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歲了,不能再荒廢下去了。”
十歲?
子思感覺自己的腦子似乎攪合成了一團豆漿,是自己已經聽不懂人話了?還是弟弟病入膏肓,說胡話了?十歲的熊孩子再聰明又能到什麼程度,難不成一個個都像邊子白似的,才十幾歲的年紀。才學深不可測,更要命的是這家夥性格很讓人迷惑啊!
加上手段老辣,讓人無從下手針對。
可見,邊子白對國相子思也產生了一絲的威脅。估計邊子白十來歲的時候,已經把該讀的書都已經看光了,才能如今的成就。但是孫伯靈,他看不出來有什麼異樣,從性格來說,幾乎和其他小孩子沒有區別。
子蒙解釋道:“伯靈兩歲認字,四歲學文,八歲之前飽讀《詩》、《尚書》,如今已經十歲,可以遊學了。”
“遊學?”可沒想到子蒙的解釋讓他如遭雷擊,有種‘貨比貨得扔,人比人得死’的絕望。才十來歲,就完成了啟蒙和家學傳承,都已經要到遊學的程度了,這讓他有種家裏的兒女是一群隻知出了睡,醒了吃,吃撐著了還要惹事的豕,還是野生的那種。
子思如同脖子被掐住的鴨子,發出嗤嗤的聲音,卻怎麼也不敢相信,這麼一個小胖子,竟然聰慧到如此地步。似乎最近的帝丘,妖孽太多了一些,以至於連老夫都覺得自己蠢了很多。
“你是想將他引薦給王詡?”當然想要搞清楚子蒙的用意也不難,帝丘的名人不多。但是才學出眾,智慧過人的名士倒是有一位。如果子蒙描述孫伯靈的情況屬實的話,王詡不但不會麻煩而不悅。反而會感激子蒙給他帶來了一個好弟子。
“帶他來帝丘就是聽說王詡在帝丘,想著能夠見的一麵,將伯靈引薦給王詡,好讓他收下這個弟子。”子蒙無奈道:“可惜,王詡雲遊去了,歸期不知,蒙憂心不已。”
子思心裏琢磨了一陣,認為在帝丘,恐怕這沒有別人能夠交這樣的弟子了,太聰明了,聰明到讓當老師的都害怕。
至於王詡?
這家夥子思接觸不多,但是年輕的時候也是才學驚豔,而且和孫伯靈有一點很像。都是神童。
唯獨不同的是,王詡雖說是王氏的嫡子,王氏根本就不缺人才,加上王詡長相實在害人,以至於當爹媽的都怎麼敢看他。等到年紀大了一些,王詡的才學也越來越出名,但是他有一個更加妖孽的朋友,吳起。
戰國初期,簡直就是吳起一個人的時代,這個時代最頂級的天才,也不得不在吳起麵前黯然失色。
但在吳起之前,卻是另外一個人的時代,甚至吳起和他相比,都要黯然失色。三萬偏師,一舉擊潰楚國二十萬主力,攻破楚國國都的孫武。在晉國巔峰時期,三十多萬的聯軍都無法做到的事,卻讓偏遠的吳國做到了,頓時天下震動。
比戰績,吳起的指揮經驗要比孫武多很多。也有過兩萬魯**隊大敗齊國大軍的戰績。但是憑借一個弱國的軍力,卻將霸主一舉挑翻在地的戰績。要不是此戰自後,吳王放縱自滿,加上殺了孫武政治盟友伍子胥,他也不會隱退。如果孫武不隱退,他甚至能夠憑借吳國的三萬軍隊,一舉完成吞並楚國,殲滅越國,統一整個南方的千秋偉業。
甚至用不了多久,孫武統帥的大軍將出現在中原戰場,到時候中原諸侯拿什麼去和孫武對戰?
人數,對孫武來說根本就是毫無用處的累贅。吳軍能在他的指揮下千裏奔襲攻破郢都,自然也能攻破臨淄,曲沃等都城。中原諸侯莫不談之色變。
此戰之後,孫武便了有了——將三萬之軍,天下無敵的超級評價。
自孫武之後,兵家無不推舉孫武子為兵家之主。後世為將者,沒有人敢對孫武子不敬。
子思在知道了孫伯靈的身世之後,早就斷絕了收其為徒的打算。怪不得自己的胞弟說他才學不夠,說起來,子蒙的能力甚至要超過他,要不然也不會輔佐前國君。要不是姬頹政變成功了,國內反對懷公姬亶的貴族太多了,雙方實力失衡的情況下,遭遇慘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