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救人的事,列禦寇真不想幹,他是道門山長,而不是什麼湯藥醫師,並不擅長於診斷病灶,更不會安排治療方案,就算是巫醫擅長的跳大神裝神弄鬼,他也做不來。給國君看病,不同於下山給山民野人布施藥材,看病。
山民野人生病,多半是苦於無力承擔湯藥之費用,隻能捱著。有救命的藥物送上來,不管結果如何,都將感激涕零,將恩情放在心底,此生不忘。
可是國君就不一樣了,他們地身邊並不缺少醫師和藥師,病治愈了是應該的,可一旦出現了更糟糕的局麵,醫師就要倒黴了。
反倒是在普通人看來最為棘手的解毒,對於道門來說,並非多難的事。
烏頭,蛇毒之類的藥石難醫。
前者吃了就死,後者見血封喉。
而且這兩種毒物一般都不會用來給人下毒,反而在獵殺大型野獸,刺殺中比較常見。就算是在戰爭之中,計謀手段無所不用其極,也很少用這等毒藥製作弩箭。一來采集不容易,無法大規模生產,更不可能用在軍備上;而來,如果運用到了軍備之後,那麼對士兵的壓力就會劇增。
己方可以用,那麼敵人也能用。最後士兵在戰場上連一點割破皮的傷口都不敢有,還怎麼可能有勇氣麵對死亡?
所以,毒藥,尤其是慢性毒藥,很多都來源於礦物之中。
少數才會有動物毒藥。
衛公中的毒就是礦物毒中最為常見的一種,中毒的表現在於脫發,牙齒鬆動,並且會引起身體虛弱,毒物在身體內積累,到達一定的程度,就會引起身體機能的下降,直到髒器衰竭後死亡。
而這種毒藥,反而是道門非常熟悉的毒藥。因為他們會經常用到,自然會懂得很多解毒的辦法。
列禦寇詳細詢問了衛公的情況,然後再是細微的診斷,已經可能判定衛公中的毒是他能夠解決的,這才答應下來:“這樣,我給衛公寫一個方子,按著藥方去熬煮,三日之後看情況而定。”
列禦寇可不是衛國宮廷內的醫師,他可沒有義務給衛公盡心盡力的調理身體。能夠找出症狀,然後留下解毒的藥方,已經是仁至義盡了。
可是丁祇卻跪地不起,攔著列禦寇道:“還請列神仙一力承擔。”
“嗯?”
鼻音很濃重,列禦寇沒有想到衛國的宮廷鬥爭已經到了這步田地,在他看來,衛公早就製定好了太子的人選,在儲君確立之後,沒有道理還有這等醃臢事。但也不排除其他因素,比如說太子和國君在治理朝政上的衝突,國君的不信任,還有公子之間的爭鬥。
太子弑君也不是沒有過,趙國、楚國、齊國,幾乎諸侯都發生過這樣的宮廷政變。最慘的莫過於齊桓公和趙武靈王,他們兩個都是被臣子和兒子餓死在宮中,而趙武靈王被囚禁在沙丘宮殿之中,足足餓了三個月,連宮廷裏樹皮都讓他一個老頭子給啃光了,可見有多麼慘了。連活活將國君餓死在宮掖之內都有,試問,下毒捅刀子還算是個事嗎?
但衛國應該不一樣,在列禦寇看來,太子訓並不是那種雄才大略的人。他不應該做出如此不明智的舉動出來。
牽涉到宮廷政變,就連名望無雙的列禦寇心頭一陣打鼓,他也不免猶豫了。而且他也從心底裏他厭惡這些頂級權力的爭鬥,因為這是最黑暗,也是最沒有底線的爭鬥。尤其是,鄭國衰弱和分裂,也是因為宮廷政變引起的,如果沒有國君和太宰,國君和公子之間的互相猜忌和不擇手段的對抗,鄭國也不會走到如今的局麵。
“還請看在邊內史的份上,幫衛國一把,救回我主!”丁祇的頭更低了,貼著按在地上的手背,這也是禮儀之中最大的理解,稽首。一般隻有祭天地的時候才會用到。作為宦官之首,他所有的權力都來自於衛公。就算是培植了不少勢力,但是如果衛公這邊死了,他這輩子一切的努力就如同沙雕一般,將在無聲之中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