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謀算(2 / 2)

大宗伯南豐通過嚴密的推理,然後認定道:“既然不是他所做,可見很有可能是他修改。此人心思之深,讓人難以揣測。他到底要隱匿什麼呢?”

“難道是……被修改的文字有所僭越?”

別逗了,衛公忌諱的事真不多。

“又或是,原文過多列數諸侯之爭,恐流傳不利?”

……

好吧,就算是大宗伯南豐也難逃靈公一脈疑神疑鬼的性格,他胡亂猜測了一通,最後認定:“邊子白此人心思縝密,難以洞悉。為父以為,此人或許會成為你將來的一大障礙。如果,《千字文》是他所寫,或許並不那麼可怕;但如果他隻是認為原文不可,才略作修改,那才可怕!”

南卓一臉的不相信,眼神流露出:你在逗我的意思。

修改《千字文》難道比創作《千字文》更加厲害,這怎麼可能?

南豐故作高深道:“癡兒,多學著點。你以為寫《千字文》就很厲害了嗎?說到底,不過是一個文士,隻不過文筆老辣行文灑脫而已。可你想過沒有,才十五六歲的少年,就開始玩弄權術,你覺不覺得可怕?”

“他這麼厲害?”南卓不信道:“孩兒也曆練了一年多,還和公子罃搭上了關係,難道孩兒就比他差?”

“哎,癡兒你要記住,一個讓人看不透的人,才會讓所有人忌憚。至於你……你做的事至少還有跡可循。但邊子白,恐怕不一樣。”南豐惆悵道,他是想要將南卓培養成為下一代的國相,並不希望下一代的南氏在朝堂之上還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大宗伯。所以南豐才允許南卓輔佐太子訓,將南氏不少的資源提供給太子。但同時必須南卓足夠優秀,南豐才會產生這樣的念頭。

可就算是南卓足夠優秀,但比起已經玩弄權術和謀略,優秀到讓南豐都無法猜測的邊子白來說,還是差了很多。

不僅僅是大宗伯府,在帝丘城內,還有幾個位列公卿的高官用一部《千字文》教育兒子,但是效果恐怕是趕不上大宗伯府的南氏父子。不外乎看到《千字文》全文的公卿大夫都在心裏對邊子白多了一絲的提防和好奇,他在隱匿什麼?

是來曆?

還是僅僅是文章的內容?

官越大,膽子就越小。不少公卿告誡送入內府的兒子。邊子白決定的事,不要立刻反對,吃不準的回家來詢問老爹;其次,不要想著和邊子白作對,你們玩不過他!最後,緊跟著邊子白的步伐,聰明人就算是陰險,也不會為了坑人自己先往坑裏跳的道理。跟隨邊子白的步伐,準沒錯。

於是邊子白很走運的在衛國的國都帝丘生活了一個多月之後,身上的標簽從‘神秘’之後,有多了一個‘狡詐’。

要是邊子白知道南豐會如此猜測他,他肯定會大笑不已。

邊子白隻是將《千字文》中不合時宜額部分刪除,然後冥思苦想換了一些文字頂上而已。他可沒有什麼陰謀,更沒有掩蓋一些痕跡的念頭。畢竟文章中的一些不合適的文字沒頭沒尾,這個時代的人讀了隻有雲山霧罩之感,僅此而已。

可邊子白的舉動,別說南豐了,就連公孫鞅也覺得他這個朋友似乎在掩蓋一些什麼。

回到了家裏的邊子白轉悠著去了後廚,然後將懷中藏著的書簡從布袋裏拿出來,攤開之後丟在火堆上。

公孫鞅甚至沒來得及喊,就聽邊子白嚴厲道:“不準撿!”

等到書簡燃燒成灰燼,邊子白才離開,整個過程都透著一股子詭異的味道。而之後公孫鞅詢問邊子白,得到的回答竟然是:“字太醜了,不想要了。”

邊子白的字是不好看,沒辦法,就算是他曾經練習過書法,但僅限於一本顏真卿的《顏勤禮碑》,而且還寫的一般。至於篆書,用筆完全和楷書天壤之別,怎麼可能會寫起來好看?

如果僅僅是這樣,公孫鞅根本就不會起疑,但隨後邊子白卻讓公孫鞅明日上衙的時候,讓內府的書辦抄錄一份《千字文》送回家裏。

這才是讓人迷惑不解的地方,自己抄寫的不要,扔火堆裏燒掉。

然後還讓人手下重新抄寫一份,這不是多此一舉嗎?

事出反常必有妖,邊子白的怪異舉動讓公孫鞅深感憂慮……可邊子白不說,他連問都不敢問。他深怕此時對邊子白事關重大,他開口了,最後兩人連朋友都做不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