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最好的醫生是自己(1 / 1)

今天,生命和健康已成為廣大公眾共同關注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在中國社科院公布的2007年“社會藍皮書”中,“看病難、看病貴”位列各項熱點第一名。

什麼原因呢?

因為健康是節約,健康是和諧,健康是責任,健康是金子。健康是2l世紀的重中之重。

怎樣得到健康呢?

21世紀,社會以人為本,人以健康為本,健康以預防為本,預防以教育為本。科學理念的教育是健康的本中之本。

按生物學原理,人的自然壽命為100歲,其自然凋亡的過程是無病無痛、無疾而終、平安百歲、快樂輕鬆。生如春花絢爛,走如秋葉靜美。然而在現實中,大多數人都是病理死亡:中年得病、花錢受罪、肉體痛苦、精神折磨、身心煎熬、人財兩空。什麼原因呢?

原因很簡單,隻有一條,那就是:人們違背了生命的自然規律,受到了生命規律的懲罰。“規律是鐵,誰違背誰出血;規律又是風,誰順應誰成功。”

那麼,什麼是生命的規律呢?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健康由四大元素組成:父母遺傳占15%、環境因素占17%、醫療條件占8%,而個人的生活方式占60%。在生活方式中又有四大基石,其中合理膳食約13%、心理平衡約30%、適量運動和戒煙限酒占17%。從層麵上分,健康由四個層次組成:軀體的、心理的、社會人際適應的和精神道德上的。因此不論從層麵上和重要性上看,心理、心靈和理念都是最重要的。

所以,要想達到21世紀的健康新觀念:健康快樂100歲,天天都有好心情。六十以前沒有病;八十以前不衰老;輕輕鬆鬆一百歲;快快樂樂一輩子。自己少受罪、兒女少受累、節省醫藥費、造福全社會的境界,唯一的辦法就是從健康教育入手。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健康生活方式總體上可使各種慢性疾病減少一半,健康壽命延長10年,醫療費用大大下降。從養生預防入手,特別是從良好的心靈、心態入手,才能做到“上醫治未病”,“四兩撥千斤”,使“一兩預防勝過一磅治療”,使自身抵抗力、免疫力成為自己最好的醫生。

本書從健康與疾病,生命與死亡的高度出發,以哲學、文化與醫學的寬闊視野對健康的生理、心理和心靈進行深度的反思,尤其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體自身康複力的層層分析、步步深入、有理有據、娓娓道來、引入入勝,給人以深深的啟迪,我初讀書稿,便愛不釋手。

當前醫學科普書籍琳琅滿目、良莠不齊,本書以其“信、達、雅”的文風和一看就懂、一懂就用、貼近生活、貼近百姓的特色而給人一種耳目一新,“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感覺。相信廣大讀者可從中得到許多健康的知識、看法和感悟,並獲益終生。

聯合國國際科學與和平周和平使者

衛生部首席健康教育專家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副會長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心血管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洪韶光

2007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