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和議(2 / 3)

(本章未完,請翻頁)

眈,如今這局麵,已經是凶險萬分。

去年召各地兵馬討伐王泰,居然悄無聲息。如今赦免天下,召各部進京勤王,若是毫無建樹,難道真的要與建奴議和嗎?

“陳卿和眾閣臣留下,其餘諸卿,都退下吧。”

崇禎擺了擺手,一大群臣子退了下去,暖閣隻餘下陳新甲、魏藻徳等寥寥幾人。

崇禎坐了起來,靠好身子,沉思片刻,忽然開口。

“河南那邊,有沒有什麼動靜?”

崇禎的內心深處,還是掛念著自己那位叛臣女婿。

“回陛下,王泰調了南洋的水師回來,山東海岸人滿為患。但王泰並沒有隔斷漕運,北上的漕船還是源源不斷。如今怕的是建奴隨時南下,斷了漕運。”

魏藻徳趕緊上前稟報。

“調了南洋水師回來!”

崇禎心頭一驚,臉上一寒。

“他是要揮軍北上,弑君篡位嗎?”

魏藻徳幾人麵麵相覷,一時語塞。

“陛下,西安府的西安府守備王國平部撤出了陝西,退往河南,看來是不願意和官軍發生衝突。”

陳新甲上前,肅拜行禮。

崇禎麵色微緩,輕輕點了點頭。

要是王國平來個釜底抽薪,孫傳庭就是腹背受敵,得同時對付李自成和王國平兩部了。

王泰還是有自知之明,並沒有助紂為虐。

不過,南洋水師這個時候回來,到底是意欲何為?

“建奴的和議,閣部有了章程沒有?”

崇禎拿起一旁的和議文書,看了起來。

這是春節前,多爾袞派人送來的和議文書,氣勢洶洶,盛氣淩人。

“大清國皇帝致書明國皇帝,向來排兵,蓋因爾國無故害我二祖,乃爾國反肆憑陵,奪我土地。我皇考太祖皇帝昭告天地,親征爾國。其後每欲致書修好,而爾國不從,事遂滋蔓,以至於今。……我軍每入爾境,輒克城陷陣,然予仍願和好者,特為億兆生靈計耳。若兩國誠心和好,自茲以後,宿怨盡釋,尊卑之別何必較哉!古雲:情通則明,情蔽則暗。若爾國使來,予令麵見,予國使往,爾亦令麵見,則情不至壅蔽,而和事可久,至吉凶大事,當遣使交相慶吊。每歲貴國饋黃金十萬兩,白金二百萬兩,我國饋人參千斤、沼皮千張;以山海關以西為貴國界,以東為我國界,關牆適中之地兩國於此互市。倘願成和好,速遣使責和書及誓書來,予亦責書以往,否則再勿遣使致書也。”

崇禎看著和議文書,臉上肌肉抽動,手指哆嗦。

難道說,大明必須和建奴,簽署城下之盟嗎?

“魏卿,你們閣部,是個什麼決議?”

崇禎的目光,轉向了內閣首輔魏藻徳等一眾大臣。

大明戰事連連,九邊精銳喪失殆盡,而流寇之禍正張,崇禎之意,欲以金銀緩清軍,專力平寇,閣臣蔣德璟和兵部尚書陳新甲都是讚成和議。

魏藻徳等閣臣一言不發,崇禎臉色難看,怒火攻心。

“眾卿欲安享其成,成則分功,敗不及禍。當真是老成持國,打的一手好算盤啊!”

崇禎冷笑連連,咳嗽不斷。

“陛下乾坤獨斷,臣等唯陛下聖命是從!”

“臣等以陛下馬首是瞻!”

魏藻徳幾人臉色煞白,又是跪下,磕頭碰腦。

他們自然是讚成和議,但一旦朝中非議,皇帝不得已秋後算賬,他們這些說話的臣子,又豈能獨善其身?

萬一是抄家滅族,豈不是太冤了些?

“都起來吧。陳卿留下,其他人退下吧。”

崇禎擺了擺手,看著下麵的一群臣子,心灰意冷。

無人肯為君分憂,為國分憂,百無一用,滿朝文臣,皆可殺之。

“陛下保重龍體,臣等告退!”

魏藻徳等人汗流浹背,爬了起來,紛紛退出了暖閣。

幾位閣臣出了宮門,人人都是吐了口氣,麵色也都紅潤了起來,和剛才暖閣時的愁眉苦臉,截然不同。

最重要的是,幾人沒有就和議發表任何意見,不用擔驚受怕。即便是皇帝要和談,也不需要他們任何一人前來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