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儀式禮儀(1)(1 / 2)

在國際禮儀和經貿活動中,常見的儀式有簽字儀式、授勳儀式,開幕式等。下麵分別介紹一下這些儀式的一般做法及相關問題。

〔簽字儀式〕

簽字儀式不是一種純禮儀活動,它是一種具有實質性意義、實用性很強的儀式。

國際間有關國家的政府、組織或企事業單位之間經過談判,就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等領域的某些重大問題或相互關係達成協議,締結條約、協定或公約時,一般都要舉行簽字儀式。簽字是訪問、談判成功的標誌,有時甚至是曆史轉折的裏程碑,因而也就顯得格外重要。

各國業務部門之間簽訂的專業性協議,一般不舉行這類儀式。

準備工作

1.文本

首先要準備好待簽文本。有關單位要在簽字儀式舉行之前,做好文本的定稿、翻譯、校對、印刷、裝訂、蓋火漆印等項工作,同時準備好簽字用的文具、國旗等物品。

2.簽字廳

簽字儀式通常在事先布置好的簽字廳內舉行。簽字的種類不同,各國風俗習慣不同,簽字廳的布置也不盡相同,但總的要求是,簽字廳內應幹淨整潔,不用破舊桌椅,台呢不能有破損,室內空氣要保持新鮮。

在我國,簽字廳內一般設置一張長方桌,上麵覆蓋深綠色台呢,作為專用簽字桌。簽字桌後備放兩把椅子,是雙方簽字人員的座位,主左客右。座前擺放各自保存的文本,文本上端放置簽字文具,中間擺一旗架,懸掛簽字雙方的國旗。其他人員分客主各一方按身份順序排列於各自的簽字人員座位之後。

有些國家安排簽字儀式設置兩張方桌作為簽字桌,雙方簽字人員各坐一桌,雙方的小國旗分別懸掛在各自的簽字桌上,參加儀式的人員坐在簽字桌的對麵。

有的國家安排一張長方桌為簽字桌,但雙方參加儀式的人員坐在簽字桌前方兩旁,雙方國旗掛在簽字桌的後麵。

3.參加人員

簽字人視文件性質由締約雙方各自確定。有由國家領導人簽的,也有由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簽的,若是地區或地區部門之間的協議,則由地區或相應部門負責人(通常是法人代表)簽字。確定簽字人的原則是:簽字人的身份與待簽文件的性質相符;雙方簽字人的身份大體相當。

助簽人員是簽字人的助手,應提前確定,有關簽字的具體細節由雙方助簽人員商談。

其他參加人員基本是參加會談的全體人員,雙方人數大體相等為宜。許多國家的政府、組織或企事業單位為了表示對協議的重視,往往會派身份更高的領導人出席簽字儀式,遇此另一方應予以同意。

程序

第一,雙方參加人員進入簽字廳,簽字人就座,其他人員各就各位。

第二,助簽人員分別站在簽字人員座位外側協助翻揭文本,指明簽字處。

第三,雙方簽字人先在本國保存的文本上簽字;助簽人員互相傳遞文本;簽字人在對方保存的文本上簽字。最後,雙方簽字人交換文本,相互握手,此時所有參加儀式的其他人員以掌聲表示祝賀。

第四,有時簽字後,備有香檳酒,雙方人員共同舉杯慶賀。

如有三四個國家締結條約,其簽字儀式大體如上所述,隻需相應增添簽字人員座位、簽字用具和國旗等物。至於簽訂多邊公約,通常僅設一個座位,一般由公約保存國代表先簽,然後由各國代表依一定次序輪流在公約上簽字。

在他國參加簽字儀式,應入鄉隨俗,尊重該國舉行簽字儀式的傳統習慣,關鍵是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