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祝壽·慶賀·白喜(1)(1 / 3)

〔壽堂的布置〕

古時候布置壽堂,一般正廳牆壁中間,男壽懸掛南極仙翁,女壽懸掛瑤池王母,或八仙慶壽圖、三星圖等象征高壽之畫軸;或以金紙剪貼大“壽”字掛於禮堂正中,正中設禮桌,禮桌上陳設壽桃、壽糕、壽麵、香花、水果等。地上置紅色拜墊,以備後輩行禮。

〔祝壽的儀式〕

祝壽無一定的儀式,古時通常晚輩賓客,僅向壽堂行三鞠躬禮,壽星可定時出堂受賀,其餘時間則由子侄輩在禮堂答禮。新式壽誕,常在宴會之前,由壽星分切蛋糕餉客。

〔壽慶的招待〕

慶祝壽誕,一般都是經濟較富餘者方能進行,所以在招待上比較講究。古時在壽誕前夕,就開始宴請至親好友,稱為“暖壽”;中午為麵席,取其“長壽”口彩;晚間為大宴。次日,尚有宴席,以謝執事。現在的壽慶宴席,有兩項內容似乎是必不可免的:一是要由壽翁(壽婆)吹生日蛋糕上的蠟燭,然後分吃蛋糕;二是要吃麵條,以討長壽的口彩。

(一)壽慶柬帖

是慶祝生日所應用的柬帖。壽慶柬帖與其他喜慶柬帖不同,通常都是由子孫或親友具名的,不由自己具名。

(一)子孫具名

×月×日(星期×)為家嚴七十九壽辰

×恭

闔第光臨

×××率子孫鞠躬

席設:×××路×號本宅

間:下午×時正

(二)親友具名

×月×日(星期×)為

×××先生八十一華

謹定於是日

上午×時致×時在××路××大禮堂

簽名祝壽並備壽麵恭請

光臨×××等謹訂:

說明:

(一)例一,為子孫具名的壽慶請帖。父壽用“家嚴”或“家父”字樣,母壽用“家慈”或“

家母”字樣,雙壽則用“家嚴慈”字樣並列。兄弟眾多的,可由長子或推兄弟中對外最有聲譽的代表具名,數代同堂者也可用“率子孫鞠躬”字樣,不必全體連署。

(二)例二,為親友具名的壽慶請帖,多半適用於在政治上或社會上較有聲望的人士,下麵應列載親友代表的姓名。

(三)祝壽請帖

(四)雙壽請帖

(五)預祝請帖

(六)補祝請帖

(七)門生發起為師長祝壽啟事

慶祝×校長

老師×

×先生×秩華誕啟事

本月×日欣逢×校長

老師××先生×秩華

誕在×校友紛請稱觴慶祝,先生堅辭鋪張,爰承厚意,謹訂於是日×午×時在××禮堂舉行慶祝並備茶點,願參加者屆期敬請準時蒞臨,恕不柬邀

(請帶茶點費××元)

××大學校友會

×××××××同啟

(二)壽幛

壽幛是用綢布題字為祝壽之禮,也稱禮幛。壽幛用字簡短,有一個字的,如“壽”字;有四個字的,如“壽比南山”等。通常四字為多,大多用大幅紅綢段,剪貼金紙。有用紅紙的立軸,通稱“壽軸”;也有外裝玻璃框的,通稱“壽屏”。

壽幛題辭為四字的,在四字當中,有一定的平仄聲規律。大概是以平聲開始,必以仄聲收尾;仄聲開始,平聲收尾。這就是普通所說的“平起仄收,仄起平收”。

通用壽幢

人壽年豐乃福乃壽文韜武略長壽百歲心曠神怡

白首壯心老當益壯老不服老老驥伏櫪樂享餘年

有福有壽年高氣壯歡度晚年如竹如梅壽翁德大

良師益友青鬆不老鬆柏常青鬆鶴延年餘熱生輝

男壽通用壽幛

大德必壽大椿不老天保九如天賜遐齡天賜純嘏

日永椿庭古柏長春甲第增輝慶衍桑弧慶溢懸弧

共頌期頤如鬆柏茂如南山壽多福多壽鳩杖熙春

壽並河山壽如日升壽富康寧壽人壽世壽征大德

分齡男壽壽幛

五十歲

樂天知命年齊大衍學到知非福祿艾之

六十歲

甲重周花開甲子年臻耳順算周花甲

七十歲

從心所欲古稀人瑞欲不逾矩德壽古稀

八十歲

平安磐石刻鳩進杖籌添八百富貴壽考

九十歲

九天日麗天保九如頌獻九如福備九疇

百歲

百年人瑞百福駢臻壽慶期頤榮登上壽

女壽通用壽幛

大德必壽天姥峰高花燦金萱歡騰萱室壽田宜家

壽征坤德壽添萱祿壽同金石鬆鶴遐齡金萱煥彩

金萱不老圖呈王母國光人瑞寶婺星輝寶生光

寶婺呈輝奉暉永駐星輝寶婺春滿北堂春濃萱幄

分齡女壽

五十歲

百齡半度百歲平分

六十歲

甲子重開萱開周甲

雙壽通用壽幛

人月同圓天上雙星日月並明日月齊輝日升月恒

雙星並耀雙星朗照鳳凰娛誌仙耦齊齡仙眷長春

台女前合耀百年偕老壽並岡陵庚婺同明柏翠鬆

青極婺聯輝弧揚華弧同懸弧齊輝星月爭輝

(三)壽聯

壽聯多為五字或七字,也有達數十字或百數十字的。壽聯的內容,以切事、脫俗、工整而有音樂味為上乘。所以撰擬壽聯,必須認清對象,立定主旨,選用恰當的詞句,注以流暢的氣勢。對人則恰如其分,對事對物則描譬生動,不務虛華,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義,引起共鳴。壽聯為求其以少數文字,包含很多的意思,所以多用文言文,並且多用成語、典故、專名。但用成語、典故、專名時,必須先了解其含義,如祝60歲壽用“花甲”,祝70歲壽用“古稀”。如用“南極”二字以祝女壽,用“寶婺”二字以祝男壽,則就錯誤了。

祝男壽通用聯

人增高壽

天轉陽和

天地同壽

日月齊光

人老心不老

年高誌愈高

祝分齡男壽聯

五十壽

大衍宏開筮羲易

知非伊始進堯年

不雕不琢年當服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