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石中仙(1 / 2)

公元一千三百三十三年,元文宗,元寧宗相繼駕崩,孛兒隻斤·妥懽帖睦爾順利登基,至此寵信佞臣,盲目修煉長生丹藥不掌朝政。。

以蒙古貴族為首的重要人物大肆奴役掠奪,魚肉百姓,禍國殃民。

至正四年五月,黃河水暴溢,沿岸居民連先遭水災,又是旱災,瘟疫。

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

此時民間傳言一段民謠:“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不久後黃河邊上挑河築堤的百姓在黃河邊上挖出一物,赫然便是民謠之中流唱的獨眼石人,而石人另一隻沒有眼珠的眼睛輪廓中溢出點點鮮血,次日官府派人收繳石人,卻尋不得蹤跡。

消息不徑走飛,傳入世間,江湖中人心浮動。

以明教為首的中原江湖俠士集結成軍,頭戴紅巾,點香爐,發動起義。與元朝官兵發起抗擊。

繼三路大軍北伐之後,江湖俠士組建而成的紅巾軍相繼大敗,紅巾大軍奔逃至安豐。

安豐鎮中心有一府邸,為紅巾軍首領小明王與其教中重要人物暫居之處。

“報~”頭戴紅巾的小卒跪拜在房門外急報。

屋中長桌旁站著三人,正中央頭戴三叉紫金冠,身穿襯甲白羅袍的英俊青年正是當今明教教主,紅巾軍首領,小明王韓林兒,小明王懷中抱著繈褓,繈褓中露出一張彌月之童的臉頰。

其左手邊身穿素色布袍,羽扇綸巾的老者是明教護法劉福通。

而右邊端坐著一位閉月羞花,傾國傾城的貌美女子,此人乃是江湖中赫赫有名的煙雨閣創教閣主,白語清。

三人此時正低頭研究著長桌上刻畫的元軍分布圖。

“何事如此緊急!”劉福通將手中草人放置在地圖中黃河北一側。小卒未曾起身,繼續說道,“報統領,十二年前黃河邊上挖出的獨眼石人有異動!”

屋中三人抬頭對視一眼,迅速調動兵卒,朝鎮中祠堂趕去。

“蒼天有眼!蒼天有眼啊!仙童出世,戰亂將平啊!”祠堂外身穿道袍了老道人瘋癲一般大喊大叫。紅巾將卒組成一道人牆,將祠堂包圍起來,防止異變。

將領開路,小明王三人大步走進祠堂。

“這是?”煙雨閣閣主看著供台上石皮散落,原本放置石人的蓮花台上有一女嬰,渾身潔白如玉,麵相平靜,此時似乎陷入沉睡。

“這是!石中仙!”劉福通驚呼,曾於戰國年間的一部手劄中見過此景。手劄所述:石中仙,太平現,七國歸一。

“史有始皇七國歸一,現有明王反元複宋,此乃大義,上天允之,恭喜小明王三旬之內喜獲雙親。”

小明王看著不遠處侍女懷抱中的男嬰,脫下長衫溫柔得將蓮花台中的女嬰抱起,“今日起,此女姓韓名若歆!”

“彌勒生,明王現,仙童出,天下平!彌勒生,明王現,仙童出,天下平!彌勒生,明王現,仙童出,天下平!”

祠堂外,紅巾大軍響聲震破天際!

小明王喜得仙女,大擺宴席,叩勞眾將士。宴席散去後,安豐鎮歸於平靜。

“兄弟們殺呀!”

“先斬魔教!後破元軍!替天行道!”

安豐城門已破,刀光劍影,鮮血遮蓋了月光,將整座城池染為血色。

哭聲,哀求聲,被刀劍碰撞的聲音無情淹沒。

“找到姓劉的和姓韓的,砍下頭顱,重重有賞!”

染血白馬上的黑甲首領大刀一揮,身後士兵如同蝗蟲一般大肆闖入民宅,打著搜尋魔頭的名義燒殺搶掠。

“造孽啊!造孽啊!老天爺你開開眼吧!”

老者坐倒在門簷處對著黑寂的天空哀求著。

屋中倒下一個個手無寸鐵的屍體,木桌長凳早已被大卸八塊,火光點點。

“哼!”伴隨著一聲冷哼。

刀光從老者雙眼掠過,血霧從老者脖子噴射而出。老者應聲而倒。

黑甲首領提著染血的長刀,向另一處走去。

安豐鎮中一院落中,

“是你!老朱的手下!”門庭處站著一中年男子攙扶著一位身負重傷的青年。兩人身上早已染血,經曆了數場大戰,擋住了敵軍。

“不錯,是我。”一身銀甲的青年回應到。

“想不到是你們!叛徒!你們不得好死!”被攙扶的青年大喝一聲,隨後噴出一口黑血,手中的黑金寶刀險些掉落在地。

銀甲青年未曾多語,向後退了一步,身後的四五個士兵向門庭前的兩人撲來。

“當~當~當~額啊~”

隨著一聲慘叫聲落定,最後一個士兵緩緩的倒地。

銀甲青年收起染血的樸刀,迅速跪下,“在下嚴正,救駕來遲,請小明王責罰!”

“這…這是怎麼回事?”老者與青年有些不解,迅速將眼前的嚴正扶了起來。

“這是怎麼回事?”被稱為小明王的青年男子問到。

嚴正開口講解到,“在下是主公安排在姓陳的手下的一枚暗棋,主公早就猜到姓陳的心懷不軌,卻不曾想到這次姓陳的居然是要從後方帶兵暗襲小明王。但是臣已來不及通知主公,隻有先行一步趕來救主公脫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