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求職門口,端正心態方能取得成功
步入職場的第一步就是求職,但麵對龐大的求職大軍,很多求職者卻喪失了信心和底氣。事實上,求職者隻要端正自己的心態,調整自己的心理,走出求職的心理誤區,就能取得成功。
一、自卑心理:低估自我讓機會溜走
心理故事
上大學時楊傑是學生會幹部,很有能力和想法。大學畢業之後,家人動用關係把他推薦給了一家藝術公司,並根據他的專長和優勢推薦他擔任策劃總監。如果一切順利,楊傑完全可以得到這份工作,但令人遺憾的是,楊傑總覺得自己是二流大學的畢業生,低人一等,自卑心理極其嚴重。因而在麵試時,他竟然滿臉通紅,說話結結巴巴,連簡單的問題也回答不出來。事實上,他這樣的表現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因為自卑,他低估自我,結果連最基本的能力都發揮不出來,致使機會一個隨著一個地溜走。
專家解析
隻要留心,在人才市場的招聘中,就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無論是剛跨出校門的學生,還是久經磨煉的職場人士,即使自己已經具備了做某份工作的能力,其中有些人還是心存自卑,有所畏懼,總感覺自己還差一大截,怕人家看不上自己,從而喪失機會,求職失敗。
心理專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往一個玻璃杯裏放進一隻跳蚤,發現跳蚤立即跳了出來。再重複,結果還是一樣。根據測試,跳蚤跳的高度一般可達到它身體長度的400倍左右。
然後,把這隻跳蚤再次放進杯子裏,同時在杯子上加一個玻璃蓋,“嘣”的一聲,跳蚤重重地撞在玻璃蓋上。它十分困惑,但是不會停下來,因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它仍一次次跳,卻一次次被撞。跳蚤開始變得聰明起來了,它開始根據蓋子的高度來調整自己所跳的高度,再一會兒,觀察發現跳蚤再也沒有撞擊到這個蓋子,而是在蓋子下麵自由地跳動。
一個小時後,實驗者把這個蓋子輕輕拿掉,但跳蚤並不知道蓋子已經去掉了,它還是在原來的這個高度上繼續地跳。一天以後發現,這隻可憐的跳蚤還在這個杯子裏不停地跳著——它已經無法跳出這個玻璃杯了。
其實,求職者的心理和這隻跳蚤很相像。在求職路上,求職者就像玻璃杯裏的跳蚤,不斷地想跳出杯子,以取得成功,但競爭激烈的殘酷是盡人皆知的,求職不可能一帆風順。幾次求職失敗以後,他們便不再像以前那樣信心十足,而是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懷疑自己是否真適合這個層次的工作。麵對失敗,他們不是鍥而不舍地去追求理想中的工作,而是逐步降低求職的標準,即使成功的界限已經降低了,但他們卻再也不敢跳到那個高度了,甘願忍受失敗者的境遇。
作為局外人,我們清楚地知道,跳蚤是完全可以跳出這個杯子的,但在一次次的“撞壁”之後,它已經形成了一個思維定式,那就是它永遠也跳不出這個杯子的。其實它有這個實力跳出去。那麼應如何來激發它跳出去呢?實驗者重重敲擊了一下桌麵,跳蚤受驚後,會“嘣”的一下跳出杯子,然後逃之天天。這就是兵法上的“置之死地而後生”。
心理學家認為,在求職過程中,都存在著一個“心理製高點”問題,在它麵前,很多人望而卻步了,所以不能成功;而有些人卻奮而起跳,終於跳出限製,所以成功了。麵對“心理製高點”,一定要拋卻自卑,敢於跨越,才能拓寬求職空間,加大成功概率。
1.正確對待失敗
求職失敗是常有的事,但結果往往會導致惡性循環:失敗導致自卑,自卑引起失敗。要知道,在漫長的人生征途上,一帆風順是不可能的,而挫折和失敗卻是時有發生的,對此持平常之心,就不會在心理上產生很大的波動了。
2.積極與他人交往
積極地與他人交往,你的注意力就會被他人所吸引,感受他人的喜怒哀樂,心理活動就不會再僅僅局限於個人的小圈子裏,心情自然會變得開朗起來。另外,通過與他人交往,能多方位、多角度地認識他人和自己,有利於提高自信心。二、盲目心理:無準備之仗很難取勝心理故事
有一名南京某大學的應屆畢業生,大學四年拿了很多第一。他覺得自己條件十分優秀,沒有必要全寫到簡曆上。雖然一心想去外企,簡曆也投了不少,但很多企業連麵試的機會都沒有給他。還有一個案例,其中的主人公小培是一所知名大學的應屆畢業生,上學期間積累了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成為用人單位的“搶手貨”。但是他卻不知道選擇哪個好,最後盲目地聽從別人的意見。結果工作了一段時間後發現自己根本不喜歡這項工作,後悔不已。專家解析
上述案例中的現象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經常可以遇到的。而導致這種現象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求職者的盲目心理。如果說,自卑心理可以使求職者的製高點降低,而盲目則是過分抬高了心理製高點。
求職的心理過程是複雜的。隨著就業形勢的嚴峻,競爭對手的增多,在這種情況下,要想獲得求職的成功,沒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和競技狀態是不行的。有些人覺得自己的各方麵條件都很優秀,學習成績好、學校牌子亮、專業需求旺、求職門路廣,因而盲目樂觀,擇業目標定得很高,最後往往會因為對自己期望過高,對自己的缺點和困難估計不足而在擇業中屢屢受挫。
上述案例中的第一個求職者很困惑,不知道為什麼竟然連麵試的機會都沒有。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因為他的簡曆太簡單,沒有體現出招聘單位想要的東西。投簡曆時要運用換位思考。試想,如果你是一名領導,你會歡迎什麼樣的新人加入自己的團隊呢?所以,在求職前要充分了解招聘方的基本情況,然後有針對性地製作求職簡曆。
剛畢業的大學生在選擇職位時通常是漫天撒網,其實,這是一種不知所措、生怕喪失機會的不自信的表現。這就需要他們考慮自身定位,調整好期望值。在擇業時,無論你多麼優秀,都應該抱著先到基層鍛煉的態度,這樣機會會更多。
而針對案例中的第二種情況,避免盲目的方法就是要找準短期和長期的目標關係。剛畢業的大學生,不應在待遇問題上過於苛求,要把前三年看成是一個人逐步認識社會和認識自身的過程,這個階段工作的作用是幫助自己增長見識,開闊視野。在這個階段,關鍵是培養自己把事情做好的能力。
求職時,聰明的求職者懂得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公司的外部環境和人員情況,懂得分析辦公地所在的位置以及公司人員的基本素質。為了避免盲目,還可以在去公司麵試前通過谘詢手段了解公司的經營和發展概況。獲得信息的途徑很多,比如上網找資料、發帖詢問等,也可以通過和前台、保安、一般職員聊天而了解公司現狀。
總之,不應該打無準備之仗,否則很可能會遭到失敗。過於理想化的選擇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心態要平和一些,把選擇的眼界放寬一些,目標更多樣化一些。做好現在的需求和未來的發展之間的調整,心理上就會減少許多矛盾和盲目。
1.不能貪心
年薪幾百萬元的職位誰都眼饞,但不是每個人都有實力去競爭的。尤其是剛畢業的大學生,不管你多麼優秀,多麼有實力,這種職位想都別想,要從最基層的職位幹起。
2.不要心急
急於找工作的心理,給一些利欲熏心的人找到了假借招聘騙取錢財的機會。有些機構,以報名費、服裝費、培訓費、證件費等各種名目收取應聘者的費用,並一再拖延對應聘者的承諾,在騙取一定的錢財後,便人去樓空。
3。不要糊塗
雖然工作難找,但並不是隻要有工作就要接受。我們要對自己的職業取向和發展有思路清晰的規劃,不要盲目地“挖到籃裏都是菜”。隻要仔細研究,多長點見識,就不難看清招聘中的很多“貓膩兒”的。三、依賴心理:求職沒有任何捷徑心理故事
在畢業前夕,王超就收集到各種應聘技巧,並將這些技巧製作成小冊子進行惡補。因為了解了許多理論上的知識,所以他也自信了許多,在人才交流會上,他在一家圖書公司的攤位前,遞上了自己的簡曆,那位麵目和善的女經理認真地翻看起來。看完後,經理話語中充滿了玄機: “老實講,雖然你的學業不突出,但我很佩服你的誠實和敢於‘亮醜’的勇氣。簡曆先收下,能不能參加麵試等我們的通知好了。”
經理的話讓王超竊喜,根據他的判斷,看來本次應聘成功的概率是很大的。而更讓他高興的是,敏銳的王超從經理不太標準的普通話裏,分辨出了她那家鄉話的尾音。
王超想,趕緊和經理拉拉關係吧,為自己爭取一點兒機會。於是他為了加大麵試的籌碼,紅著臉問: “經理,我想問一個題外話,您是不是XX地方的人?”
經理一聽,大吃一驚,臉色立刻變了,不悅地反問道: “是的,但這和招聘有關係嗎?”
王超隨即興奮地用家鄉話跟她拉扯了幾句,經理敷衍了一下,然後態度急轉直下,嚴肅地對他說: “這位同學,看得出來你很有心機。雖然我們可能真的是老鄉,但是我有自己的工作職責和招人的尺度。對不起,出於種種考慮,我現在就正式告訴你,你落聘了。”這讓王超很尷尬,沒有想到事情弄成了這樣。專家解析
對一部分缺乏主見的求職者來說,在求職過程中容易出現從眾和依賴的心理。主要有兩類表現:一類是跟隨大多數人的從眾心理。這種人缺乏自己的獨立見解,不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做出切合實際的選擇,而是人雲亦雲,見別人都往大城市、大機關擠,自己也跟著湊熱鬧。另一類是依賴政策、依賴他人的傾向。他們不是主動選擇、積極競爭,而是覺得反正國家對畢業生有優惠就業政策,等著學校給自己落實單位,而不管好與壞、適合不適合自己。
以上兩種心態是不能適應激烈的職場競爭的。但是這種依賴的心理總會不時地流露出來,這和求職者的潛意識有關。有些人很喜歡走捷徑,尋找一些投機取巧的方法。
事實上,如果經理當時真的是出於老鄉的麵子給你一個麵試機會,這也應成為雙方心照不宣的“秘密”。這個“秘密”等上班後再私下說出來也沒有什麼不可以,但是王超錯就錯在大庭廣眾之下打了“老鄉牌”,就把本來還尚存的一線希望給徹底澆滅了。經理是不願在大庭廣眾之下,給其他的應聘者留下一個“徇私情”的口實。
很多求職者都有著潛在的依賴心理。比如通過同學、老鄉、親戚尋找工作。要獲得自己理想的工作、實現自己的職業夢想,最終還是要憑借自己的真實能力來實現。因此,求職者求職,一定要憑借自身實力,不宜依賴他人。
1.培養自己獨立的思維能力
要糾正平時養成的依靠他人的習慣,提高自己的能力,多向獨立性強的朋友學習,不要什麼事情都指望別人,遇到問題要做出屬於自己的判斷和選擇,加強自主性和創造性。學會獨立地思考問題,獨立思考是獨立人格的體現。
2.他人不能替你解決問題
在求職過程中想要依賴他人的求職者應該意識到,即使在他人的幫助下,你成功地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工作。但在以後的工作中,你是指望不了任何人的,如果能力不足,肯定還會被炒魷魚。因此,不妨從頭就憑借自己的能力去努力。四、浮躁心理:操之過急降低成功率心理故事
從小學到大學李正都是尖子生,深受身邊人喜歡。但任何事,隻要被他“征服”過,從此他都不屑一顧。大四時,他也考研。別人頭懸梁錐刺股,咬緊牙關也未必考得上,他卻輕輕鬆鬆地以高分錄取。但最讓“考研大軍”氣憤的是,他考上了,卻並沒打算去上,別人求之不得的名額卻白白被他浪費了。問他為啥,他一句“就是為了挑戰自己嘛”。
就是這樣一個家夥,在決定不讀研究生而去找工作的時候,卻碰了釘子。當時的他看不上一般的工程師職位,說沒有挑戰性。他瞄準的是“公司CEO”。沒經驗?沒關係, “這樣才有挑戰性”。開始時,家人都勸他,但是他浮躁的心理根本聽不進去。他堅信天底下一定有伯樂能慧眼識珠,挑他這匹千裏馬,然後把偌大一個公司拱手交給他管理。但是在實際的應聘中,很多人都是對他眼睛一亮,而後跟他說: “那是不可能的!”就這樣,李正閑了大半年,最後還是“屈就”了普通工程師的職位。專家解析
當今時代,浮躁的心理很普遍。求職路上,尤其是對走出大學校門的初次求職者和多次找工作碰壁的求職者,浮躁心理是非常容易產生的。
如果你是一名各方麵都很優秀的人,在求職中參加了不少單位的麵試,而自己又在麵試中表現得非常出色,但往往在麵試過後就沒有什麼消息了。一連幾個月過去了,你是不是就開始浮躁了呢?
此時的你千萬不能浮躁,浮躁的心理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你應該冷靜地分析原因。避免產生浮躁心理,就要提前做好準備,而在激烈的競爭中,恰當地表現自己十分重要。找工作重要的是找準目標,為自己定好位,這樣成功的概率會更高。如果像沒頭蒼蠅一味亂撞,即使是頭破血流可能還是找不到滿意的工作。
比如,你所參加的麵試都是些什麼公司,你有沒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恰如其分地表現自己?一般來講,如果你應聘的是銷售崗位,那麼你積極主動地表現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因為銷售人員需要的就是活力和熱情。如果你應聘的是市場崗位,那麼你就應該有很多創意和想法。而如果是行政崗位,則應以穩重為好,你的謹慎和周全,將成就你的成功。除了要分析所應聘的職業外,還應了解企業的性質,不同的企業對人的要求也不一樣,一般來講,外企喜歡主動型的人,國企則要求穩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