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軍之中,將主的車駕就是中軍,而邊子白卻坐在路邊一顆柏樹下,聽著屬下不斷送來的情報。頭盔上帶著白色長羽毛的斥候,一路橫衝直撞的騎著馬穿過軍中,來到苟變麵前,將一份份情報遞給了苟變。
苟變看過之後,遞給邊子白:“將主,這是第七隊的情報,無事。”
行軍之中,無事,就是最好的情報。當然,苟變也不認為會發生有什麼意外。畢竟趙軍還在籌備呢,秋糧沒有入倉之前,恐怕趙軍也不會進入衛國發動戰爭。上軍在戚邑周邊範圍不到五十裏的區域內,還是在大河以南,算是衛國的腹地。怎麼可能會出現變故?
可是邊子白卻很不滿意,行軍也好,練兵也罷,都是為了訓練軍隊的反應能力。步兵給出了一份還算說得過去的成績,但是斥候就出問題了。所有的斥候出去基本上都沒有想過記錄點什麼回來,就算是商隊經過,那個地方有人家出殯都可以作為斥候情報的紀律。可是大多數斥候就帶回來兩個字,無事。這讓邊子白很不滿:“按照軍律,斥候在第二個休息時間會回歸本陣。可是你看看,派出去十五隊的斥候,回來了八隊,隻有兩個小隊有詳細的情報,你告訴我說無事?”
讓他尤其不滿的是:“還有幾個小隊不見了!”
他倒不是擔心斥候當了逃兵,不回來了。而是對於周圍的地勢根本就不熟悉,以至於在路上耽擱了。上軍派遣出去的斥候,絕對不可能發生半路上和地方斥候相遇,然後惡戰一場全軍撫摸額的可能。甚至邊子白可以拍著胸脯保證,所有的斥候都不可能遇到趙軍,一個趙軍也不可能碰到。
這還是在本國境內,都這麼糟糕,要是進入了戰爭時期,這些斥候還能用嗎?
更何況雖說衛國沒有攻入趙國的打算,但具體情況誰說得清楚,雙方一旦在邊境作戰,少不了能機動的軍隊,尤其是騎兵會迂回在外圍作戰。隻有決戰的時候,將主才會下令收攏全軍。到那時候,斥候出去一天,少了一般人,像話嗎?這仗還怎麼打?
也有其他的可能,比如說,因為沒有計時工具,通過太陽對物體的照射而出現陰影來判別時間的辦法很不靠譜;在比如熱暈頭了;甚至掉溝裏了;被目光如炬的國人告發,以為是奸細……
不過苟變還是說出了一個最大的可能:“將主,有可能是他們迷路了。”
“迷路!”
苟變也知道這個理由有多麼的讓人蛋疼,但是非常有可能啊!因為斥候,尤其是上軍的斥候,都大河以北的人,在大河以南迷路,自然有足夠的理由。
可是這個理由在邊子白這裏不成立,至少斥候絕對不能如此不堪。
而站在最近的南卓聽到了這個結果之後,也是一臉古怪,他剛想對上軍的表現有所期待,可是一眨眼的功夫,還是原形畢露了。
這才是上軍。
如假包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