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四絕不讓戀愛與家庭交際出紕漏 第2節做人辦事與自我偏失
◎沒有熱情
人在工作和生活上難免會遇到困難和挫折,作為同事,在此刻應該熱心幫助,而不是冷眼旁觀,看別人的笑話。如果你的同事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冷眼旁觀,看他的笑話,那麼,當你在工作和生活上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他也會如此。
大李與小李同在一個單位工作且工作性質相同,但由於小李是位新手,不是工作完不成,就是工作老出差錯,因此老受領導批評。小李也不是沒有上進心,而是由於業務太生疏了,他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要說,作為同事,看到這種情況,大李應該主動幫助小李才對。但大李一次也沒有主動幫助過小李,況且當小李向他求教時,大李還愛理不理的,弄得小李也不願再向大李求教了。大李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小李是個本科畢業生,一畢業就分到本單位從事這項工作了,而大李卻是從一個一般人員一步步爬上來的。他想看看,小李這位正規學校畢業的大學生能比他強多少。過了一陣子後,小李的業務慢慢熟練起來了,甚至比大李幹得還出色。又過了一年,單位在工作上采用了現代化新技術,由於小李文化功底深厚,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掌握了新技術。老李就不行了,人過了四十,手腳和頭腦都笨了,無論他如何賣力,工作上總不能讓領導滿意。小李看到老李的情況,有心想幫他一把,但當他想起當初老李對自己的態度時,也就不願意幫他了。沒多久,單位因老李幹不好這份工作,把他調到別處去了。據說待遇比以前差遠了。
與同事相處,應當真誠,當他需要你的意見時,你不要一味給他戴高帽,發出無意義之稱讚;當他遇上工作上的疑難時,你要盡心盡力予以援助,而不是冷眼旁觀,甚至落井下石;當他無意中冒犯了你,又忘記跟你說聲對不起時,你要把著“大人不記小人過”的心情,真心真意原諒他,日後他有求於你時,會毫不猶豫地幫助他。
或者,你會問:“為什麼我要待他這麼好?”答案很簡單,因為他是你的同事,你每天有三分之一時間跟他們在一起,你能否從工作中獲得快樂與滿足,能否投人工作,敬業樂業,同事們扮演一個很重要的角色。試想想:當你回到辦公室裏,你發覺人人對你視若無睹,沒有人願意跟你講話,也沒有人與你傾吐工作中的苦與樂時,你還會專心於你的工作嗎?◎對人不信任
隻有信任別人,別人才會信任你。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信任是基礎,缺乏信任,交往也不會深入。同事之間在一起相處的時間較多,打交道的機會也多,相互信任顯得更為重要。如果你不信任同事,處處對同事存著戒備心理,整天老想著同事有可能在背後對你說三道四,打你的“小報告”、給你穿小鞋、甚至坑害你,那麼,你的精神壓力會很大,這必然會影響到你的行為。當你的同事從你的言行中看出你對他不信任時,他心裏能好受嗎?他還會信任你嗎?
老馬與老崔同在一所學校擔任領導職務,老馬是抓行政的校長,老崔是抓後勤的校長。老馬是個多疑的人,對誰都不信任,尤其是對老崔,總存著戒備心,生怕老崔在學校的各項開支上做手腳,本來是老崔分內的事,老馬總要插手。比如在購買辦公用品時,老馬派一教師跟著老崔,目的是為了監視老崔。老崔也不是有眼無心的人,他知道老馬此舉分明是對他不信任,從此心裏懷恨老馬,該管的事也不管了。
不信任同事的人也得不到同事的信任,但是,我們也不能過分信任每一個人。因為生活之中畢競還有小人存在,這些小人也許是同事中的某一個。像這樣的同事是不能過分相信的,不然的話會給你造成不利。◎招惹是非
辦公室裏的是是非非幾乎每天都在發生著。你可能是個很有正義感的人,忍不住要挺身而出“匡扶正義”;也可能你是個外向型的人,眼裏看不過的事嘴上就要說出來,也可能你是個……
但不管你是什麼樣的人,奉勸一句,是非不要輕招惹,是非背後麻煩多。甲乙兩位平日頗為要好的同事,最近竟然分別在你跟前數落對方的不是,然而兩人表麵上依然友好。所以,你生怕兩麵皆講好話,會被認為是兩頭蛇。其實,除了這點,你更該小心,因為另一個可能性是,甲乙是否在對你試探點什麼?
先講前一種可能。有些人心胸狹窄,十分小氣,又善妒,所以因為某些問題,令兩人發生心病,是不足為奇的,但表麵上又不願意翻臉,故向較親近者傾訴心中情,是自然不過之事。
你這個夾心人並不難做,同樣冷淡對待兩人是妙法,對方發現沒有人同情,必然滿不是味兒,定會另找“有愛心之人”,那麼你就自動“甩身”了。
若發現兩人是另有用心,旨在試探你對他倆的喜惡程度,你就該步步為營了。既然對方的動機不良,你亦不必過分慈悲,不妨還以顏色。分別跟他們說:“對不起,我的看法對你們並不重要呀!”這一招,他們必然無功而退。
有人請你做公事上的“和事佬”,你其實有不少應留意的要點。
部門主管們之間,有太多的微妙關係存在,大部分是亦敵亦友的,無論私交如何要好,在老板麵前,既然是在競爭之下,他們卻是有數不完的鬥爭。今天,某甲跟某乙像最佳拍檔,在辦公室成了“鐵哥們”,但很有可能幾天後,兩人卻反目變成仇人了。
所以,某些人可能為了某些目標,希望化幹戈為玉帛,以方便日後做事,但親自出麵又太唐突,於是便找來“和事佬”。本來使人家化敵為友,是一件好事。但做好事之餘,請做些保護自己的工作,亦即是給自己的行動定一個界線。
例如有人請你做“和事佬”,你不妨隻做飯約的陪客,或作為某些聚會的發起人,但不宜將責任全往頭上冠,反客為主。你最好是對雙方的對與錯,均不予置評,更不宜為某人去作解釋,告訴他倆“解鈴還需係鈴人”,你的義務到此為止。
對上司不滿、對公司不滿,永遠大有人在,遇上有同事來訴苦,大指某人有意刁難他,或公司某方麵對他不公平,你應該做到既關心同事的利益,又置身事外。
例如,同事與某人有隙,指出對方凡事針對他,甚至誤導他。
你或許會很有耐性地聽他吐苦水,聽他細說端詳,但奉勸你隻聽,不問。尤其是切莫查問事件的前因後果,因為你一旦成了知情者,就被認定是當然的“判官”了,這就大為不妙。
你隻須平心靜氣開導他:“我看某人的心地不差,凡事往好處想,做起事來你會更開心的。”
要是對公司不滿,你的立場就比較複雜,站在公司立場是你應該的,但站到同事那邊,又有害無益。可是,人家來找你,保持緘默實在不禮貌。不妨這樣告訴他:“公司的製度不斷改進,這次你覺得不公平,或許是新政策的過渡期,你不妨跟上司開心見誠地談一下,但犯不著堅持己見。”輕輕帶過才是上策。
一位向來忠心得很,已服務公司多年的同事,突然告辭,惹得眾說紛紜,不少同事還千方百計去細問當事人,誓要找出真相。
其實,知道了真相,對你有好處嗎?肯定沒有,壞處倒有一大堆。例如,你或會無端卷入人事漩渦,曉得行政層的秘密對你的工作態度多少有些影響。還有,你更有可能被列為“某類分子”。
所以,過去的即將過去,不必去追究了;除非這同事向來與你頗投契,自動向你訴衷情,但你亦隻宜做個聆聽者,萬萬不要做“播音筒”。
你應該做的是送上誠意的祝福,贈對方一件紀念品,當作紀念你倆的情誼吧!又或者,請對方吃一頓飯,當作餞別。
至於其他同事的行動,大可不必理會,也不必加以批評,這叫做獨善其身。
你本來就非好管閑事之輩,卻偏偏遇上一個愛訴苦的同事,叫你感到煩不勝煩。
老實說,你一萬個不想過問,連聽也不願意,卻怕產生不必要的誤會,或者有後遺症,所以常常有進退兩難之感,卻苦於無法擺脫對方。◎麵無表情
現實的工作中、生活中,一個人對你滿麵冰霜、橫眉冷對;另一個人對你麵帶笑容,溫暖如春,他們同時向你請教一個工作上的問題,你更歡迎哪一個?當然是後者,你會毫不猶豫地對他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問一答十;而對前者,恐怕就恰恰相反了。
一個人的麵部表情親切、溫和、充滿喜氣,遠比他穿著一套高檔、華麗的衣服更吸引人注意,也更容易受人歡迎。
大衛·史汀生是美國一家小有名氣的公司總裁,他還十分年輕。他幾乎具備了成功男人應該具備的所有優點,他有明確的人生目標,有不斷克服困難、超越自己和別人的毅力與信心;他大步流星、雷厲風行、辦事幹脆利索、從不拖遝;他的嗓音深沉圓潤,講話切中要害;而且——他總是顯得雄心勃勃,富於朝氣。他對於生活的認真與投入是有口皆碑的,而且,他對同事們也很真誠,講求公平對待,與他深交的人都為擁有這樣一個好朋友而自豪。
但初次見到他的人卻對他少有好感。這令熟知他的人大為吃驚。為什麼呢?仔細觀察後才發現,原來他幾乎沒有笑容。
他深沉嚴峻的臉上永遠是炯炯的目光,緊閉的嘴唇和緊咬的牙關。即便在輕鬆的社交場合也是如此。他在舞池中優美的舞姿幾乎令所有的女士動心,但卻很少有人同他跳舞。公司的女員工見了他更是畏如虎豹,男員工對他的支持與認同也不是很多。而事實上他隻是缺少了一樣東西,一樣足以致命的東西——一副動人的、微笑的麵孔。
因為微笑是一種寬容、一種接納,它縮短了彼此的距離,使人與人之間心心相通。喜歡微笑著麵對他人的人,往往更容易走入對方的天地。難怪有人說微笑是成功者的先鋒。
微笑是無聲的行動,它所表示的是:“我很滿意你。你使我快樂。我很高興同你共事。”所以說,要想取得與同事交往成功,不能缺少微笑。◎亂開玩笑
女性敏感纖細,自尊心極強,因此與女性開玩笑時一定要注意措辭、場合及對方的性格。如果對方性格孤僻沉悶最好不要地人多時與之開玩笑,否則一句善意的玩笑或者一句無其他用意的玩笑往往被對方當作惡意的諷刺嘲笑,使對方對你敬而遠之甚至斷交。因為一句玩笑話而失去一份友情豈不可惜?下麵三個例子,足以發人深省。
一句打趣話,氣得兩頓不吃飯。A姑娘身材高大,體態臃腫,雖然年逾30,卻遲遲未完婚事。她將擇偶難的原因,主要歸結為自身的形體條件差。因此,平時她內心一直十分痛苦,無論衣著打扮,還是言談舉止,都盡量避免露胖。這一天,單位裏舉行文娛活動,大家說說笑笑,忽然將話題轉到健美上來。有一位男性同事笑著對A姑娘打趣道:“唉呀,你要是參加健美運動,早就變成一隻輕盈的小燕子了!”這句隱含著責怪她胖的打趣話,一下子觸及了A姑娘的諱區。隻見她臉刷地紅了,一聲不吭,扭頭就離開了會場。回到宿舍,她趴在枕頭上暗自流淚,氣得整整一天不思飲食。事後,還是同宿舍的女友好心相勸,才使她停止自卑行為。
當麵評頭品足,導致雙方關係惡化。張某和李某是同室女友,兩人形影不離,親如姐妹。有一天,張某在一群女友中間,當麵對李某的衣著打扮,進行了一番議論。她用開玩笑的口吻,說李某的衣裙像筒子,皮鞋像小船,還對她的發型、發結進行了挑剔。其實,張某在說這些玩笑話時,內心並無惡意,也不曾想到這會引起李某的不快。她隻不過想通過這些逗趣話,提醒李某改進一下自己的衣著,將自己打扮得更漂亮一些。然而,李某卻生氣了,她沉下臉回敬道:“我沒你會打扮!你身上哪兒都頂合適!”從那以後,兩人關係一下子疏遠了,李某有什麼心裏話,再也不跟張某說了。
意在鼓勵,卻被當成諷刺。女大學生薛某學習成績向來較差,這次期考,她日夜苦讀,盡管下了不少功夫,卻依然考砸了。她的女友不知底細,以為她的考試成績肯定會有不小進步,便在一次公眾場合,笑著對薛某打趣道:“你呀,為了爭個‘上遊’,竟然掉了十斤膘,我真該向你學習!”薛某聽了,誤以為女友是在諷刺自己,臉紅到脖根,一扭頭,含著眼淚走了。◎不保護自己
一般而言,不管辦什麼事兒其實都是對某種利益的追逐。而要在社會上獲得某種利益,又必須保持一種相對穩定的利益平衡關係。就是說在利益問題上不能總一頭熱,一頭沉,不能讓對方一味地付出,而在付出之前或付出之後總能有所得,這種獲得當然不限於物質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感情上的。所以,正是基於世界上這樣一種利益平衡關係,人們才有了欲取先予的辦事兒方法。
這種辦事兒方法的守則是:“欲取”的目標必須暫時隱藏不露,且在未露之前投其所好,先給對方甜頭嚐嚐,待對方嚐得高興了,再順勢把自己“欲取”的目標提出來。因為對方先得到了甜頭,不但心情好,而且還可能產生知恩圖報的心理激發,在這種心理驅動下,很容易答應對方的請求。
中國人常說“吃人家嘴短”。一旦接受了人家的好處,占了人家的便宜,再拒絕人家的請求,就不那麼好意思開口了。中國人重人情,講麵子,“滴水之恩必當湧泉相報”,聰明人運用這一方法,幾乎百試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