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子蒙求陣(2 / 3)

邊子白內史令的身份,掌管著國君對外發布所有書麵文字的權力。

可以說,朝堂之上,任何一個官員都可以休假,唯獨內史令不行,當然車府令也沒有這等幸運。

反正國君不死,他身邊的人就沒能消停得了的。就算是國君薨了,內史令也沒辦法偷懶,反而會更忙碌。

這也是為什麼別的官員能夠翹班,而邊子白翹班還要請假的原因。至少,邊子白對自己的官職不太滿意起來了。

加班沒雙倍工資也就罷了,還玩義務奉獻,這不是封建壓榨嗎?

子思壓根就猜不透邊子白的心思,要是他有讀心術,能夠洞悉邊子白的內心世界,恐怕真要暴起給這個不開眼的家夥一點醒目。混賬小子,你知道多少人想要盯著內史令的官位而不能得,你小子還挑三揀四的嫌棄,還有沒有一點進取心?

“孫伯靈是胞弟的記名弟子,也是他從齊國帶來衛國的門生。”子思在見麵之前,給邊子白解釋了幾句。倒不是為了顯擺,而是讓邊子白至少對子蒙有所了解。至於孫伯靈不過是子蒙在齊國的時候,受到孫氏族長的托付,答應該孫伯靈找一個靠譜的老師教導。

而子蒙自己也認為才能不足以交手孫伯靈這等早慧之人,但這話從子思嘴巴裏說不出口啊!自己家的弟弟連教一個童子的本事都沒有,聯想到他這位國相,豈不是也成了酒囊飯袋之徒?

邊子白不解道:“小子孤陋寡聞,未得大賢美名,可國相大人在衛,為何大賢在齊國?”

將子蒙說成是‘大賢’,連習慣了被吹捧的子思都有點受不了,連連擺手道:“他不過是閑賦而已,算不得大賢。”

至於子蒙在衛國沒有多少名氣,試問,那個人當了幾十年的反賊,還牛逼轟轟的?當然也不是沒有,比如說盜蹠,原名就叫柳下蹠,是民臣柳下惠(坐懷不亂的男主)的親弟弟。他就曾經帶領上萬奴隸輾轉魯、宋、齊等國對抗軍隊,宣揚奴隸自由。還持續了很多年,誰也奈何不了他。

可子蒙比起盜蹠起來,差遠了。他不過是一個失敗的國君的臣子,真要說能力強大,也不會讓現在的衛公姬頹兵變成功了。

子思有種難言出口的尷尬,他的弟弟獲得赦免不過是幾日之前。要是都能被稱為‘大賢者’,那麼曾經下令抓捕子蒙的國君姬頹算是什麼?昏君嗎?

子蒙的身份,按理說,邊子白應該知道啊!

衛公不久之前就頒布了赦免子蒙的詔書。這種赦免的詔書,不都是從內史府出來的嗎?

想到這裏,子思就有點憤恨邊子白的不識抬舉,這家夥是揣著明白裝糊塗,故意給他難堪。子思輕輕的咳嗽了一聲,清了清嗓子,實際上是琢磨這麼問話:“賢侄在內史府可如意?”

“挺好。事不多,還算清閑。”邊子白真的不敢奢望多少,他出仕,更多的是希望自保,有一個貴族身份。在眼下的時代裏,沒有一個貴族身份,別說服徭役了被迫從軍了,就連賦稅都能逼的一個普通人有造反的心思。鄉師之地,三稅一;戰時,二稅一。這是最瘋狂的趙人的做法。

衛國比這個好一點,但也長期保持在八稅一,十稅一的程度。要是其他朝代,早就百姓起義暴動推翻衛公的統治了。幸好不在司徒府當官,司徒府的官員才真的幸苦,下鄉收稅的時候,一個村子一個村子跑,都累死個人了。不僅要完完全全的收到所有稅收,還要盯著不讓百姓有逃稅的機會。

“最近的詔令可有特殊之處?”

子思裝作隨口問了一句,給人的感覺就是考校邊子白的職責。

邊子白眼珠子瞎轉了一陣,苦笑道:“瑣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