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議書
2010,打造中國不抱怨的清新職場
這是一個動蕩不安和危機四伏的時代。
這是一個充滿變化和不確定性的世界。
這是一個加速競爭和壓力叢生的職場。
仔細觀察職場中人,你會發現一個不爭的事實:我們中絕大
多數人生活得並不開心!我們每天打發著平庸無聊的日子,隨波逐流,得過且過,幾乎沒有能力去應對工作與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和挑戰。但每當夜深人靜,獨自麵對的時候,卻有一股莫名的焦躁和惶恐襲上心頭,伴隨著深深的孤獨與無助,瘋狂地侵蝕著我們已經孱弱的心靈和微薄的勇氣。
正如莎士比亞所說:“我們了解自己的現狀,但無法預知未來的結果。”久而久之,我們就開始迷茫:“為什麼倒黴的總是自己?”我們也逐漸開始相信,昨日的夢想和當初的熱情早已褪色,自己正在陰差陽錯地與成功無緣,甚至漸行漸遠。
不幸的是,我們很容易把這種不良的情緒和心理,在不知不覺中帶到了生活和職場的每一個角落。於是,一種最快捷也最有害的“排遣”方式找到了“發泄”的溫床——抱怨之聲此起彼伏,像毒瘤和瘴氣一樣肆意地蔓延開來,挫敗著我們的情緒和感覺,吞噬著我們的成功和幸福。
就這樣,這個世界上出現了最多和最糟糕的兩種東西:失敗與抱怨。而兩者之間也存在著雞和蛋的關係——失敗孕育了抱怨,抱怨又孵化了失敗。人們越失敗越抱怨,越抱怨越失敗。抱怨就像一種毒品,會使人上癮,讓人養成一種遇事就抱怨、卻從來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的習慣。抱怨之聲在無形中強化了人的負麵心態,放大了問題的嚴重性,使人失去了戰勝困難的勇氣和創造力。抱怨越多,一個人在工作中遇到的麻煩也會越來越多。
其實,愛抱怨的人總是處處受挫,與倒黴與不幸為伍,愛抱怨的人得不到重用——這已經成為職場生活中一個常見的現象、一個盡人皆知的事實。可是,為什麼人們還是“管不住”自己,還是會喋喋不休地抱怨呢?我們的辦公室裏,如果總是充斥著抱怨的聲音,那麼,真正該“檢討”的是誰呢?是老板?是上司?是辦公室裏那些最愛嘮叨的“祥林嫂”?還是我們自己呢?
抱怨沒有任何用處,而且抱怨越多,結果越糟糕!抱怨不會使人更聰明、更強大。抱怨不能改變現實,也不能讓更多的人同情自己。正如二十世紀的激勵大師及哲學家厄爾。南丁格爾說過的那樣:“我們擁有的一切其實都是自己造成的,可是,僅僅隻有成功者才會這樣承認。”你知道你的語言和思維方式,是如何把負麵的事情統統吸引到你身邊的嗎?你相信那個“剝奪了你的前途”、“偷走了你成功機會”的罪魁禍首,其實正是你自己嗎?
在職場和任何公司裏,沒人喜歡聽同事抱怨來、抱怨去,也沒人願意承認自己在抱怨。愛抱怨的人們,自己從來都不知道自己抱怨的頻率有多高,還在渾然不覺中指責同事的抱怨影響了自己的心情。顯而易見,愛抱怨的人,早晚會成為辦公室裏的“邊緣人”。沒有人喜歡同愛抱怨的人相處,也沒人願意替抱怨者承擔他們的不良情緒。同事問的互相抱怨、互相怪罪,不僅是不負責任的表現,還會經過病毒似的“傳染”,嚴重影響一個團隊的效率,甚至導致整個企業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