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1 / 1)

家庭心理學是指以係統觀點為基本立場和出發點,對個體、夫妻和家人在相互關係中以及在他們活動的廣泛的環境中的情感、思想、和行為進行研究的科學。其目的是讓人們以良好的心理構建一個充滿親情而和睦的家庭。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由一定範圍內的親屬所構成的社會基本組成單位,正是這一個個細胞組成了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家庭關係是社會的縮影,社會的變遷或快慢往往都會通過家庭關係反映出來。古今中外有各種形態結構不同的家庭,其職能不盡相同,但卻具有支持社會、影響社會形態的作用。

家是溫暖的港灣,愛的寄泊地,一個充滿溫暖、和睦氣氛的家庭會使每個家庭成員生活在一種精神快樂的狀態之中。然而,現實生活中我們的許多家庭並沒有達到這樣的理想目標。我們時常會聽到在一些家庭中有著看這不順眼,看那也不順眼,動輒就發生爭吵打罵的行為。

據調查,常見的家庭關係問題表現為,夫妻與父母間的關係,其中婆媳矛盾比較突出;夫妻與子女間的關係,如代溝問題、戀父情結、戀母情結等;夫妻與兄弟姐妹或其他親人的關係。另據調查,在中國的婚姻家庭人群中,婚姻美滿、穩定的家庭已不超過三成,有70%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爭吵、暴力、外遇、婚外戀、離婚、孩子教育等問題,情感困惑日益嚴重,婚姻家庭結構受到嚴重挑戰,這勢必不利於社會的安定,並會嚴重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造成這種種矛盾的根源在很大程度上就歸結於心理原因,為此,學習家庭心理學對於構建溫馨美滿的家庭有著重要的意義。

家庭離不開柴米油鹽和一些芝麻大的小事情,這些小事情是最現實又瑣碎的生活細節。它是我們每天必須麵對的內容,有的人感覺乏味,有的人則感到其樂融融。其實,鑒於家庭成員性格各異,趣味不同,所以出現一些矛盾,也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關鍵是我們用什麼樣的心理來對待,如果本著理解的角度,生活就不會起波瀾,如果矛盾雙方有一方寬容大度一些,就不會有紛爭。須知,家是每一個家庭成員的共同的家,它需要全體成員懷著積極而健康的心態來擁抱生活。

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人們之間的壓力不斷加大,不隻在家庭中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經濟問題,態度問題等。工作中出現的矛盾甚至會更多。被壓力和浮躁充斥的我們隻要理智地處事,不為對方的一言一行斤斤計較,就會化幹戈為玉帛。

家庭作為國家的一個基本的組織單位,對國家的興衰成敗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美國多位知名社會學家在探討美國的振興之時曾建議:“家庭是人類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學習環境。如果要將美國社會轉變成一個更加美好的社會,那麼設法振興美國的家庭組織,便是一個極重要的關鍵。”這個主張其實對於我國社會也同樣重要,它昭示著家庭心理學的重大意義。

德國詩人歌德說:“無論是國王還是農夫,家庭和睦是最幸福的。”隻有家庭和睦,我們的家人才能快樂健康,我們的事業才能興旺發達,我們的社會才能和諧文明。

為了幫助人們解開心理困惑,建立溫馨和睦的家庭,我們特地編著了《家庭心理學》一書,著重圍繞家庭各成員之間的關係,從心理學視角闡述了愛情、婚姻、培養和教育子女、孝敬和贍養老人等一係列家庭問題,以淺顯易懂的心理學理論分析了家庭角色的微妙關係,並切實地提出了許多行之有效的自我調適方法,是一本可以幫你了解自己及家人,鍾愛自己及家人,解決家庭各種矛盾的心理學指導書。

第一章 家庭關係的心理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