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 / 1)

前言

2010年,對於在爭議中成長起來的80後來說,有著更為特殊的意義——80後整整一代人將集體“奔三”。

80後經曆了獨生子女的時代,擁有沒有電腦沒有互聯網卻生機盎然的童年時代,他們跟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見證了祖國的成長與日新月異的變化。

在整個成長過程中,80後曾經迷茫過,惶恐過,失敗過,因為其特殊的經曆被社會誤讀為“垮掉的一代”。當他們如潮水般出現在汶川大地震緊急救援大軍的現場時,那些不公平的評價轟然倒塌;當他們在奧運會場上大放異彩時,社會開始正視他們,為他們正名。

80後有著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他們接受網戀,不反對閃婚、裸婚,在愛情婚姻中給了自己全新的定位,同時也不排斥用看似古老的相親方式來尋找愛情與婚姻。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下,80後中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剩男剩女,他們戲謔地說:“我不是在相親,就是在相親的路上。”

80後從最初的網遊成癮、短信不斷,慢慢轉變為寧可打電話也不發短信,上網的時候退出了許多的群,也習慣了潛水和偶爾上來冒泡。他們覺得自己正在漸漸老去。

麵對金融危機,麵對畢業可能就要迎來的失業,80後樂觀地看著《奮鬥》,考研、考碗、考證,奔波在各自不同的人生之路並樂此不疲。一場《蝸居》過後,80後又開始冷靜地反思:麵對現實社會的種種,到底應該怎樣平衡事業、愛情與未來的人生。

80後在奔三之後開始理智地麵對現實,懂得了利用網絡掘取第一桶金,懂得了如何合理地投資理財,閑暇時間他們也不忘玩玩網遊、偷偷菜,還與一大群驢友遍遊天南海北且樂此不疲。

而在不斷的奔忙之後,80後發現自己的朋友越來越少;他們終於成為或即將成為別人的另一半,信誓旦旦地在婚禮上承諾給對方一生幸福,其實內心依然忐忑不安;他們開始坦然接受皮膚的鬆弛和眼角日益泛起的魚尾紋;他們或許有一份穩定的收入,可薪水總是趕不上房價攀升的速度;他們行走在路上,沒有機會喘歇;他們懂得享受,知道珍惜,拒絕庸俗;他們有自己的夢想與堅持,從未放棄努力;他們也有各自不同的壓力,並漸漸將它們變成動力;他們肩上扛著責任的擔子,勇於承擔不怕失敗。

如今,70後已經成為國家的脊梁,不再青春的80後在曆史進程中將是怎樣一個角色?麵對90後的異軍突起,80後是否還有理由說自己很年輕,又要用怎樣的方式證明自己的實力?前方的路似乎還很長。

本書從事業、愛情、人生等多個方麵對80後現今的生存狀態做了全麵的剖析與詮釋,對80後如何定位人生、30而立如何駕馭事業與愛情有深刻的警示和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