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帝心(2 / 3)

“周廷儒……,他沒有密奏嗎?”

“回陛下,周廷儒上梳,但對關外的戰事草草而過,並無詳解。”

王承恩的話,讓崇禎的臉色,一下子沉了下來。

朝廷慣例,內閣首輔得到皇帝召命後,都會先上疏惋辭,但也會附上密奏,對軍國大事發表自己的意見。周廷儒作為即將上任的內閣首輔,於關外這一場國戰避重就輕,讓崇禎不由得有些失望。

“中原的流寇,都消停了吧?”

終於,崇禎問道了中原的戰事上來。

“回陛下,自王泰滅了獻賊曹賊,大破李自成,中原就安靜了不少。”

王承恩小心翼翼,卻被眉頭一皺的崇禎立即打斷。

“安靜了些,也並不是天下太平!連唐王府都能被搶,看來這些流寇,還是賊心不死啊!”

“陛下,王泰畢竟才到河南兩年多時間,就任河南巡撫也不過半年。陛下還是給他些時日,中原的形勢必會更好。”

王承恩低聲細氣,斟酌字句。

“王泰來了嗎?”

崇禎抬起頭來,忽然問道。

“回聖上,王泰率河南衛北上,他率部將,正在殿外候旨,已經一個時辰了。”

王承恩上前一步,小心翼翼在崇禎身側說道。

“一個時辰了!讓他在殿外好好待著,也好好反思一下!”

崇禎鼻子裏冷冷哼了一聲,眼神頗為不善。

“看看彈劾他的這些折子,天怒人怨,膽大包天!他就不能消停點嗎? ”

王承恩滿臉賠笑,不敢言語。

看看天色不早,崇禎終於抬起頭來。

“喚王泰進來吧。我倒要看看,他有什麼說辭。”

王承恩連忙點頭,快步走了出去。

王泰在殿外等候時,心裏也是不安。

大軍北上,在天津衛上岸,直奔山海關,而他,則是率一些將領,進京麵聖。

兵部尚書陳新甲在城外迎他,二人一路入紫禁城,途中陳新甲明裏暗裏指出,讓他小心謹慎,斟酌進言。

談及軍事,陳新甲明言,朝中大臣群情激奮,欲借中原流寇日衰,一戰而定乾坤。至於兵部也是不得已催洪承疇進兵,但如何進兵,如何統籌安排、則是洪承疇自己決斷。

看來,洪承疇果然和曆史上一樣,優柔寡斷,外強中幹,知兵而狗屁不懂,一手斷送了大明王朝的根本。

正如李定國所說,大明王朝積重難返,所托非人!

一句“人心皆私”,便是洪承疇、吳三桂這些人的真實寫照。

解圍錦州,洪承疇13萬大軍,非要一同進軍,孤注一擲,形同賭博,隻帶三天的口糧,連後路都不留,何其自負和可悲?13萬大軍交給他統領,大明王朝又何其悲催和不幸!

李自成北上,吳三桂奉旨救援北京城,一再推諉,半月多還沒有到北京城下,何其久矣?

曆史上,多爾袞從山海關進兵北京城,隻用了兩天時間。就連那個毀譽參半的袁督師,山海關救駕北京城,同樣也是兩日。

從這一點上來說,袁崇煥可比吳三桂強多了!

說吳三桂什麼“衝冠一怒為紅顏”,全是雞公扯淡,極致的利己主義者而已。什麼國家民族,在他的個人利益麵前,狗屁都不是。

負國家重任、國家重托,考慮的卻都是自己的小九九,大明王朝士大夫武將之氣節,讓人堪憂。

這在大殿外一等,可就是一個多時辰,不光王泰等人,就連隨同的太監,也是汗流浹背,擦汗擦個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