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暴走的鄭國。晉國惹不起,楚國也惹不起,發狠的時候,春秋時期周王都讓鄭國揍過。而這裏的關鍵就是,鄭國的軍隊是武士為基礎組成的,十萬鄭軍,十萬武士,全民皆兵,舉國上下都是好戰分子,堪稱春秋平頭哥,誰惹誰倒黴。
就民風彪悍來說,鄭國一點都不比秦國弱。但秦國雖然國土比鄭國大,但是秦國窮啊!窮到連衣服都快穿不起了。可鄭國不一樣,國內商業手工業極度發達,加上糧食產量很大,國人富足。有錢,就有好裝備,同時人有狠,軍隊強大也不是沒有道理。韓鄭之戰,前幾年的時候,鄭國軍隊在內戰之中,還將韓國的軍隊打回了韓國國都。韓侯一度灰頭土臉,都不敢說自己是豪強。
很久以來,一直有一個傳說,打敗鄭國的,隻能是鄭人自己。一個中等諸侯,能夠在國土大部分是平原的戰場上,頂住七國聯軍的存在,其中還包括晉和齊,兩個超級大國,彪悍到讓所有諸侯恐懼。
要不是內部分裂,過多內耗之下,鄭國的國力迅速消耗。就算是如今攻鄭占盡優勢的韓國,還幾年前還是三戰三敗的局麵,根本就奈何不了鄭國。要是鄭國上下一心,隻要沒有外部幹預的情況下,吞並韓國也不是問題。
衛人……?
真比不了。
公孫鞅也是略帶失望,在他看來太子太懦弱了一些,恐怕真不是一個好選擇。偷偷的在邊子白身邊問道:“這就定下了?”
“你以為呢?”
-->>(第1/2頁),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你以為呢?”
公孫鞅沒有說話,隻是長長地歎了一口氣。他是公族,但同時是衛國的官員,對於立儲之事,也隻能幹瞪眼罷了。
大殿內,到處都是嗡嗡的聲音。姬頹暗暗歎氣,他也知道太子性格太弱勢了一點。可是如果真的廢長立幼,到時候衛國內亂了呢?如今衛國不是麵對的晉國,而是韓、魏、趙三國,加上楚國和齊國,都有可能滅了衛國。一個強勢的國君,對衛國來說並不是好事。因為任何一個可能是衛國的潛在敵人,衛國都打不過。
既然如此,衛國隻能抱緊大腿,求魏國了。
而公子岐,是堅決反對衛國無條件支援魏國的人之一,在很久之前,姬頹心中就有所決斷了,之所以拖到現在,主要是做國君的永遠不希望在自己薨斃之前就將手中的權力交出去,就算太子訓是他的親兒子,也是如此。
其實,丁祇的內心也是失望的,他最希望衛公姬頹能夠再等一等,壓住太子訓崛起的時間。
可惜,衛公並不聽他的,讓他憋屈無比的是,他連提出自己的願望都不敢。
好在衛公還念一點舊情。今日大朝會,丁祇宣讀衛公的旨意,也多少表明了一個立場,他還是受到國君信任的宦官。丁祇等候了一會兒,大殿內百官都是竊竊私語,他就是嗓音穿透力有優勢,恐怕也無法抵得了上百人的口舌。
“大司徒子南靳,奉命接待魯國使團。”
“臣,領命!”
“大宗伯南豐,奉命接待宋國使團。”
“臣,領命!”
……
邊子白正當昏昏欲睡,頗為無趣的時候,國相子思竟然沒有撈到接待國君使團的任務,甚至連接待任務都沒有撈到。這已經說明了足夠多的問題。多半是衛公受到公子訓的建議,才將國相閑置了起來。而閑置的國相,恐怕就要丟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