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從一隻叫“露西”的猩猩說起(1 / 3)

同樣的道理,我們不應指望人類學家告訴我們明確的直立時間表,我們所能期望知道的是,人類大致在哪一個百萬年開始直立。

直立行走可以從化石中找到堅實的證據。我們與四足行走動物在骨架結構上明顯不同,外行都能看出其中的區別。直立行走的第一個重要特征是足弓。足弓對直立行走非常重要,除了提供必要的彈性,走路更省力氣,還能保護大腦免受步行的巨大衝擊,否則跑著跑著就跑成了腦震蕩,無論如何也算不上是適應性狀。足弓還證明早期人類放棄了攀爬樹木的習慣,如果試著用腳握住一根木頭,你就可以看出自己和猴子的區別——具備其他靈長類動物都沒有的足弓,那是現代人類獨有的典型特征。如果某具古老化石的腳骨存有足弓,大致可以證明他生前曾經直立行走過。

直立行走的第二個重要特征是骨盆。骨盆就是一個骨質的盆,裏麵可以放很多東西,包括胎兒。但它又不是一個普通的盆,還可以起到骨架樞紐的作用,上麵承接著脊椎,下麵連接著大腿。可以想象,因為直立行走,人類的骨盆必須更加強壯,才足以支撐起上半身的重量。因此,考古專家可以通過骨盆化石,斷定那是人類還是猩猩、男人還是女人、成年還是幼年。

直立行走的第三個重要特征是膝蓋骨。這塊骨頭並非人類所獨有,四足行走的陸生哺乳動物都有,它們都能彎腿。人類的膝蓋骨不隻保證雙腿能夠曲彎自如,還必須承擔彈跳奔跑時的大力衝擊,因此膝蓋骨更大更硬更結實,下跪時也更加麻利灑脫。隻要看到如此與眾不同的膝蓋骨化石,基本可以斷定它屬於可直立行走的人類。

要想知道人類究竟何時開始直立行走,考古學家的任務就是到處挖化石。這件事情看似簡單,實則不易,其難度不亞於大海撈針。很多人都有一個錯覺,以為現在已經挖出了很多人類化石,但那些躺在棺材裏的都不是化石,而隻是屍體,至多是骷髏,可能具有曆史意義,卻很少具有考古價值。確有研究價值的一百萬年以前的人類化石,隻有區區幾具,而且還不完整,但聰明的研究人員仍然從這幾具化石中發現了人類直立行走的蛛絲馬跡。

第一個證據來自大名鼎鼎的露西。

1973年,科學家在埃塞俄比亞一個考古現場有了重要發現,他們進行挖掘工作時正在收聽一首搖滾歌曲,這首歌的主角名叫露西,大家便決定將新發現的古猿化石命名為露西。這位露西後來名揚天下,所有古生物學家都熟悉這個名字的含義——露西被稱為“人類的祖母”。對於被深埋在地下數百萬年籍籍無名不識字的陌生人來說,真是一個意外的驚喜。“祖母”一詞並非戲稱,從露西的骨盆判斷,盡管她隻有12歲,但應該已經生過孩子。原始人類性成熟極早,他們會抓住一切機會懷孕生子,而且完全沒有避孕概念。

同樣的道理,我們不應指望人類學家告訴我們明確的直立時間表,我們所能期望知道的是,人類大致在哪一個百萬年開始直立。

直立行走可以從化石中找到堅實的證據。我們與四足行走動物在骨架結構上明顯不同,外行都能看出其中的區別。直立行走的第一個重要特征是足弓。足弓對直立行走非常重要,除了提供必要的彈性,走路更省力氣,還能保護大腦免受步行的巨大衝擊,否則跑著跑著就跑成了腦震蕩,無論如何也算不上是適應性狀。足弓還證明早期人類放棄了攀爬樹木的習慣,如果試著用腳握住一根木頭,你就可以看出自己和猴子的區別——具備其他靈長類動物都沒有的足弓,那是現代人類獨有的典型特征。如果某具古老化石的腳骨存有足弓,大致可以證明他生前曾經直立行走過。

直立行走的第二個重要特征是骨盆。骨盆就是一個骨質的盆,裏麵可以放很多東西,包括胎兒。但它又不是一個普通的盆,還可以起到骨架樞紐的作用,上麵承接著脊椎,下麵連接著大腿。可以想象,因為直立行走,人類的骨盆必須更加強壯,才足以支撐起上半身的重量。因此,考古專家可以通過骨盆化石,斷定那是人類還是猩猩、男人還是女人、成年還是幼年。

直立行走的第三個重要特征是膝蓋骨。這塊骨頭並非人類所獨有,四足行走的陸生哺乳動物都有,它們都能彎腿。人類的膝蓋骨不隻保證雙腿能夠曲彎自如,還必須承擔彈跳奔跑時的大力衝擊,因此膝蓋骨更大更硬更結實,下跪時也更加麻利灑脫。隻要看到如此與眾不同的膝蓋骨化石,基本可以斷定它屬於可直立行走的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