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一雙筷子,插進了鍋裏,看到筷子直立,並沒有歪倒,這才點點頭,大聲道:
“要是那一次,鄉親們發現粥稀了,可以到衙門直接找上官,也可以找我,鄉親們不僅要有飯吃,也要有力氣,有心氣,這樣才能好好活下去!”
震天的喝彩聲不斷響起,滿滿的都是難民們發自內心的呐喊,人人都是敬佩交加。
王青天愛民如子,可不是浪得虛名,隻做麵子。
除了宣武衛,其他各衛所,都在發生著此類的事情。各衛所都有上麵派下來的巡查員明察暗訪,誰也不敢摻假,否則就是和自己的前程、甚至是自己的腦袋作對。
凡願意從軍者,家中賦稅全免,月銀一兩!
難民從各地而來,本就是朝不保夕,還有很多人都有家室,一家人嗷嗷待哺,這當兵變成了捷徑和必然的選擇。
隻是這當兵也頗為嚴格,相比之下,老實巴交的莊稼漢子容易選上,反倒那些頭腦靈活、走南闖北的人精們,一個個給刷了下來。
“誰會騎射?”
“誰會武藝?”
“誰力氣大?”
諸如此類的問題,被那些募兵的軍官反複問起,被選中者喜氣洋洋,淘汰者則是悶不作聲,鬱悶異常。
誰都知道,河南練軍,紀律嚴明,訓練有素,一旦選中,受益的是全家。況且,亂世之中,軍中升遷最快,以河南練軍的戰績,將來的榮華富貴,或許不是什麼癡心妄想。
嚴厲的訓練,嚴苛的軍令,每日裏,募兵的大校場中,無數的漢子揮灑汗水,刻苦訓練,無論刮風下雨,從不停歇。
大量的難民湧入河南,也使得征兵有了來源,一年多時間下來,募兵加上老兵,已經超過了六萬人,也大大超出了原來的預期。
募兵越容易,說明難民越多,而除了募兵,如何安置那些流民,不是讓他們靠官府救濟,而是難民們獨立更生,便是河南各郡縣目前的當務之急。
以工代賑,用人工代替賑民,則難民們可以自食其力,以工代賑,利在雙方。以工代賑在後世經濟疲軟時經常使用,王浩然對此也是毫不陌生。
屯糧賑災,是以工代賑最基本的手段,但官府不能單純的施粥發糧,曆史上的賑災手段,就是以工代賑。
河南糧食儲存足夠,可以提供賑民的糧食,而河南各郡縣由於過去幾年遭兵匪禍亂,破壞嚴重,也正好有了可以以工代賑的基礎。
道路交通、城牆民居、灌溉溝渠,所有的基礎設施,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在嚴冬來到之前,大量修建適合居住的房屋,也是河南衛所的一項重要事宜。
房屋修好了,可以低價租給各地的百姓,等他們將來有了儲蓄,則是用來買房,衛所又可以收回投資,一舉多得。
就比如後世的棚改,就是把城市中的老舊房子全部拆除,重新蓋房,百姓或者住新房或者得到拆遷款,這就是以工代賑,最後得利益的,還是老百姓。
上行下效,河南各衛所,到處都是大興土木,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而河南各官府,則是黯然失色,成了可笑的陪襯。
而那些皇親國戚、豪強官紳,羨慕嫉妒恨,人人都在詛咒著,王泰領兵出征,早日死在韃子的刀槍羽箭之下。
而此刻宣武衛大堂之中的王泰,正在為領兵北上的事宜犯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