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破城?(2 / 3)

不僅如此,公叔簡還進入馬邑之後,命令工匠拆毀了不少房子,用房梁建造奇怪的器械,都六七天了,什麼用都不頂。公叔簡本人來一個勁的抱怨公子岐,給他分配的人太少了,根本就不夠用。

其他軍隊的將帥恐怕對公叔簡都有些不太好的怨氣。

別說南宮弼了,連公子岐都有。

可有怨氣,不見得要說出來。再說了,公叔簡說什麼也是邊子白派遣來的援兵,這可不是公子岐的人,不看僧麵看佛麵,公子岐也不能將不滿放在臉上。再說了,公子岐多半能夠猜測到邊子白的心思,馬邑無法救援。一方麵馬邑城太小,如果駐紮兩萬人,太擁擠了。而救援馬邑,邊子白恐怕就不得不放棄平邑了,如果上軍放棄平邑,那麼有十萬百姓的朝歌怎麼辦?

如果放棄了朝歌,那麼就是說趙軍可以在衛國北方隨意駐軍。衛國在大河以北的國人似乎都成為趙軍的俘虜?

且不說這種可能帶來的後果如何,就是邊子白有心來增援馬邑的下軍,上軍士卒在野外如何應付幾萬趙軍的圍剿?

趙軍最出色的軍隊肯定不是步卒,而是騎兵。上軍麵對漫長的行軍路線,會在任何時候都有被趙軍一舉殲滅的可能。公子岐甚至想到,邊子白多半也和他一樣,守著城邑,連出城的心思都不敢有。因為一旦出城了,衛軍和趙軍戰鬥力上的巨大差距就會被一在放大,戰爭雖然爆發才幾天,但公子岐已經證實了趙軍的戰鬥力和衛軍絕對不再同一個水準上,或者說對方在野戰之中,有碾壓自己的實力。一旦脫離了城邑的保護,對於衛軍來說,危險無時無刻不存在。真要被趙軍追上,甚至拖住了,就可能有全軍覆滅的危險。

正是因為處於這些考慮,公子岐也沒有心生怨懟。

至少他理解邊子白的苦衷。

對於意圖不明的趙軍,公子岐采用的戰術就是以不變應萬變,自己實力不足,就不能做出冒險的事來,他下令道:“西城的守軍嚴密守衛,沒喲軍令,不等讓一人下城。另外,將西城的城門也給堵上。我大衛下軍必須要有與城共存亡的決心。”

“公子我去辦。”這時候也不存在越俎代庖了,高亢雖然是公子岐的侍衛頭領,但也能多少代表一些公子岐的態度。

對於趙軍的意圖,馬邑城內的衛軍將領一個都沒有猜出來。要是龐爰知道了他的對手是如此愚蠢的一群人的話,恐怕會氣得吐血。

爺們是圍三缺一,給你們一條生路。作為將領,怎麼會看不出來?

可這能怪誰呢?

公子岐是戰場新人,他從一個誇誇其談的公子,成為一個帶兵將領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在改變,改變最多的就是他不那麼自信了,越來越保守。

南宮弼也是新人,他有打獵的經驗,可是趙軍既不是偷吃糧食的野豬,更不是虎嘯山林的老虎,他也心虛著呢!

南宮弼吃不準,因為趙軍是在馬邑之東的大河河灘上渡河的,大營也紮在馬邑的東麵。這當然有很大的好處。趙軍雖然對衛國軍隊和百姓的戰鬥意誌不屑一顧,但是戰爭開始之後,被衛國軍隊的無恥給驚呆了。

上軍用正規軍,精銳,襲擾撲殺趙國運送糧食的農兵和徭役。這恐怕也就是衛國的軍隊才幹得出來的事了。

要是龐爰能夠知曉公子岐等人的心思的話,估計會氣死。

他和人鬥智鬥勇,可是對手呢?

連智慧閃爍的光芒都沒有,太埋汰了,這簡直就是和傻子辯論,和楞子打架。

可惜,龐爰還這沒有未卜先知,更不是那種一眼就能看透人心的謀士。他不過是趙軍之中戰績不錯的將領,要說鬥智鬥勇,真的是抬舉他了。負責監視馬邑守軍反應的斥候回報:“將軍,衛軍沒有鬆懈,更沒有出城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