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甘當副手:成為領導的得力助手
捕捉並善用有價值的信息
在信息社會,每個人都在扮演著兩個基本角色,即信息傳遞者和信息接受者。但是在捕捉信息的過程中,卻有著許許多多的道理和學問,關鍵就是看你能否捕捉和善用信息。
總有些人不去自發的搜集信息,而隻是坐在那裏等著信息傳達到他們手上。持這種“守株待兔”的態度,當然不可能收集到有價值的信息。
核心員工要學會捕捉有用的信息,就應該注意收集、發現和開發信息。
信息就跟空氣一樣,無處不有又無處不在。在實際生活中,不是缺少信息,而是缺少發現信息的眼睛。在任何時候,我們都必須利用自己敏感的神經,不放過每一個可能有用的信息,哪怕是一點一滴的事,每一次交談,隻要留心觀察,都有可能挖掘到自己要尋找的信息。
成功的人,往往對任何事情都抱有好奇心,在搜集信息時,也自然能對事物保持一定的敏感度,以便捕捉到對自己有用的信息。
古川久好曾是日本一家公司的小職員,平時的工作是為老板做一些文書工作,跑跑腿,整理整理報刊材料。這份工作很辛苦,薪水又不高,他時刻琢磨著想個辦法賺大錢。
有一天,他經手的報紙上有這樣一條介紹美國商店情況的專題報道,其中有一段提到了自動售貨機。上麵寫道:“現在美國各地都大量采集自動售貨機來銷售貨品,這種售貨機不需要雇人看守,一天24小時可隨時供應商品,而且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營業,給人們帶來了許多方便。可以預料,隨著時代的進步,這種新的售貨方法會越來越普及,必將被廣大的商業公司所采用,消費者也會很快地接受這種方式,前途一片光明。”
古川久好於是開始在這上麵動腦筋,他想:“日本現在還沒有一家公司經營這個項目,可將來也必然會邁入一個自動售貨的時代。這項生意對於沒什麼本錢的人最合適。我何不趁此機會去鑽這個冷門,經營這種新行業?至於售貨機裏的商品,應該搜集一些新奇的東西。”
於是,他就向朋友和親戚借錢購買自動售貨機,共籌到了30萬日元,這筆錢對於一個小職員來說可不是一個小數目。他以一台15萬日元的價格買下了20台售貨機,設置在酒吧、劇院、車站等一些公共場所,把一些日用百貨、飲料、酒類、報紙雜誌等放入其中,開始了他的新事業。
古川久好的這一舉措,果然給他帶來了大量的財富。人們第一次見到公共場所的自動售貨機,感到很新鮮,因為隻需要往裏投入硬幣,售貨機就會自動打開,送出你需要的東西。一般來說,一台售貨機隻放入一種商品,顧客可按照需要從不同的售貨機裏買到不同的商品,非常方便。古川久好的自動售貨機第一個月就為他賺到100多萬日元。他再把每個月賺的錢投資於自動售貨機上,擴大經營規模。5個月後,古川久好不僅早已連本帶利還清了借款,而且還淨賺了近2000萬日元。正是一條有用的信息,造就了一位新富翁。
美國一家食品製造業,因信息不暢而舉步維艱。他們投入資金請亞利桑那大學威廉·雷茲教授為其提供具體可行的發展信息。
威廉·雷茲教授接受委托後,立即著手對亞利桑那地區的垃圾進行研究。這在一般人看來與信息毫無關聯,但威廉·雷茲教授就是在垃圾堆裏為這個公司找到了有用的信息。
威廉·雷茲教授對當地的垃圾進行了較長時間的分析研究。他與助手一道,從每天收集上來的垃圾堆中挑出數袋,然後把垃圾的內容依其原產品的名稱、數量、重量、形式等予以分類,如此反複,進行了近一年的研究分析。
威廉·雷茲教授說:“垃圾絕不會說謊和弄虛作假,什麼樣的人就丟什麼樣的垃圾。查看人們所丟棄的垃圾,往往是比調查市場更有效的一種行銷研究方法。”他通過對垃圾的研究,獲得了相關當地食品消費情況的信息:
比如,勞動者階層的人喝的進口啤酒比高階層收入群體的多,並且他們知道所喝啤酒中各種牌子的比例;中等階層人士比其他階層消費的食物更多,因為雙職工都因為上班而沒有時間處理剩餘的食物。
威廉·雷茲教授還通過對垃圾內容的分析,準確地了解到人們消費各種食物的情況,並得知減肥清涼飲料與壓榨的橘子汁屬於高階層人士的消費品。
後來,這家公司根據威廉·雷茲教授所提供的信息製訂經營決策,組織生產,結果大獲成功。
主動探詢,主動交流,就能夠不費吹灰之力,得到珍貴的信息。
日本一家公司計劃研製一種供應美國市場的重型機車,於是公司派出一批設計師到美國調查搜集信息。他們與美國司機交朋友,一起開車、聊天、喝酒,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處世哲學等情況,掌握了他們種種特殊消費需求信息,並了解此類車的環保信息。然後,根據搜集到的大量信息進行設計研究,終於生產出一種完全符合美國人“口味”的重型機車,投放到美國市場後,立即成為供不應求的產品。
你不僅要知道從什麼人、從什麼地方可以得到信息,還要知道對於你得到的信息加以證實。你要善用信息渠道,與同行業中有經驗的前輩交流、參加社團活動、利用媒體等等,擴展自己的信息網絡。
凡是自己的同學、朋友、同事以及他們認識的人,都可以成為你的信息來源。隻要你平時注意與他們交往,能把這些人融入到你的信息網絡中,那就是一筆可觀的無形信息資產。
要建立自己的信息網絡,就不能把範疇局限於公司內部。其他團體也會舉辦各種講習會或研討會,你最好爭取參加的機會。吸收一些自己欠缺的信息,這些信息說不定會對你大有幫助。
或許你還會認識一些同行,這樣就更加擴大了自己的信息網絡。因為在公司與同事交往久了,收獲會十分有限,如果能和外麵的同行結識,你不但可以接觸到和自己工作完全不同的東西,更能擴大自己的信息量,充實自己。
現代社會,信息資源豐富多樣。正確選擇利用信息無疑是做好員工的一項基本功,學會選擇利用信息更是搞好生產或從事經營的一個基本要素。在大量的信息資源中,要選擇與自己所從事的行業相關的信息。
(1)將信息進行歸類整理
就是要把自己搜集到的各類信息,分為幾大類。然後按大類分辨真假。將那些明顯虛假的信息剔除出來,把認為是真實的或基本真實的信息留下來,然後再細分;對那些辦起來隻有好處、沒有壞處的項目作為首先應該處理的;對那些辦起來既有利益、又有風險的項目,進行一番分析對比,看是利益大還是風險大;對那些危險太大、收益又沒把握的項目,歸為最差、最無價值的一類。把類別分清了,真假、好壞、優劣信息自然也就甄別出來了。
(2)對信息進行綜合分析
在了解到各種行情後,往往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大家都認為隻有好處、效益又高的經營項目,反而難辦或難以辦成。因為大家看到的都是有利的條件,沒看到不利的方麵,都在往這個經營項目上擠。而這一擠,就可能使形勢起變化,有利條件有可能變成不利因素,增大了困難。真正有潛力能發展的是那些既有前途又有風險、既有效益又把握不準獲利空間的項目。為了把項目選擇好,就要對信息和行情進行全麵分析、綜合對比。辦法是把經營項目中關於好處、壞處、效益、風險的信息,都一條一條列舉出來,然後逐條對比,分析各類信息之間的關係,最後得出結論。
(3)對信息進行試驗
如果你認為某個項目不錯,但在經過綜合分析對比後,仍沒有確切把握,未能把最真實、最有效的項目選出來,還無法下決心大幹,怎麼辦?有一個辦法,就是先做小型試驗,進行小範圍、小規模生產經營,根據結果再下決心。這樣,既摸清了行情,又獲取了經驗,為日後大範圍經營打下基礎。
(4)對情況做出預測
俗話說:“做生意要有三隻眼,看天看地看久遠。”任何行情、信息都不是靜止不動、固定不變的,而是經常隨著客觀情況的變化而波動。隻有站得高一點、才能看得遠一點。預先有所準備和打算,才不至於跟在別人後麵跑。現在,不少公司是看別人幹什麼項目就也去搞同類生產。結果往往是產品時下很俏、很搶手,但等到它費工、費錢、費時幹成了,市場行情也開始變化,原來的時興變成了背時,俏貨變成了廢貨,成為麻煩事情。怎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最好的辦法是提前時間,估量形勢,把可能發生的變化,預先加以預測,加以準備。
為公司提出最好的方案
企業的核心員工通常都喜歡問自己:“怎樣才能做得更好?”具有這樣的問題意識,自然能夠了解自己周圍所欠缺的、不足的還有很多,這些可能正是公司今後的策略和方法。
看起來質疑自己的工作並不難,但大多數員工並沒有這樣做。
一位老板在他的自傳上寫道:
“事實上往往有些員工接到指令後就去執行,他需要老板具體而細致地說明每一個項目,完全不去思考任務本身的意義,以及可以發展到什麼程度。”
“我認為這種員工是不會有出息的,因為他們不知道思考能力對於人的發展是多麼的重要。”
“不思進取的人由接到指令的那一刻開始,就感到厭倦,他們不願動半點腦筋,最好是能像電腦一樣,輸入了程序就不用思考把工作完成。”
所以,不斷思考改進是你必須要做的事。在你對既有工作流程尋求改變以前,必須先努力了解既有的工作流程,以及這樣做的原因。然後質疑既有的工作方法,想一想能不能做進一步改善。
一個人成功與否在於他是否做任何事都力求最好,成功者無論從事什麼樣工作,他都絕不會輕率疏忽。因此,在工作中就應該以最高的標準要求自己,能做到最好,就必須做到最好。這樣,對於老板來說,你才是最有價值的員工。
有個剛剛進公司的年輕人自認為專業能力很強,有一天,他的老板直接交給他一項任務,為一家知名公司做一個廣告策劃方案。
這個年輕人見是老板親自交代的,不敢怠慢,認認真真地搞了半個月。半個月後,他拿著這個方案,走進了老板的辦公室,恭恭敬敬地放在老板的桌子上。誰知,老板看都沒看,隻說了一句話:“這是你能做的最好方案嗎?”年輕人一怔,沒敢回答,老板輕輕地把方案推給年輕人,年輕人什麼也沒說拿起方案,走回自己的辦公室。
年輕人苦思冥想了好幾天,再修改後交上,老板還是那句話:“這是你能做的最好的方案嗎?”年輕人心中忐忑不安,不敢給予肯定的答複,於是老板還是讓他拿回去修改。
這樣反複了四五次,最後一次的時候,年輕人信心百倍地說:“是的,我認為這是最好的方案。”老板微笑著說:“好,這個方案批準通過。”
通過這件事,年輕人明白了一個道理,隻有持續不斷地改進,工作才能做好。從這以後,在工作中他經常自問:“這是我能做的最好的方案嗎?”然後再不斷進行改善,不久他就成為了公司不可缺少的一員,老板對他的工作非常滿意,後來這個年輕人被提為部門主管,他領導的團隊業績一直很好。
因此,工作做完了,並不代表不可以再有改進,在滿意的成績中,仍抱著客觀的態度找出毛病,發掘未發揮的潛力,創造出最佳業績,這才是核心員工的表現。
懂得巧妙地推銷自己
一個成功者,不僅應是一個偉大的製造商,善於生產社會最需要的產品,而且還應是一個偉大的推銷員,善於使人認識和接受自己的產品,把自己“推銷”出去。
很多人由於傳統觀念的根深蒂固,有一種極其矛盾的心態和難以名狀的自我否定、自我折磨的苦楚。在自尊心與自卑感衝撞下,他們一方麵具有強烈的表現欲,一方麵又認為過分地出風頭是卑賤的行為。但在競爭激烈的今天,想做大事業,必須放棄那些不痛不癢的麵子。常言道:“勇猛的老鷹,通常都把它們尖利的爪牙露在外麵。”巧妙地推薦自己,是變消極等待為積極爭取,加快自我實現的不可忽視的手段。
精明的生意人,想把自己的商品推銷出去,總得先吸引顧客的注意,讓他們知道商品的價值。要想恰如其分地推銷自己,就應當學會展示自己,最大限度地表現出自己的美德,並把人生的期望值降低一點,適當地表現自己的才智,給自己一個全方位展示才能的機會。
對於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一定要學會推銷自己。如果你和其他同期畢業生一樣,隻會散發履曆表,墨守成規地做事,絕不會有什麼出人意料的結果。如果你想短期內就有好消息,你就必須另辟蹊徑,敢於登門直入,推薦自己。對於那些已經工作,並有了一定事業基礎的人來說,建立一個受公眾歡迎的形象是一種長期投資,對事業的長遠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其中,采用主動引起他人關注的方法就是一種捷徑。
我們之所以要主動推薦自己,引起別人的關注,主要是因為機遇是珍貴的、稀缺的、稍縱即逝的,如果你能比同樣條件的人更為主動一些,機遇就更容易被你掌握。因此,主動出擊是俘獲機遇的最佳策略。另外,世界上總是伯樂在明處,“千裏馬”在暗處,並且“千裏馬”多而伯樂少。伯樂再有眼力,他的精力、智慧和時間都是有限的,等待可能會耽誤你的一生。
既然我們都知道“守株待兔”的行為是愚蠢的,那麼我們就沒有必要去等待“伯樂”的出現,而是應該主動地尋找伯樂。更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時代在前進,歲月不饒人,隨著新人輩出,每個立誌成才者都應考慮到自己所付出的時間成本。一次機遇的喪失,便可導致幾個月、幾年甚至是一輩子年華的白白浪費。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會產生一種緊迫感,重新思考自己的處世態度,在行動上更多幾分主動,以便使更多的人來注意自己。
但是,毛遂自薦對很多人來說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是需要一定的膽識和勇氣的。不自信的人、害怕失敗的人是不敢嚐試的。隻有具備勇氣的人才能獲得成功。
世界歌王帕瓦羅蒂到中國采風的時候,去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做訪問。許多有音樂功底和有社會背景的學生都使出渾身解數,以求得在這位歌王麵前一展歌喉。要知道,這可是一個難得機會,哪怕是得到歌王的一句肯定,也足以引起中外記者們的大肆渲染,從而讓歌壇耀升一顆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