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無藥可救的衛人(1 / 3)

中山國一直是魏擊心中永遠的痛。

這個諸侯國是在魏文侯時代,被樂羊率軍攻破國都,並滅國的諸侯國,一度還是魏擊第一個封地,他被老爹魏文侯敕封為中山君。當然,他是太子,不可能總在中山國窩著,魏文侯讓魏擊擔任中山君,更多的是給自己這個太子養望,好今後順利繼承魏國國君的寶座。三年之後,讓其弟魏摯執掌了中山國,成為新的中山君。

可是在魏擊的心目中,中山國一直是他的封地。

但對於魏國來說,中山國是一塊飛地,這是一片遠離魏國,中間隔著一個趙國的魏國領土。管轄起來非常麻煩,周圍還有趙、齊這兩個敵人,想要固守卻缺乏足夠的力量。趙國是絕對不允許魏國的大軍來中山國駐紮的,要不然,趙國夾在中間,酒要腹背受敵了。被滅國的中山國殘餘勢力退到了趙國境內的太行山。

在幾年前,中山國在趙國的支持下,中山又一次脫離魏國的控製,複國了。

隻不過在之前的幾年裏,魏國的軍事重心一直在河西之地,秦公贏師隰的態度非常模糊,不得不讓魏擊將這個魏國養了三十年的秦國公子放回去非常後悔。要是秦國在出公的手裏,才一個兩歲的毛孩子,魏國根本就不用擔心秦國的威脅。

畢竟國君年幼,封君勢大,沒有十幾二十年的成長,秦國是不可能對魏國有任何威脅的存在。

隻能說,當時的魏擊腦袋被屎給堵住了,他竟然以為贏師隰回到秦國之後,會對魏國言聽計從。可實際上,一開始贏師隰確實是這麼做的,他回到秦國之後,殺了秦出公母子,安撫了國內的貴族之後,並且派遣使臣來到魏國又是獻地,又割土,俯首稱臣,做到了一個親魏國君該做的一切。

但是不同的是,贏師隰也開始了變法。

當然,他這種變法是不全麵的,而是以集中自己手中的軍隊和權力為目標的變法,將渭河下遊一部分區域建立縣製,並且仿效魏國的製度治理這些地方,獲得了一筆豐厚的賦稅之後,並且在他手裏開始大肆整頓軍隊。

這時候,魏擊警醒了。他要是再看不出來,那麼他就是個傻子。

贏師隰之所以割地……(窮的賠不起款),原因是因為贏師隰根本就無法控製秦國的軍政力量,一旦被贏師隰徹底掌握了秦國的力量,河西戰火將再一次燃起來。一旦戰爭爆發,將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秦國不是趙國,秦國拚命起來,根本就是不管不顧的主,舉國之兵出動都是有可能的。到時候,對魏國來說也是一場考驗。當然也是一舉殲滅秦國的大好機會,但是風險也是並存的,要是讓秦國鹹魚翻身了,魏國很可能失去經營了三十年的河西之地。眼下,雙方交手的苗頭已經初顯,河西大戰沒有,可是小戰不斷,讓魏擊頗為擔憂。

與秦交戰,勢在必行。但在此之前,魏擊必須要將在手裏丟失的中山給奪回來。

中山是魏文侯時期開拓的疆域,魏擊根本就不敢丟掉,要是在他手裏,魏國不但沒有開疆拓土,還丟失了領地,這還讓他的盟主怎麼裝下去?

所以,中山必須要攻打,而且要盡快,不僅要快,還要將中山國的殘餘勢力全部殲滅。

讓魏擊沒想到的是,趙國國君趙章這個無恥小兒,竟然在這個時候出手了。而且沒有動用軍隊,隻是讓幾個看守關隘的小官就讓魏國幾萬大軍進退不能,而手段,也太過齷齪,讓人不齒。在中山國進攻的魏軍遲遲無法獲得軍糧,這讓他如鯁在喉般的難受。一方麵,前線大軍沒有軍糧的支撐,肯定要退兵。可萬一趙國不讓魏軍從趙國地盤退兵呢?總不能去齊國兜一圈之後到衛國轉回到魏國吧?這樣做,軍糧是個大問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齊國恐怕也不答應啊!

可這不是什麼商隊,而是幾萬大軍啊!

一旦趙國不讓魏國的糧車過境,無奈之下,恐怕魏國隻能向燕國和齊國購買糧食,運送到前線。耗費的錢財魏國根本就不在乎,可是魏擊猜到了趙國的企圖。或者說是趙侯趙章的企圖,逼著他讓他答應趙國侵吞衛國的國土和國民。

趙國早就看上了衛國的肥沃國土,百姓的富足,想要搶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