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中文)
內容提要
--------
小鄉紳班納特有五個待字閨中的千金,班納特太太整天操心著為女兒物色稱心如意的丈夫。
新來的鄰居彬格萊是個有錢的單身漢,他立即成了班納特太太追獵的目標。在一次舞會上,彬格萊對班納特家的大女兒吉英一見鍾情,班納特太太為此欣喜若狂。
參加舞會的還有彬格萊的好友達西。他儀表堂堂,非常富有,許多姑娘紛紛向他投去羨慕的目光;但他非常驕傲,認為她們都不配做他的舞伴,其中包括吉英的妹妹伊麗莎白。伊麗莎白自尊心很強,決定不去理睬這個傲慢的家夥。可是不久,達西對她活潑可愛的舉止產生了好感,在另一次舞會上主動請她同舞,卻遭到伊麗莎白的拒絕,達西狼狽不堪。
彬格萊的妹妹一心追求達西,她發現達西有意於伊麗莎白,妒火中燒,決意從中阻撓。而遭到伊麗莎白冷遇的達西也鄙視班納特太太及其小女兒麗底亞的粗俗。在妹妹和好友達西的勸說下,彬格萊不辭而別,去了倫敦,但吉英對他還是一片深情。
班納特沒有兒子,他的家產將由遠親柯林斯繼承。柯林斯粗鄙無知,卻善於趨炎附勢,居然當上牧師。他向伊麗莎白求婚,遭拒絕後,馬上與他的女友夏綠蒂結婚。
附近小鎮的民團聯隊裏有個英俊瀟灑的青年軍官魏克翰,人人都誇他,伊麗莎白也對他產生了好感。一天,他對伊麗莎白說,他父親是達西家的總管,達西的父親曾給他一大筆遺贈,卻被達西吞沒了。伊麗莎白聽後,對達西更加反感。
柯林斯夫婦請伊麗莎白去他們家作客,伊麗莎白在那裏遇到達西的姨媽凱瑟琳,不久,又見到了達西。達西無法抑製自己對伊麗莎白的愛慕之情,向她求婚,但態度還是那麼傲慢。伊麗莎白堅決地謝絕了。這一打擊使達西第一次認識到驕傲自負所帶來的惡果,他痛苦地離開了她,臨走前留下一封長信作了幾點解釋:他承認彬格萊不辭而別是他促使的,原因是他不滿班納特太太的輕浮和鄙俗;魏克翰說的卻全是謊言,事實是魏克翰自己把那筆遺產揮霍殆盡,還企圖勾引達西的妹妹私奔。伊麗莎白讀信後十分後悔,既對錯怪達西感到內疚,又為母親的行為羞愧。她逐漸改變了對達西的看法。
第二年夏天,伊麗莎白隨舅父母來到達西的莊園,與他再次相遇。她發現達西變了,不僅對人彬彬有禮,在當地很受人們尊敬,而且對他妹妹非常愛護。她對他的偏見消除了。正當其時,伊麗莎白接到家信,說小妹麗底亞隨身負累累賭債的魏克翰私奔了。這種家醜使伊麗莎白非常難堪,以為達西會更瞧不起自己。但事實出乎她的意料,達西得知上述消息以後,不僅替魏克翰還清賭債,還給了他一筆巨款,讓他與麗底亞完婚。自此以後,伊麗莎白往日對達西的種種偏見統統化為真誠之愛。
彬格萊和吉英經過一番周折,言歸於好,一對情人沉浸在歡樂之中。而一心想讓自己的女兒嫁給達西的凱瑟琳夫人匆匆趕來,蠻橫地要伊麗莎白保證不與達西結婚。伊麗莎白對這一無理要求斷然拒絕。此事傳到達西耳中。他知道伊麗莎白已經改變了對自己的看法,誠懇地再次向她求婚。到此,一對曾因傲慢和偏見而延擱婚事的有情人終成眷屬。
--------
《傲慢與偏見》作品賞析
--------
《傲慢與偏見》是奧斯丁的代表作。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為素材,一反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感傷小說的內容和矯揉造作的寫作方法,生動地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這部社會風情畫式的小說不僅在當時吸引著廣大的讀者,時至今日,仍給讀者以獨特的藝術享受。
奧斯丁在這部小說中通過班納特五個女兒對待終身大事的不同處理,表現出鄉鎮中產階級家庭出身的少女對婚姻愛情問題的不同態度,從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觀:為了財產、金錢和地位而結婚是錯誤的;而結婚不考慮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對為金錢而結婚,也反對把婚姻當兒戲。她強調理想婚姻的重要性,並把男女雙方感情作為締結理想婚姻的基石。書中的女主人公伊麗莎白出身於小地主家庭,為富豪子弟達西所熱愛。達西不顧門第和財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卻遭到拒絕。伊麗莎白對他的誤會和偏見是一個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討厭他的傲慢。因為達西的這種傲慢實際上是地位差異的反映,隻要存在這種傲慢,他與伊麗莎白之間就不可能有共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