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書生誤國(2 / 3)

公子岐已經沒心思去管心腹的心情了,同時他也發現自己的不足,在麵對趙軍的那一刻,內心產生的撥動,讓他腦子裏一片空白。

這在幾天前趙軍渡河的時候就發生過。

當時軍司馬馬壯,還有下軍師帥南宮弼就要求過,乘著趙軍渡河,半渡而擊之。

但是這個不錯的想法,卻被端木方給破壞了。當時他就說:“我軍本來人少,萬一半渡而擊不成,還損兵折將,豈不是讓守城的士卒更少?”

而南宮弼卻憤恨的對端木方吼道:“迂腐的儒生,隻有宋人才能做出如此蠢事。”

這出自於春秋時期的一個典故,宋襄公泓水之戰時,指揮大軍來到泓水發現楚國軍隊正在渡河,他斷然拒絕了太宰子魚的建議,乘著楚軍渡河的時候偷襲楚軍。固執的宋襄公認為,這半渡而擊非君子所為,會讓自己披上不仁不義的罵名,從而影響到自己乃至宋國的氣運,堅持讓楚國軍隊渡河之後交戰。宋襄公當時非常自信的嗶嗶了兩句:“仁義之師,不推人於險,不迫人於阨。”

“古之為軍,臨大事不忘大禮。”

“君子不重傷(不再次傷害受傷的敵人)、不擒二毛(不捉拿頭發花白的敵軍老兵)、不以阻隘(不阻敵人於險隘中取勝)、不鼓不成列(不主動攻擊尚未列好陣的敵人)。”

反正宋國是占了天大的道理,正氣凜然,邪不壓正,以堂堂正正之師,攻擊奸邪之君,宋國,必勝!

按理說,宋襄公表現出了一個國君強大的自信和信用,遵守著貴族最為珍貴的美德,這位恪守著中古貴族最高禮儀的君主的身上,處處散發王者之氣。是代表正義懲罰邪惡反派的主角。沒想到這貨是青銅,等到楚國軍隊渡河之後,宋軍不堪一擊,然後在亂軍之中逃了。

於是乎,這位宋國的國君成為諸侯的笑柄。

南宮弼雖然學問不怎麼樣,但是喜歡聽故事,尤其是軍隊作戰的故事。每每聽到宋襄公的倒黴樣,笑的那個叫猥瑣、高興、幸災樂禍。可是當故事的拒絕輪到自己的時候,就再也開心不起來了。他想不到有朝一日,自己也會遇到這等離奇的事。

尤其是公子岐越來越昏聵了,竟然被端木方這個酸儒給蠱惑住了,睡的話都不聽。

氣得他隻能躲在一旁暗暗生氣,這時候高亢走過來,對公子岐的馭手吩咐道:“準備安車,公子儀仗!”

“諾!”

馭手等人忙碌起來,而南宮弼卻抱著劍,靠在車旁瞪著眼珠子生悶氣。

“南宮兄,端木先生雖然年紀不大,是子貢的嫡孫,學識驚人,如今我們又是同舟共濟的命運,需要互相體諒對方。在說了,端木先生說的很多地方都很有道理。”

高亢比南宮弼的性格好一些,作為侍衛頭子,要論武力,恐怕南宮弼也是他的對手,唯獨出身很低,基本上沒有機會接觸學習兵法的機會。南宮弼在這方麵比他幸運的多,有機會學習兵法,一度是他羨慕的對象。他繼續說到:“再說了,端木方還是邊將主推薦的人才,難道邊將主也會看走眼不成?”

南宮弼是誰也不服的性格,但是隻要他發現自己不如人,自然言聽計從。而邊子白一開始在他的印象之中也很糟糕,似乎隻會溜須拍馬而已。可是帝丘練兵,才短短一個月,上軍仿佛脫胎換骨一般讓人驚歎的出現在衛國君臣麵前,對邊子白所有的質疑之聲都消聲滅跡了。南宮弼也知道自己的斤兩,似乎和邊子白相比,連給人提鞋都不配。

可是,端木方,他不能忍。

這貨是個儒生啊!

儒生指揮打仗,這不是瞎扯淡嗎?

南宮弼嚷嚷道:“將主的才能如同爍日,而我等米粒之光自然無法相比。可是端木方何德何能,平日裏說些道德文章也就罷了,如今還敢言兵,豈不是誤人誤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