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盜賊不平,禦邊終無良策,而禦邊於藩籬之外,即便是和議,也是勝算。我大明內憂外患,民生凋敝,兩線作戰,不堪重負,如能和議,自然是上上之策。”
高起潛臉上的笑容綻開,甚至有些容光煥發。
“王泰,想不到你對我朝政局還是頗有心得。你這一番見地,倒是和楊嗣昌如出一轍。聖上讓本官和閣臣楊嗣昌、遼東巡撫方一藻與東虜和議,隻要和議達成,京畿再無東虜襲擾,朝廷也可以安下心來,剿除流寇。誰知……”
他悠悠歎了口氣,似乎很是遺憾。
“誰知卻被幾個黃口儒生所誤!”
王泰接著高起潛的話,說了下去。
“平時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這些個所謂的清流,憑著一張利口,狗屁不懂,妄談國事,信口雌黃,難道他們不知道,朝廷早已經疲憊不堪,無力承擔起兩線作戰的重負嗎?”
剛開始小心翼翼,說到後麵,王泰的聲音大了起來,完全是由感而發。
這些個清流、言官、禦史,誤國誤民,實務一竅不通,卻又妄言輕動,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後世有人說,明朝是被他們罵死的,在王泰看來,真是有幾分道理。
這些人,對民生實物一知半解,甚至可能一竅不通,去做學問寫寫文章,這才是他們的正途。教書都有可能誤人子弟,靠他們安民治國,實在是所托非人。
說到後麵一句,他更是麵色發紅,鏗鏘有力。
“攘外必先安內,這是我朝唯一的出路,若是內憂外患,我朝必不堪重負,危矣!”
攘外必先安內!
說到這句話的時候,倒是讓王泰腦海裏想起後世的某位蔣姓名人,原來此事已經有了先例。
“王泰,看來我大明,還是有明白人啊!”
高起潛仿佛找到了知音,一下子說了下去。
“若是和議達成,韃子怎會入塞? 韃子不入塞,你我怎會有今日之舉? 宣大軍、關寧軍怎麼會敗,盧象升怎麼會死?黃道周、何楷這些個書呆子,他們一通亂說,卻讓大明有今日之禍! 聖上又會寢食不安,多多少白發? 王泰,你說說,這到底是不是人禍?”
王泰微微心驚,看高起潛發問,趕緊開口。
“公公,我朝之一弊政,便是對士人太寬。士大夫隻知負氣用事,卻無視朝廷和君王之憂。公公若是回京,還要規勸聖上,國家大事,君王可以獨斷乾坤,不必太在乎士大夫之言。”
高起潛連連點頭,高聲道:
“王泰,你說的沒錯! 聖上就是太在乎這些家夥放屁,所以晝夜操勞,吃不好睡不好,完全是因為這些家夥!”
王泰心知肚明。看來崇禎帝的優柔寡斷,連身旁的太監都看得出來。
“王泰,你先下去吧,本官要寫一封奏折給聖上!”
高起潛起身,王泰趕緊起身,就要告辭離開。
“王泰,濟南城的泉水,可不是那裏都能喝到的。”
王泰端起茶杯,茶溫尚可,他一飲而盡,滿嘴茶香,忙告辭退了出去。
清軍肆虐大明,孫傳庭前途未卜,他必須審時度勢,緊緊抓住高起潛這棵大樹。
至於他投身高起潛為了什麼,曆史總會昭示,他不需向任何人,包括文世輔們交代!
https://www.biqiuge8.com/book/53050836/85004898.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8.com。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biqiug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