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此心安處(1 / 2)

(代序)此心安處

收入這本書的文章,是我將過去出版的兩本散文集精選並加入近年來部分新作。女人獨自上路,帶著一支筆上路。邊走邊看,邊走邊寫,在磅礴而至的喧囂和花香裏,我思考,我自省,靜觀人世。

我是編劇,編劇之餘寫長篇小說,常常處於從一種文體轉換到另外一種文體的寫作狀態中。我多年來見縫插針地寫作,尤其熱愛散文。我認為任何藝術、話劇乃至小說都有形式的戒律,都要將你的人生照著它的樣子削足適履。散文不是,散文更加自由地接近於真實自然的感情表達,如果說寫劇本是帶著鐐銬跳舞,並且還要考慮未來演出呈現“預謀效果”,散文則是自由的,它可以讓人從激情的潛流中整理心靈中那些瞬間快樂和憂鬱的碎片。

文字如人,活在時代和大眾麵前,你的文字就是你的世界、你的麵貌。戲劇和小說創作可以虛構,可以體會深刻的人生哀痛,塑造人物重大的感情狀態,也有可能創造文字的宮殿。作家可以跳出來,成為人生戲劇的旁觀者、鑒賞者。而散文所揮灑的文字碎片,哪有空隙掩飾自己呢?散文沒有虛構和偽飾的地方。散文沒什麼東西好隱瞞的,散文文字的背後一定是晶瑩剔透的明亮。

明亮,是指內在品質,是指心靈的色彩。我希望人們看到的是豐富中的單純與高貴。無論男人女人,寫作的文字與做人的準則相同,可以風格多樣,有長短深淺的差異,有古典現代味道之別,可以淺顯甚至稚嫩,但必須具有明亮和高貴的氣質。

在濁世中喪失自我的女人,不可能明亮和高貴。一個沒有思想和文化追求的女人是不可能明亮和高貴的。沒有博大的胸襟和氣度,沒有寬厚與慈悲為懷的文字底蘊,追求明亮和高貴的氣質斷不可能。

我是從寫作中享受大恩大惠的女人。

感謝寫作,文學藝術是為痛苦的人尋找一條逃走的生路。回顧這些年走過的路,作為單身母親,在事業和生活的兩座大山中奔跑,其中的艱辛難以言說。孤獨是一種常態。獨自上路是一種習慣性的常態。三十多年來,作為軍旅作家,打起背包就出發,我走遍了中國版圖上的大多地方。風裏雨裏地奔走,除了兒子,沒有人倚門翹首企盼我回家,遞給我一杯滾湯熱茶……

寫作須臾不曾背棄傷害過我。我堅定地按照自己心靈的指引前行,不受外物所誘惑,不因困頓縮手退步,不曾被絕望無助所打垮,委頓於粗鄙流俗。因為我崇尚明亮與高貴的靈魂,我為自己保持必要的清高這一份堅守而感到自豪。創作給我帶來了欲仙欲死的大歡喜,還有無與倫比的充實、自信與尊嚴。正如蘇東坡講過“此心安處是吾鄉”,同樣的意思,密爾頓表達的是“心是安心立命的處所”,心,既是精神,也是芬芳的靈魂之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