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禮 儀(3 / 3)

如果送行一方主要人員因故不能送客至車站或機場,可在客人離去之前先做道別,再由送行一方其他人員代為送客至要到達的車站或機場,但應向對方解釋道歉。如果被送一方自備車輛離去,送行一方應在車邊向對方道別,待車開出之後再返回。

與外商談判時得禮儀與習慣

一、與日本商人談判時的禮儀與習慣

在與日本商人交往時,他們很喜歡送一些小禮品,而且希望得到回贈,並將此視為人際交往中的一種禮節。正確妥善地對待日本人的送禮習慣,並給予恰當尊重,這對發展與日經濟交往和貿易往來具有一定意義。

日商對信用有一種特殊的理解,即當客觀環境發生變化、契約條款對自己不利時,他們認為契約自然失去效力,因此,契約並不被視為最後的協議,情況變化時可以再行磋商。,

日商很重視貿易的長遠效應。日本人在國際商務活動中,重視銷售額遠勝於重視利潤,很注意規模效益,喜歡薄利多銷,把擴大市場占有率放在首位。他們很善於在國際貿易中運用“吃小虧占大便宜”和“卡關鍵、放長線、釣大魚”等經營策略。對此,在交往中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冷靜分析,不要為小利而衝動,要全麵長遠地進行權衡。

談判前要掌握充足的信息資料,判斷其對商談的基本態度,不輕信其表麵語言,隨時注意其內心的真正意向。不要去打聽對方的私事和公司秘密,否則會引起反感。日商精於討價還價,有時報價水分很大,要認真做好還價工作。

還應注意的是,日本人在談生意之前,往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用於開場白,在與日本人交易時,這些開場白有特別的作用,不能一接觸就談生意,要與日本人先談友誼和信任。開場談話重在強調合作誠意和對雙方的好處,這種誠意反複強調並貫穿於整個洽談過程。日本人通常會致同樣的答辭,雙方要相互讚揚以示尊重對方,這已成為他們的一種客套和禮儀。

與日商談判時最好不帶律師,如需律師可在會下接觸,不要讓他們出現在商談現場。在洽談時帶律師會被認為是不友好的行為,反而會增加談判阻力。唯一的途徑是消除懷疑,營造出一種相互信任的氣氛。

他們在談判中還會考慮整個交易的長遠影響,不局限於眼前的利益,注意做人的工作。到日商家裏做客,要重視禮節,在門廳即脫下帽子、手套,並脫去鞋子。

二、與美國商人談判時的禮儀與習慣

美國人大多性格外向、直爽,與人初次相識也會顯得很熱情。同時它又是一個開放度較高、充滿現代意識的國家,所以美國人自稱他們的社會是“國際的、開放的社會”。這種曆史和社會文化背景,使美國人富有強烈的創新意識、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表現在商務活動方麵的特點是:自信、坦率、性格外露、辦事利落、決策迅速。在與客戶第一次接觸時,如條件適當,美國商人就有可能簽訂合約。

(一)與美國人談判時應注意的問題

1.不要在節假日約美國人談判

美國政府、企業均是五天工作製,星期六、星期日休息,公定假日有元旦、華盛頓誕辰紀念日、陣亡將士紀念日、獨立紀念日、勞動節、哥倫布日、退伍軍人節、感恩節和聖誕節等,因此不宜在這些時間,特別是聖誕節前後,去找美國人進行商務洽談。 2.與美國人會談很簡單 與美國人談判很簡單,打電話約一下時間即可。他們都會同意在最短的時間內會麵。但應注意,美國是一個時間觀念很強的國家,各種活動通常都正點開始,約會遲到被認為是不禮貌的行為。 3.稱謂和衣著 美國人一般對稱謂很隨便。通常直呼其名,不論男女老幼,地位高低,除了重大場合很少握手。這可能是一種平等關係的反映,但在談判場合,就必須在男性姓氏後加“先生”,女性姓氏後加小姐,無論是否有人在場,切不要與女性探討個人的事情。美國人的衣著十分隨便,隻有重大場合才衣著整潔,因此,要根據場合調整自己的衣著。 4.遞贈名片及禮品 美國人注重現實,他們在遞贈名片時,會講究時機。如果認為時機成熟,才會將名片贈送給你;如果認為時機不成熟,即使你贈送名片給他,他也不會當即回贈。美國人不看重禮品本身的實際價值,而且美國的法律也有這方麵的規定。因此送禮品時,最好是一些辦公或其他方麵用得著的小東西,如鋼筆或日曆等。贈送家鄉的禮物,美國人很樂意接受。如果應邀到美國人家中吃飯,不用帶禮品。贈送禮物時,不要贈送標有本企業廣告的禮物,這會給人一種做廣告的感覺。

(二)美國人在談判中的特點

1.開門見山答複明確

美國人談判時喜歡迅速進入主題,不斷發表自己意見,追求物質上的實際利益。他們的重點常常集中在利潤、新技術、短期回報等問題上。

在商談時,一般是隻簡短寒暄幾句,便會進入正題,坦誠地探討業務問題,不像日本人那樣喜歡長時間閑聊。美國人喜歡在商業談判中得到明確答複,“是”與“否”必須表示清楚,如果他們提出的要求無法接受,就要明確告訴他們,不要含糊其辭,態度暖昧。如還有商量餘地,也應據實告訴他們。遇有疑問時,就要不客氣地問清楚。這樣,美國人不但不會不高興,反而會對你留下好印象,也可以避免糾紛。他們對轉彎抹角、長篇大論以及蘑菇戰,常常顯得缺乏耐心。 2.種族不同習慣各異 美國人由於種族不同,在交往或洽談中,禮節和習慣也不同。如美國猶太人做生意比較精明、苛刻,精於討價還價,對他們要特別慎重;北歐血統的美國人比較平易近人,善交際、重信用,取得彼此信任後可望發展長期交易關係,一旦失信則很難恢複關係;西部的商人重視文字契約,合同內容要求詳實、明確;南部商人待人直爽、誠懇,但性情急躁,有時會大發脾氣。 3.重視效率 在談判時,美國人有信守事先協商的進度表和期限的習慣。他們非常重視效率,總是想盡量縮短談判時間。 4.重視利益 美國人在談判時,目標非常明確而清楚。因此,不妨直截了當陳述見解,不必過分含蓄。他們很善於討價還價,並能在談判中很自然地將話題轉到討價還價上去。在商務談判中,他們一般不像日本人那樣有很充分的準備,但他們很重視報酬,很少讓步。當然,他們自信善於施展策略,對精於討價還價、靈活運用策略手段的“對手”,倒又十分欣賞,願意與之合作共事。 5.很強的法律意識 在美國,各個行業和社會的各個階層都有專職律師,可以說美國人是世界上最愛打官司的一群人。他們在商務談判中十分重視合同的作用,合同條文要求很細。這與我國注重信用、合同條文較粗的情況有明顯差異。

三、與英國商人談判時的禮儀與習慣

英國人講究紳士風度,所以對談判對手的修養和風度也十分重視,如果對方人員在交往中顯示出良好的風度和氣質,就會贏得尊重。在確定參與談判的人員時,除了注重修養、風度等方麵外,在級別上一定要做到對等,否則會被認為對他們不夠尊重。

(一))冷淡和保守 英國人以冷淡和保守著稱,遇事喜歡保持一種不慌不忙的紳士風度。開始與人接觸總是保持一段距離,然後慢慢接近,這與美國人很不相同。但在相互取得了解和信任後,還是比較親切和熱情的。

英國人在貿易中一般都比較誠實,在業務上也不刻意追求物質利益。大多數英國人顯得有些鬆垮,不像日本人和德國人那樣精幹敏捷。在商務談判中,英國人不信任在某個問題上的個人感情因素,他們總是依據客觀事實謹慎克製地陳述自己的觀點。

英國人具有強烈的個人主義特性,強調個人的首創精神和成就,他們不強調友誼,在談判中說“不”很自然。他們不對產品或計劃做過分的宣揚,因此要避免硬性地向他們作產品推銷,他們對短期的成果比對遠期前景更感興趣。他們多數情況下不做什麼準備而刻意追求自身的風度。因此,英國商人一般不喜歡經常性的價格波動,追求穩紮穩打,看不上薄利多銷的生意。

(二)談話內容和稱呼方式

不要談論愛爾蘭的前途等政治問題,也不要涉及宗教和皇家情況的敏感問題,接觸時還是談談天氣、旅遊等問題比較好。英國人還保留著世襲頭銜,如爵士、公爵、子爵等,有的英國人喜歡別人稱呼他們的榮譽頭銜,所以,最好的辦法是看別人如何稱呼他們,然後跟著學。

(三)延期交糖貨習慣

在國際貿易中,由於較長時期的“日不落”帝國的超級壟斷,養成了他們不太關心交貨日期的習慣。幾乎所有出口產品都不能按期交貨,這是國際上對英國貨源極為一致的抱怨。四、與德國商人談判時的禮儀與習慣

德意誌民族是世界上最勤奮的民族之一,德國人辦事認真,自信心特強,事事循規蹈矩,但在談判中固持已見,缺乏靈活性,並且在簽訂合同的最後時刻還總想著讓對方做出讓步。

德國人思維邏輯性很強,談判準備工作很充分、很具體,開始談判就認真進入主題,不喜歡無邊際地閑聊。他們的準備可以說是“完美無缺”的,會從專業方麵對你購買或銷售的商品進行分析,如果發現談判對手準備不足、思維混亂,他們往往會反感和不滿。

(一)立場強硬

在談判中,可以說德國人是強硬的對手。他們寸土必爭,精於討價還價,總是千方百計迫使對方讓步。在交貨期方麵,往往比其他國家要求更嚴格,並規定嚴厲的懲罰性條款。他們重視條約,要求每一個具體細節都要談到,簽約後要求嚴格履行。德國人在談判中的決策節奏要比美國人慢得多,他們厭惡欺騙和浮誇,談判時要以充分的論據來支持你的主張,他們高度重視對事實的研究。美國人的推銷廣告會強調某種商品如何令人興奮,而德國人則著重說明產品自身的優越性能。 (二)生活習慣 德國人在生活中拘謹而正規,並且希望與之交往者也和他們一樣。在人際交往中特別拘於禮節,對有頭銜的人,要稱呼頭銜。德國人大部分時間都是衣冠楚楚,喜歡穿禮服。在商務交往中,你隨意把手放在衣袋裏,他們都會視為粗魯行為。

與德國人交往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建立起密切的業務關係,一旦取得真正的了解,他們會熱衷於與你交往。他們在談判場合十分認真,不喜歡幽默;他們不恭維別人,也不接受他人無端的恭維和褒獎。德國人對合同的條文研究得很細致,執行起來也認真。

對約會很慎重而且守時,他們對任何約會都要認真思考一番,不會像美國人那樣輕易承諾。一旦約定就非常準時,如果你遲到,會被認為是很失禮的行為,他們會馬上變得冷淡起來,甚至會認為你在將來的履約過程中也會不守信用。

他們重視體麵,特別是德國北部商人喜歡顯示自己身份,因此在商談中要以職銜相稱,盡量避免用“××先生”這種通稱。德國人重視禮節,見麵或離開時一定要握手,否則就是嚴重的失禮。在送花時不要送玫瑰花(有浪漫的含義)。德國商人不喜歡請客吃飯,但喜歡送禮。禮品要直接送給個人,而不是送給公司或團體。五、與法國商人談判時的禮儀與習慣

法國人很重視郊遊、度假和美食,他們一般不會因為任何業務需要而放棄一次度假。他們很重視在餐廳裏的風度和舉止。即使位子空著,你都不宜自行坐到其他客人旁邊,一定要坐到分配給你的某個座位上,否則會認為你失禮。

(一)談判時愛用法語 在談判中,法國人很討厭用英語,即使英語水平很高的法國人也不會使用英語,他們認為這是愛國的一種具體表現。除非他們在國外而且又非常想同你做這筆生意,才有可能用英語或其他語言同你講話。因此,與法國人做生意,能講幾句法語,無疑是很好的交往手段。

(二)表裏不一

初次與法國人打交道,會讓人覺得很有意思,如果對方遲到了,法國人會感到不悅,甚至讓對方遭受冷遇。但是法國人自己卻常常遲到,且每次遲到都會找一個合適的借口予以搪塞。在法國社交場合有一個非正式的習慣,就是主賓越重要,來得越遲,如果你邀請了某位重要人物,一定要十分耐心地等待。

(三)既有感情又缺乏誠實

法國人十分健談而又富有感情,如果想在法國長久地開展業務,最好能融入法國社會,與某一家法國公司建立起和諧關係,這時你會發現他們相當隨和。法國人在談判中從來不在乎誰欺騙了誰,隻要於他們有利,他們就會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手段,直到達到目的為止。

(四)注重衣著 與法國人交往一定要特別注意衣著,穿上最好的西服。法國時裝世界馳名,皮爾·卡丹是世界最著名的時裝設計師之一,這就是為什麼同法國人打交道時要注重衣著的最好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