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在金融前線的周洛華
高韻斐
(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副總裁
第一財經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第一財經報業有限公司董事長)
大約從2004年開始,《第一財經》每年邀請周洛華來參與電視節目<財經開講》,他的觀點由此開始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當時國內經濟呈現一片繁榮景象,房價也快速上漲,國家出台了加息的政策以抑製房價。按照傳統經濟學思想,加息能夠提高購房者的融資成本,從而抑製房產的需求,根據供求關係原理,需求的下降理所當然會導致價格的下趺。但洛華卻在節目中提出一個新的觀點,他認為加息是火上澆油,非但不能抑製房價,並且將推動房價進一步上漲。我就是在那個時候開始注意這個年輕人的。
在他看來,房產是資產而不是商品,資產的價格和供求無關,而隻取決於風險和預期收益。事實證明他是正確的。隨後央行每一次加息他都“始終如一”地站在國內主流經濟學家的對立麵,堅定地認為加息會引發房價的進一步上漲。他的孤獨是暫時的,因為加息之後房價上漲的事實一次又一次地站在了他的身後。
沒有了交易所紅馬甲們氣喘籲籲的背影,也不見了證券交易大廳內人山人海的場麵,而越來越多的英文標牌卻樹立在了陸家嘴。這些年來,中國的資本市場以其特有的方式迅速發展。洛華一直致力於把生平之所學貢獻給國家。在得知諸如中航油交易巨虧和國肮、東航套保失敗的消息後,他總是歎息他們依照完全錯誤的思路采用了完全錯誤的方法給國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同時他也為自己不能改變什麼而感到深深的無奈。在私下和公開場合,他常常痛斥國內那些食洋不化的教條主義經濟學家誤國誤民,而這在許多時候會招致一部分人對他的誤解。其實他不是反對所有經濟學家。他說過:?“對於那些有真才實學的學者我一直很尊敬,但是對於那些徒有其名的‘經濟學家’,我隻有鄙視——本書中提到的經濟學和經濟學家基本屬於後者的範疇。”我曾經提醒他不要浪費時間和學者們糾纏各種理論,而應該更注重實踐。畢竟,過分關注路上的石子瓦礫會影響前進的腳步,會影響遠大目標的實現。
洛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理解頗深。他在出國之前就已經有了自己獨立的思想,馬克思主義理論基本原理已經滲入其血液,在國外學到的更多是解決問題的實際方法,所以他不會生搬硬套國外的理論,亦不會隨波逐流被國內主流言論所左右。他在美國接受了先進的金融理念,見證了納斯達克的崩盤.回國後又在國泰君安工作多年,戰鬥在我國金融業的前沿陣地,親曆了中國熊市中悲慘的歲月和大牛市榮耀的時光。他對中國資本市場有著極其深刻的認識。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加上敏捷的思維使他總能洞若觀火,多次準確預測中國股市、房市的變化趨勢。這對於一個30多歲的年輕人來說,實為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