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八年(1635年),河南滎陽大會後,十三家反明勢力分兵出擊,張獻忠和李自成隨闖王高迎祥東進。張獻忠破鳳陽,砍光明皇陵的幾十萬株鬆柏,拆除了周圍的建築物和明太祖朱元璋出家的皇覺寺,掘了皇陵,將鳳陽富戶屠殺殆盡。以至於崇禎帝得知消息後,身著喪服,到太廟放聲痛哭。
崇禎九年(1636年)初,張獻忠兵強馬壯,麾下將士達十萬人以上。同年九月,闖王高迎祥遇伏被俘,被淩遲處死。十三營各部損失慘重,李自成轉戰於潼關以西,張獻忠則是潼關以東。
崇禎十一年(1638年),各路反明勢力在兵部尚書、內閣大學士楊嗣昌策劃的“四正六隅、十麵張網”的圍剿戰略下苟延殘喘,李自成部幾乎遭受滅頂之災,退入商雒深山之中,劉國能部歸順朝廷,為了保存實力,張獻忠在穀城、羅汝才在鄖陽,分別接受了兵部尚書熊文燦的“招撫”,大明天下,似乎難得地恢複了幾分太平。
受“招撫”後,張獻忠拒受改編和調遣,不受官銜,人不散隊,械不去身,操練士馬,時刻保持著臨戰體製。又每日置造戰船,已積至百有餘號,及打造極精軍器。買馬製器,日夜整辦,惟恐不及。
正如穀城知縣阮之鈿所奏一樣,他張獻忠並沒有“解散徒黨,賣劍賣刀,安意耕耘”,他隻是在等待時機,東山再起。
羅汝才也是一樣,其部受撫之時,自言不願受官領糧,願為山農,耕稼自贍。五省總理熊文燦促令其解散諸眾,率部下丁壯從征立功,羅汝才根本不予理睬。
不聽調不聽宣,穀城知縣阮之細在四月間寫下了絕命辭,房縣知縣郝景春拚命向上司請求援兵,到了崇禎十二年春天,張獻忠、羅汝才等部同大明朝廷之間的關係,已經是相當緊張。
四月下旬,兵部尚書楊嗣昌和五省軍務總理熊文燦密謀,準備趁清軍退去的時機,抽調大軍秘密向鄖陽、襄陽集中,以期一舉殲滅張獻忠、羅汝才部。
甘鎮總兵柴時華部、寧鎮總兵祖大弼部以及京營禁旅,新任陝西三邊總督鄭崇儉,四川巡撫傅宗龍分別被密調入湖廣,配合熊文燦標下的總兵左良玉、張任學、陳洪範、龍在田等部,一起向穀城、房縣進兵。
大明朝廷調兵籌餉之時,張獻忠從蛛絲馬跡中感到了危險迫近,他果斷決定先發製人,在崇禎十二年五月初九日率部重新起事,輕而易舉就占領了穀城縣城。
知縣阮之鈿服毒自盡,巡按禦史林銘球被殺,張獻忠下令拆毀城牆,劫庫縱囚,重豎反明大旗。
“將軍,這是穀城知縣阮之鈿的絕命詞,學生抄了過來,請將軍過目。”
穀城生員潘獨鼇過來,向張獻忠遞上一物。
張獻忠起事前,穀城生員潘獨鼇、徐以顯便投身其為謀士。二人向張獻忠講解孫吳兵法,為他打造三眼銃、弓弩等兵器,操練團營方陣及左右營法,很是得張獻忠器重,尤其是潘獨鼇,更是被張獻忠任命為軍師一職,青眼有加。
張獻忠接過紙張,讀了一遍,冷笑一聲。
“讀盡聖賢書籍,成此浩然心性,勉哉殺身成仁,無負賢良方正,穀邑小臣阮之鈿拜闕恭辭。好一個崇禎的忠實看門狗!”
他把紙張撕的粉碎,甩了出去,洋洋灑灑,落了一地。
“潘先生,下一步,我大軍該何去何從啊?”
張獻忠回過頭來,滿麵笑容,看著自己的軍師。
“將軍,敵眾我寡,我軍處於朝廷大軍包圍之中,以免被朝廷大軍圍住,我軍應西進房縣,同羅汝才等部會合,共同對付朝廷各路大軍。”
張獻忠點了點頭,確實如潘獨鼇所說,隻有和羅汝才等人彙合,雙方才能擰成一股繩,對抗朝廷大軍。
“義父!”
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齊四人過來,一起向張獻忠見禮。
“定國,文秀,我軍打算兵發房縣,和曹操部彙合。你二人帶前軍出發,派人通知曹操,讓他們響應起事!”
李定國和劉文秀領令而去,張獻忠讓孫可望斷後,自己和艾能齊坐鎮中軍,大軍裹挾著百姓,迤邐而去。
李福向後看去,心頭黯然。夕陽下,穀城縣城煙柱滾滾,屍體層層疊疊,如山堆積。穀城縣,就這樣消失了。
崇禎十二年五月二十八日,張獻忠部和羅汝才、白貴、黑雲祥等三部聯合圍攻房縣縣城數日。繼穀城失陷後,房縣被攻破,知縣郝景春被殺。
張獻忠、羅汝才降而複叛,五省總理熊文燦大驚之下,催令湖廣總兵左良玉統兵剿賊,卻是損兵折將。
朝野震驚,龍顏大怒,崇禎皇帝下令將總理熊文燦和河南總兵張任學革職,令兵部尚書楊嗣昌督師湖廣,以剿流寇。
https://www.biqiuge8.com/book/53050836/84745711.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8.com。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biqiug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