲莉比亞,決心從紐約市徒步走到佛羅裏達的邁阿密。
到達邁阿密時,記者訪問她,為何有勇氣徒步走完全程。她回答說:“走一步需要勇氣,畢竟成功屬於敢於行動的人。就是這樣,隻要你敢於行動,當你邁出第一步時,你再走一步,就這樣一直走下去,結果就到了,關鍵是你敢不敢行動,敢不敢邁出第一步。”
“是的,你必須走出第一步。不論你用多少時間思考和研究,都要在行動之後才會有效果。而重要的是在你設定目標之後,如何跨出第一步。”
詹姆斯是一家私營公司的老板,也算是事業有成者。他有一個極好的朋友,有一次,朋友給他提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如果你17歲那年接受了父母安排的第一次婚姻,那麼你現在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景?”
詹姆斯十分坦誠地告訴他的朋友,此時也許成了兩個孩子的父親,學會了抽草葉子煙,還會在農困季節和鄉鄰在一起賭錢、喝酒度光陰,為老婆孩子熱炕頭而津津自樂。
朋友的第二個問題是“如果你27歲那年,不放棄你的教師職業決心考研,仍然做一個鄉村教師,那麼你現在又是怎樣的情景呢?”
詹姆斯仍然很直率地告訴朋友,在教師職位上,他將終生一事無成!因為他缺乏做教師的敬業精神,其次是他當教師的地方極缺乏一種整體氛圍,把“教師”作為“飯碗”者居多,作為職業的觀念與行為者較少,在這種環境中,很難成就大事。
詹姆斯之所以是現在的詹姆斯,而不是原先的那個詹姆斯,究竟是什麼決定的呢?要知道在他的人生軌跡中,每一步都完全可以促成另外的一種人生風景,究竟是什麼起決定作用?
答案隻有一個,那就是遵循自己的決定,立即行動。
我們常常習慣於對自己的悔悟,卻疏於從悔悟中拿出勇氣和生活的動力去決定人生的方向。盡管很多人都知道牢騷沒有用,憤慨和自怨也沒有用,但就是在應該拿出決定的時刻畏縮了!就是在應該行動的時候卻止步不前了!事實上,隻要你行動了,成功就屬於你。
湯姆是一名30多歲的普通員工,收入不高卻得養活太太和孩子,生活的重擔讓他活得並不輕鬆。他每天努力地工作,卻舍不得吃一頓像樣的中飯。
他們全家住在一間小小的公寓裏,每天都渴望著擁有一套自己的新房子:有較大的空間,比較幹淨的環境,小孩能有地方玩耍,而這房子就是他們的一份產業。可是買房子對於收入本來不高的湯姆來說太不容易了,光一筆數目不小的首付款就讓他無能為力。
當湯姆簽付下個月房租支票的時候,心中總是很不痛快,因為每月房租和新房的分期付款差不多。於是湯姆有了一個主意,他對太太說:“我們去買一套新房子,你看怎麼樣?”
“你是在開玩笑嗎,我們哪有能力,連首付款都付不起。”妻子尖叫著,不知道為何丈夫會有這麼奇怪的想法。但是湯姆已經下定了決心,他說:“在這個城市,跟我們一樣想買新房的夫婦大約有幾十萬,其中有一半,隻有一半能如願。一定是什麼事情讓他們打消了這個念頭。我們隻有行動起來,才知道怎麼去做。雖然我現在還不知道怎麼湊錢,可是一定能想出辦法。”妻子聽著丈夫如此堅決,就不再出聲了。
說幹就幹。一個禮拜之後,湯姆真的找到了一套非常喜歡的房子,雖然不大但是足夠居住了。可是這房子首付就是10萬美元。於是接下來的日子他為了這筆錢到處奔走。他的朋友、同學、親人、同事,他沒有遺漏一個能借錢給自己的人。可是不管他如何苦思冥想,隻湊齊了8萬美元。
當一切可能都因為首付款的問題而被擱置,他突然又來了一個靈感,他想找開發商洽談,向他們借款。當銷售人員第一次聽了他的想法,感覺吃驚。因為之前從沒有人提出過這樣的要求。經過一再溝通,開發商竟然真的同意2萬元借款並以每月2千元的方式償還。
就這樣,首付款終於有了,他們可以住進自己的房子了。可是每一月的分期付款也是一個難題。湯姆的薪水捉襟見肘。為了還得起分期付款,他向老板要求加薪水。他對老板說明了自己的境遇,並保證公司的事他會在周末做得更好。老板被他的誠懇和決心感動,於是也答應讓他周末加班,並付給他一份額外的工資。一切似乎都很順利,湯姆過了不久就搬進了新家,看著寬敞和明亮的新房,夫妻倆相視而笑。
我們隻要有了好主意就要馬上行動,成功總是躲在困難之後,我們要做的就是用力撥開成功道路上的荊棘。不要害怕已知和未知的困難,要相信自己總能想出解決的辦法。如果自己去做了,一定會有所收獲,如果能解決問題和克服困難,一定能得到我們想要的。激發潛能:行動就是去爭取
隻要我們認識到行動高於一切,我們就能做到希望什麼,就主動去爭取,去促成它的發生。我們無法指望別人來實現我們的願望,也不能指望一切都已經成熟,然後輕鬆去摘取果實。永遠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我們要徹底打消這樣的念頭。
如果想完成一件事情,我們就得立刻動手去做,空談無濟於事。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但是我們很多人都隻是想一想,並沒有付諸於行動,結果一切都無法實現,空談沒有任何意義。一個人的一生中,行動決定一切,行動高於一切。一個敢用行動挑戰不可能的人才是成功的人。
喬格爾家擁有大量的土地。在喬格爾16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去世了,管理家產、經營家產的重擔落在了喬格爾的肩膀上。在18歲的時候,他開始按照自己的想法對家園進行了大規模有力地改造,結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那時的農業還處於極為落後的狀況。廣闊的田地還沒有圈起來,農夫也不知道如何灌溉和開墾土地。農夫們工作雖然很辛苦,但是生活依舊十分貧困,他們連一匹馬都養不起。
在喬格爾的家鄉,當時連一條像樣的路也沒有,更不用說有什麼橋了。那些買賣牲口的商人要到南邊去,隻得和他們的牲口一起遊過河。一條布滿岩石的羊腸小道掛在海拔數百英尺高的山上,這就是通往這個村莊的主要通道。
農夫要進出村子都非常困難,更不用說和外界進行貿易了。喬格爾意識到,要想使生活有所改變,就得先改變生活了多年的環境。他決心要為村子修建一條方便快捷的道路。當老者們知道了這個年輕人的想法後,都嘲笑他異想天開,不知道天高地厚。幾乎沒有人支持他,也沒有人相信他能修出一條路來。
喬格爾沒有因為別人的嘲笑而放棄,他召集了大約2000名的勞工,在一個夏日的清晨,就和勞工們一起出發,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鼓舞著大家。經過了長達2年的艱苦勞動,以前一條僅僅隻有6英裏長的充滿危險的小道,變成了連馬車都能順利通行的大路。
村子裏的人看著眼前的大路,不得不為自己的無知而羞愧,也為年輕人的毅力和能力而折服。喬格爾沒有就此停止自己的行動,他後來修建了更多的道路,還建起了廠房,修起了橋梁,把荒地圈起來加以改良、耕種。他還引進了改良耕種的技術,實行輪作製,鼓勵開辦實業。大家都很奇怪這個年輕人永遠有著別人想不到的主意。
過了幾年,在喬格爾的帶領下,這個曾經一度很貧窮的小村莊變成了這一帶有名的模範村。原本吃飯都成問題的農夫,成為擁有一定產業的“有錢人”。喬格爾也成為大家敬佩的帶頭人。他不甘於安逸享樂的生活,致力於開創性的事業,後來成為了英國議會會員。
事實上,我們並不缺少成功的機會,缺乏的隻是把自己的想法付諸行動的勇氣。如果我們能積極行動起來,就能得到夢想的東西。一個人即使有了創造力,有了智慧和才華,擁有了財富和人脈,還有了詳細的計劃,如果不懂得去使用這些資源,不願意或者不敢采取行動,那麼這一切都隻能說是對這一潛能的最大浪費。
看看那些走南闖北,行商坐賈的血液裏流動著商人特有的“立即行動”的因子,他們總是在不斷地尋找機遇,探求商機,知難而進,四處出擊,這與中國的文化傳統是格格不入的。中國的文化傳統是“隨遇而安”、“安身立命”、“知足常樂”,這些往往是傳統的中國知識分子所信奉的行為準則。也正是這些準則,常常使知識分子故步自封,作繭自縛,成為超越自我的一種障礙。知識分子一方麵希望能體現自身的價值,體現知識的價值;另一方麵又不能破釜沉舟,獨闖天下,立命商界。因此,在市場經濟大潮下,一些知識分子表現出一種不平衡的心態,他們既渴望成功,又害怕失敗,缺乏果斷行動,抱怨商人文化素養、道德素養差,但又不願意用自己的行動去改變。
“生活中有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英國哲學家約翰·密爾說,“不管是最偉大的道德家,還是最普通的老百姓,都要遵循這一準則,無論世事如何變化,也要堅持這一信念。它就是,在充分考慮到自己的能力和外部條件的前提下,進行各種嚐試,找到最適合自己做的工作,然後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地做下去。”
他把勤奮工作看成是一個人擁有真正生活的保護神。在他去世前幾年,當被問及用一句簡單的話概括生活的準則時,他說:“這條準則可以用一個詞語表達:行動。行動是生活的第一要義;不行動,生命就會變得空虛,就會變得毫無意義,也不會有樂趣。沒有人遊手好困卻能感受到真正的快樂。對於剛剛跨入社會門檻的年輕人來說,隻是三個詞語:行動,行動,行動!”
總之,隻要我們下定決心去行動,去做,我們就能把任何一件事做好,就能使我們最熱切的夢想成為現實。隻要我們下定決心去做,我們就能鼓起勁來,努力工作。如果我們隻望著山頂,糊裏糊塗地往上爬,不管前進路上的岩石,那麼,我們也不可能到達山頂。所以,我們隻有注意眼前的路,加快行動的步伐,才能盡快地到達山頂。
所以,我們要做一個敢於行動、善於行動的人,把眼光放在最終目標上,清楚自己在前進的道路上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然後把自己的一腔熱情和活力投入其中。行動高於一切,希望什麼就主動去爭取,隻要不斷地行動,就不會失敗。溫馨提示:
如果事情對你很重要。同時你也很想做到..那建議你現在就開始做。現在就開始行動起來。將你的全部能量都投入到為成功所作的努力中.這樣.結果往往是會令你滿意的。最重要的是.不要考慮失敗。不要考慮萬一.隻要行動起來。你就會有收獲。
對於一個即將采取行動的人,我們隻能這樣說:“人生取決你是否能下定決心立刻去行動,而不是遭遇的境況。”成功多屬於那些能很快做出決定,卻又不輕易改變決定的人。失敗也屬於那些很難做出決定,卻又經常改變決定的人。一旦你仔細思索而做出決定,那就義無反顧去行動,並且堅持到底吧!
苟子說:“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滴水石穿,繩鋸木斷。”這些古訓在告訴我們:成功貴在堅持,要取得成功就要義無反顧地去行動,就要堅持不懈地去努力。很多人的成功,也是飽嚐了許多次的失敗之後得到的,我們經常說什麼“失敗乃成功之母”,成功誠然是失敗的獎賞,但卻也是對能夠堅持者的獎賞。
古往今來,那些成功者們不都是依靠堅持而取得成就的嗎?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其作者司馬遷,享譽千古的文史巨匠,可是他這麼大的成就是在什麼情況下所取得的呢?漢武帝為了一時的不快閹割了堂堂的大丈夫,那是多麼大的恥辱啊,而且這給他帶來的身心傷害是多麼的巨大!我們這些正常活著的人是無法想象的。從此,他隻能在四處不通風的炎熱潮濕的小屋裏生活,不能再無畏地欣賞太陽花草,換一個人簡直就活不下去了。司馬遷也曾想過死,對於當時的他來說,死是最容易的解脫方法了。可是他還有夢呀,他的夢想就是寫一部曆史的典籍,把過去的事記下來,傳諸後世,別讓曆史把一切都淹沒了。為了這個夢,他堅持了下來,堅持著忍受身體的痛苦,堅持著忍受別人歧視的目光,堅持著在嚴酷的政治迫害下活著,發憤繼續撰寫《史記》,並且終於完成了這部光輝著作。
他靠的是什麼?靠堅持。要是他在遭受了腐刑以後,喪失了一切鬥誌,不堅持寫《史記》,那麼我們現在就再也看不到這本巨著,吸收不了他的思想精華了。他的成功,他的勝利,最主要的是靠堅持。而相比來說,他的著作所帶給我們的震撼倒其次了,他的堅持精神所激勵鼓舞我們的更多。
一位溫文爾雅的律師,堅持和平手段,竟然有能力傾覆一個龐大的帝國。由於他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後人在評價他時都認為功到自然成。成功之前難免有失敗,然而隻要能克服困難,堅持不懈地努力,那麼,成功就在眼前。
他就是甘地!他因此而被印度人民尊為國父,也因為他采取非暴力的抗爭方式,使得印度人民掙脫了被奴役的地位,隨後引發各種爭取獨立的連鎖反應。可當初,大家都認為甘地做的是白日夢,可是他卻堅持所作的決定,結果終成事業。
也許在開始的時候,行動似乎並不順,此時你就要記住心理學家兼哲學家威廉·詹姆斯曾說過的這段話:“種下行動就會收獲習慣;種下習慣便會收獲性格;種下性格便會收獲命運。”他的這段話其實是要向我們表達這樣一個意思:習慣可以造就一個人,你可以選擇自己的習慣,在使用座右銘時,你可以養成自己希望的任何習慣。例如,一個具有拖延習慣的人,往往會妨礙人們做事,因為拖延會消滅人的創造力。對員工而言,一個員工的行為是為了得到承認並獲得應有的價值,那些通過一係列的財務數據反映出來的工作業績,就是證明你在一個公司有沒有工作成績的有力證據。它能證明你的工作能力,顯示你的人格魅力,體現你在公司的地位和個人價值的實現。所以,無論做什麼事情,隻要你去做了,總會做出成績的。
保羅迪克剛剛從祖父手中繼承了美麗的“森林莊園”,一場雷電引發的山火卻將其化為灰燼。麵對焦黑的樹樁,保羅欲哭無淚。年輕的他不甘心百年基業毀於一旦,決心傾其所有也要修複莊園。於是,他向銀行提交了貸款申請,但銀行卻無情地拒絕了他。接下來,他四處求親告友,依然是一無所獲…
所有可能的辦法全都試過了,保羅始終找不到一條出路,他的心在無盡的黑暗中掙紮。他知道,自己以後再也看不到那鬱鬱蔥蔥的樹林了。為此,他閉門不出,茶飯不思,眼睛熬出了血絲。
一個多月過去了,年已古稀的外祖母獲悉此事,意味深長地對保羅說:“小夥子,莊園成了廢墟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眼睛失去了光澤,一天天地老去。一雙老去的眼睛,怎麼能見到機會呢?’’
保羅在外祖母的勸說下,一個人走出了莊園,走上了陌生的街頭。保羅看見一家店鋪的門前人頭攢動,他下意識地走了過去。原來,是一些家庭婦女正在排隊購買木炭。那一塊塊躺在紙箱上的木炭忽然讓保羅眼睛一亮,他看到了一線希望。
在接下來的兩個多星期裏,保羅雇了幾名燒炭工,將莊園裏燒焦的樹加工成優質的木炭,分裝成箱,送到集市上的木炭經銷店。結果,木炭被一搶而空,他因此得到了一筆不菲的收入。
不久,他用這筆收入購買了一大批新樹苗,一個新的莊園又初具規模了。幾年以後,“森林莊園”再度綠意盎然。
對年輕的保羅來說,當他擦亮自己的雙眼後,生活的道路便重新展現在他的麵前。其實,人生就是這樣,隻要心中還有一線希望,那麼無論來自外界的不幸是怎樣的沉重,無論源於自身的災難是如何的巨大,腳下總會有一條新的道路。
麥傑是位成功的商人,卻不幸患上了白內障,視力嚴重受損,不要說閱讀寫作,就連駕車外m都極其艱難。與他一同患病的一位病友受不了這種折磨,每天都喝得酩酊大醉,總是對著別人大發雷霆,僅僅過了半年,那位病友便離開了人世。目睹此景,麥傑備感淒涼。因為疾病,他也不得不結束原來的生意,他的生活漸漸陷入了困境。
在那段舉步維艱的日子裏,書給了酷愛閱讀的麥傑很大慰藉。因為患病,麥傑深深體會到視力不良者的不便與需求,他決定尋找一種容易閱讀的字體。
經過差不多一年的研究,麥傑發現在紙上印有粗線條的斜紋字體,不但對視力有障礙的人大有幫助,也能提高一般人的閱讀速度。於是,麥傑把自己僅有的15000元存款從銀行裏取了出來,把這組新研究出來的字體整理妥當,計劃全麵推廣。麥傑在加州自設印刷廠,第一部特別印刷而成的書麵市了。一個月內,麥傑接到了訂購70萬本的訂單。
從這些人的成功經曆來反思我們,我們是不是會因自己的一些失敗就止步不前呢?是不是就此動搖而另謀他途呢?絕對不能有這些念頭!具備堅持到底的毅力,這乃是構建成功人生最有價值的品格。因為要想實現自己的目標,不能單憑興趣,而必須全力以赴,立即行動,一時的挫折,完全可能提供你日後更大的成功的眼光和經驗!
所以,當我們想做一件事的時候,如果已經下定決心了,就立刻去做。如果我們這樣做了,往往會激發潛能,往往會使我們最熱望的夢想得以實現。激發潛能:行動改變命運
心動不如行動,隻有大膽地行動、持續不斷地努力,才能獲得更多的機會和更大的成就!我們隻有付諸行動,才能勇敢地去迎接每一個挑戰。畢竟成功是一種努力的累積,不論何種行業,想攀登上頂峰,通常都需要漫長時間的努力和精心的規劃。隻有行動,才能真正地體現我們自身的價值。
當我們開始踏上人生的旅程,其問必然會麵對各種各樣的挫折。不要害怕碰壁和挫折,它將使我們學會許多關於人生必須明白的道理和規則。因為每天都做著同樣的事情,直到意外的挫折才會讓我們清醒。多數人在遭受挫折以後會幡然醒悟,挫折激發潛力,從而找到更足夠的理由去改變、去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