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道:“這樣啊?也好,那我們就去秀水庵休息片刻罷。”
一般的尼姑庵不接待男客,然而大戶人家的下人和公子哥又不一樣了,琉璃給了一顆碎銀子,秀水庵就把傅小郎也請到了茶室一起吃茶。
秀水庵本就是小小巧巧的幾間屋舍,除了佛堂,就隻有五間瓦屋。從大門進來,不過幾步路就到了佛堂,道路兩側的小塊地裏種了些菜蔬,這會兒都收割光了。
秀水庵裏的尼姑年紀都不小,舉止頗為嫻靜,琉璃便知這是真真正正奉佛學經的人,和其他藏汙納垢之處完全不一樣。
之前為了和信奉佛法的幾位老夫人搭上關係,琉璃也下過功夫研究佛經,因此還頗能和沏茶、端水送點心的尼姑聊幾句,結果竟然引來了秀水庵的老主持。
主持師太聞得說有個極擅長《地藏菩薩本願經》的客人在歇腳,於是特意前來客堂一見。
及見了琉璃,隻覺好個眼熟的樣子,仔細一想,見了她掛在旁邊的“一樹花”鬥篷,花樣極好極有氣韻,方記起來原來是前年繡了經書供奉卻被那庵裏貪墨了的香客。前年香客被貪墨了經書那件事,因為繡品極其精致細心,故而時常被那庵裏拿出來炫耀,主持師太原是見過的。後來在唐掌櫃處,主持師太也遠遠見了琉璃一麵。
這麼一記起來,人就對上了,主持師太恭敬的心情又多了三分,忙命將自己收著的好茶“嚇煞人香”拿來與琉璃品鑒,道:“原來是您,失敬了,前年起就曾見識過娘子的經文,合處尼眾仰慕已久。今日娘子駕臨蔽處,不曾出迎,是老尼的過錯了。”
琉璃微微笑道:“主持言重,眾生不過同侍佛祖罷了,又有什麼迎或不迎的必要呢?”
主持念了聲佛,親手奉茶與琉璃,正要繼續說法,隻聽外麵有男子的聲音說道:“叨擾佛門清靜,我們一行人想討口茶吃,歇息片刻,最多一炷香就走。”
連叩門的都是男子,可知外麵那一行人中一個女子都沒有。
琉璃知道庵裏窮,可能就靠一碗茶一疊兒炊餅換錢來,於是主動道:“既是有客,便是有緣。再者寒冬臘月的,出門多有不便,主持何不與人方便?橫豎咱們這兒也不是窮鄉僻壤,又有我們幾個在,也不怕有人為難。”
主持於是向琉璃行了一禮:“多謝檀越體諒。”
說罷主持讓庵裏的年輕師父去開門迎客,少時就有幾個人往隔壁走去,一路發出些腳步聲和衣物摩擦的聲音,又聽接引的尼姑解釋道:“因有女客,不便請諸公往茶室歇息,隻好請各位在佛堂暫留。”
一個男子道:“有勞。再煩勞小師父送幾壺釅茶,幾籠炊餅來。”
琉璃隻覺這聲音耳熟,隻一時想不起在哪聽過。隔壁幾人又有一人說道:“胡兄,再行二裏地就有茶肆,怎麼非得選個尼姑庵?”
琉璃“啊”一聲,馬上想起了是誰,原來是王杼考試那日在酒樓遇見的對周芳口出不遜,被她嘲諷過的兩位,這可真是冤家路窄。
琉璃道:“這樣啊?也好,那我們就去秀水庵休息片刻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