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豫感到陳雪楓這麼說,好像就有些為環境破壞問題進行開脫了。而陳雪楓話鋒一轉說道:“當然,我們也不能不正視存在的問題。不得不說,我們對於各個地方、對於幹部的考核機製出了問題。各地為了發展而發展,重視了發展的速度,忽視了發展的目的,存在著片麵追求GDP的增長,而忽視了人民群眾幸福指數的增長,對於此,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們必定要付出十分沉重的代價。”
“那麼,請問總理,我們的解決辦法是什麼呢?”盧豫問道。
“第一,改變考核方式。采取更加科學的政績考核方式。第二,改變發展方式。推動我國經濟從粗放型到精細型轉變,從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這才是最根本的。我不知道這個時間有多長,但轉總比不轉好,早轉比晚轉好。”陳雪楓說到這裏,眼睛裏露出一股堅毅。
看完電視,羅觀也錄好了帶子。羅觀有一個習慣,有什麼重要的活動,羅觀都要錄下來。這是他到省政府工作之後,任宗義對他特別交待的。凡是李明昌有什麼電視報道,羅觀都要錄下來,作為資料保存。
剛才羅觀調到鳳凰衛視看到陳雪楓的采訪內容之後,馬上就打開了攝像機。
羅觀現在已經有了充足的信心,他已經找到了方法,如果按照自己的方法來,李明昌一定會引起陳雪楓的注意和欣賞。
人們常說,村長是打出來的,鄉長是喝出來的,縣長是送出來的,市長是吹出來的,省長是走出來的。這個“走”,其實就是走什麼路的問題,也就是路線問題。路線問題很重要,建黨以來,發生了不少因為路線之爭而導致嚴重內訌、讓敵人乘虛而入差一點亡黨亡國的事件。
現在,路線問題實際上已經成為了觀點、思路和方向問題。越是到部級以上,就越是重視在觀點、思路和方向上與上級保持一致。而保持一致,並不是那麼容易做到,必須有很高的思想水平、理論水平、政策水平。領導人在形成並確立自己的思想之前,經常有一些零星的火花在閃現,這個時候如果你抓住了,你就立馬成為領導人看中的人。而有些人也會琢磨領導人的思想,但他們抓住的往往不是重點,如果在這方麵大做文章,反而會引起領導人的反感,其實還不如不琢磨。
羅觀是重生的人,自然比別人更有優勢,他十分清楚,陳雪楓後來提出了一個重要觀點,這個觀點和思路一直貫穿於他的執政生涯。這個觀點就是:加快發展方式轉變。
羅觀毫不猶豫,第二天就把帶子拿到了單位。此時已經有一些廳局長在等著見李明昌了,羅觀為他們倒上茶之後說有事給李省長彙報,讓大家稍等片刻。
羅觀一進李明昌屋裏,李明昌抬頭看了看他,沒有吭聲。羅觀直接打開了電視機和CD機。李明昌正想問,羅觀說道:“李省長,我這裏有一盤帶子,昨天陳雪楓總理接受采訪,我建議看一看。”
李明昌一聽這個,馬上感到這個事情應該非同一般,馬上示意羅觀趕快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