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尋覓金葫蘆(自序)(1 / 1)

20世紀40年代初,在江南農村偏僻小鎮的一個飄著鵝毛大雪的隆冬的夜晚,我們全家圍坐在火爐旁,聽奶奶講金葫蘆的故事。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像磁鐵一樣緊緊地吸引著我,主人公勤勞、專注、誠實、善良的優秀品質深深地感動著我,給4歲的我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這是我第一次知道金葫蘆,它就走進了我的心中。

口頭文學甜美的乳汁哺育著我,我逐漸愛上了民間文學,從此開始記錄、整理民歌、謎語和民間故事。我和梁耀宗收集的《桐子打花現白心》的民歌發表在《說說唱唱》月刊上,並被編入《關於婚姻問題上的民歌》一書中。1955年,北京寶文堂書店出版的《新謎語》一書,選用了我提供的10則謎語。湖南人民出版社采用了我提供的近百則謎語,編成了《猜猜看·兒童謎語選集》一書。1959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金葫蘆》就是由我收集整理的(書中的《烏龜的來曆》為另一作者整理)。而後又出版了《斬縣官》,書中的《梁康的故事》一文,是由我和梁耀宗整理的。從聽金葫蘆的故事到《金葫蘆》麵世,經曆了漫長的20年。

大學畢業後,我來到了通道侗鄉,當了一名中學老師。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一時間烏雲籠罩神州。1968年9月28日子夜,我被當做“壞人”抓走,家產被抄,我心愛的《金葫蘆》《猜猜看》《斬縣官》和《新謎語》等書被沒收。接著是無情的批鬥、送進大牢、押送農村勞改。5年的迫害,我的健康受到極大的損害,但是我更痛苦的是失掉了《金葫蘆》,我決心要找到它。

複職後,我四處打聽《金葫蘆》的下落,有人說:“我在縣裏看見過那本書,書上還有你的名字呢!”我向領導、向同事、向公安部門詢問,都毫無結果,最後,我隻好向湖南省圖書館求援。過了一些日子,他們給我寄來了《金葫蘆》和《梁康的故事》的複印件,我真是喜出望外。從丟失了《金葫蘆》到我找到它,共經曆了24個寒暑,雖然時間漫長,但是我無怨無悔。

香港回歸以後,我戀戀不舍地走下杏壇。“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雖然退休了,但是不能放棄自己對社會應該承擔的責任,我應該為社會做些事情,奉獻餘熱。

祖國正在向全麵小康的目標闊步前進,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正在逐步改善,祖國的花朵競相開放,少年兒童茁壯成長,此時此刻,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及優秀的傳統文化應該被傳承,我們祖輩的傳統美德應該發揚光大。革命前輩勤勞勇敢、機智善良、扶危濟困、見義勇為、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熱愛家鄉、報效祖國的優秀品質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又一次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想到了奶奶講的金葫蘆的故事,於是我重新整理並增訂了《金葫蘆》一書,把它奉獻給小讀者。

親愛的少年朋友,我把此書獻給你們,希望你們喜歡,並且從中受益,這就是我最大的心願。

讓我們舉起雙手,迎接祖國更加美好的明天!

匡安華

2010年7月21日

寫於湖南懷化天星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