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弗蘭克,1929年生於德國法蘭克福的一個猶太家庭,1933年希特勒上台,開始瘋狂地迫害猶太人,弗蘭克一家移居荷蘭阿姆斯特丹。1942年6月12日當她十三歲生日時,收到一本日記本作為生日禮物,遂開始寫日記。同年7月6日,由於壓迫猶太人的風聲甚緊,他們家和另處四名猶太人共計八人,到她父親公司的“密室”躲藏。1944年8月4日因遭檢舉而被逮捕,八人之中除她父親得以免幸外,其餘七人均死於集中營。戰後,朋友將劫餘的《安妮日記》交付其父親,其父奧托將其刪修,於1947年第一次出版。

《安妮日記》是以猶太小女孩安妮的視角記述二戰期間密室裏的人的生活實錄。安妮一家人避難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時,安妮十三歲的生日那天,收到的生日禮物中有一本日記簿。從這一天起,安妮開始寫日記。日記除了開頭一小部分外,都寫於隱秘的密室中,是以假托寫給女友凱蒂的書信形式寫成的。在漫長的二十五個月內,她用她的筆,用她要做個作家的夢想,刻錄下頂樓內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長,麵對戰爭和反猶太人主義,思考著與父母的關係、自然、性、上帝、宗教等問題。

《安妮日記》不僅僅是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心靈世界的內心獨白,更是德軍占領下的人民苦難生活的目擊報道。另一方麵,《安妮日記》還向人們展示了小安妮作為一個成長期的少女,她的熱情活潑的天性,她的不為人知的寫作才華,她對成年人世界的看法,她的初生的愛情,並進一步揭示了麵對戰爭和種族迫害尋求自由的心路曆程。這些平凡而真實的曆史記錄,伴隨著主人公的心境起伏,足以引起人們心中的震撼和共鳴,足以打動和吸引世界上眾多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