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風雲起(1 / 2)

又是焚香禱告之後,相同的就不說了。

衛公姬頹再一次向神靈打了一次小報告,狀告最大惡極的趙國,期待著神仙顯靈,能夠不用衛國耗費一兵一卒,就降罪趙國,反正怎麼歹毒怎麼來,死一個趙國國君肯定不能平息衛國對趙國的怒火。

就算是衛公是國君,是衛國的精神象征,但是在封將台前,他也隻是個配角。

真正的主角隻有一個,那就是眼前這座封將台的主人——邊子白。

“將主,該您上去了!”

眾將躬身對邊子白提出,不過按照常理,邊子白要退讓一番,正所謂入鄉隨俗,邊子白也不敢大大咧咧的爬上封將台,然後就此接過衛國最重要的軍權。他看似落寞的有些卑微,歎息道:“某何德何能,安敢拜將於封君之上?”

“將主有挫敗趙人奸計,全殲趙國斥候之功!”

“將主整飭軍武,訓練武卒,使我上軍脫胎換骨之功!”

“將主有……”

眾將將邊子白能放在台麵上說的功勞,都複述了一遍,然後再次齊刷刷的躬身行禮,高喊道:“還請將主登台。”

按照規定,邊子白還要辭讓一番之後,才能踏上封將台,當然理由很簡單:“某年幼不足以服眾;功微愧對於君上;沒有社廟之累功,又無家族之蔭庇,誠惶誠恐,實乃不足以讓上軍將士信服,不敢就而請辭。”

“將主是要離我等而去!”

“將主!”

說實在的,邊子白挺反感這一套,可是不僅僅是他,國相被國君任命的時候,也要經曆過這一個過程。國君就更不要說了,群臣要三進三讓,才能完成整套禮儀規定的儀式。有點像是後世官員被任命就職之前,發布告公示的味道。

隻不過在先秦時代,三次辭讓的時間很短,基本上就在一來一往的交談之中就結束了。不像是就職公示,需要掛很多天。

眼看就是第三次了,謙讓是禮之端,三是數之全。也就是古人認為的謙遜是禮儀的開始,《論語》之中也有類似的話:恭近於禮,遠恥辱也!

而三就更簡單了,天地人三者構成天下萬物,三就成了一個大數。也是禮儀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數字。

在邊子白三次辭讓之後,太子訓在邊上也開口道:“將軍切莫妄自菲薄,將軍之才,有目共睹;將軍之威,上軍鹹服;將軍之能,我等皆敬。還請將軍以國事為重,雖有損清名,救大衛於水火之中。訓等惶恐不已。”

說了一大堆違心的話之後,太子的臉色有點不自然。太子訓就是這樣的性格,有點事都掛在了臉上,心裏存不住事。於是幹脆就見他對邊子白深深一拜,而邊子白卻以軍禮相還:“還請太子見諒,子白甲胄在身,不能全禮。”

“將軍請便!”

說話間,公子訓讓出了登台的道路,而邊子白義無反顧地登上了拜將台,禱告了神靈之後,將是拜將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演武。

上軍五師,每部二千五百人,組建成了一個方陣。在封將台周圍布置成了五個軍陣,給人一種五行循環的感覺。其實衛公在高台上也看到了這種布置。姬頹就任國君三十多年,拜將也不是第一次了,對此各種環節都非常熟悉。但是上軍的布置卻給他一種新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