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誌高擺擺手,一旁的年輕漢子趕緊拿了幾把腰刀過來,寒光閃閃,看起來都覺得鋒利異常。
“公子,你看,這是小人們剛打造出來的刀槍,比小人以前打造的,可是結識多了!”
王泰拿起腰刀,試了試刀身,讚賞地點了點頭。冶鐵質量的提高,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除了便於鑄造高質量的火器,也能帶來巨大的連鎖效應。
不說軍事上,就是應用於民間,也是利國利民。
“大人是天神下凡! 神仙啊!”
“大人是什麼都知道啊!”
鐵匠們紛紛恭維,發自內心。
吃飽喝足,每月二到五兩銀子的收入,絕不虧欠,這樣的高薪待遇,也許在太平年間不算什麼,但是在這兵荒馬亂的亂世,那可是實實在在的高收入、高待遇了。
“高手在民間,你們才是高手!”
王泰一陣心虛,也讚揚起工匠們來。
與其說自己給了這些人新生,不如說因為這些人的智慧,曆史才有可能沿著正確的軌道前進,文明才不會斷層。
“神父,你也來了!”
一轉眼,看到魯昭站在人群之中,聽的仔細,王泰大聲叫了起來。
這位苦行僧,不會是來偷聽的吧?
“王泰,你真是大明最聰明的年輕人啊!”
魯昭走了出來,豎起了大拇指,由衷地讚歎道。
“王泰,我是來給你看炮樣的。我剛看見河邊人們在洗煤,還要再煉焦。這應該是你的想法吧?”
王泰微微一笑。這些後世人人皆知的小玩意,幾百年前,還是一樣震驚世人。
“神父,剛開采出來的煤叫原煤,原煤裏麵有許多雜質,煤的品質也不同,各種質量等級的煤混雜在一起。洗煤就是將原煤中的雜質剔除,將好煤和劣質煤分開。洗煤後的精煤,再來煉焦。”
“神奇的東方天朝,充滿智慧的中國人!”
魯昭連連搖頭,驚歎不已。
來到炒鐵爐前,看到已經是曲柄連接的攪拌裝置,竟然是水力帶動,魯昭又結結巴巴起來。
“王泰,這是誰設計的,這方爐怎麼還有一個外圍爐? 這竟然是水力驅動!”
他不知道的是,明末的這種炒鐵爐,歐洲直到18世紀下期才會發明,中國比歐洲,足足早了150年左右。
“神父,這都是大人搞出來的。這個叫炒鐵爐,說是可以得到低什麼“碳”的熟鐵。至於這個爐子,叫蓄熱爐,說是可以提高煉鐵的溫度,能省焦炭,還能煉出好鋼。”
董士元誇大其詞,其實隻有蓄熱爐是王泰的點子,炒鐵爐、煉焦,大明已經有了先例,並應用到了實際應用中。天工開物中,已經有明確的記載。
魯昭卻是連連點頭,豎起了大拇指。
“王泰,王大人,你是個大科學家,很了不起!”
果然,真如他所想,這王泰不是個簡單人物,總是能給人帶來驚喜。他要是真的放棄了來這裏鑄造火器,恐怕這些高深的科學技術,他就沒有辦法了解到。
就比如那定裝火藥,若不是王泰的介紹,他也不會掌握。
“上遊的水壩建起來了嗎?”
看到炒鐵爐的曲柄是水力帶動,洗煤也是水力帶動,王泰暗自思量,水壩應該已經建起來了。
“公子,水壩已經建起來了。剛開始經常滲水,後來用水泥補了一下。楊震說,回頭要再補建一下,全部用剛剛生產出來的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