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讓孩子做得更出色(3 / 3)

看過這個故事之後,不知道為人父母者會有何感想,但這是一個社會現象:現在父母都忙於工作,以至於忽視了自己的孩子,連和孩子吃一頓飯的時間都沒有。孩子的交際圈都比較小,除了學校就是家裏。因此,父母應該在孩子學習之餘多陪陪他,關注一下他的生活和內心。這樣孩子不會因為沒人訴說而把想法都藏在心裏,從而導致抑鬱情緒。同時有父母的陪伴,孩子往往會有很安全的感覺,對身邊的事情會產生更大的興趣,表現會更加活躍。因為孩子一方麵想在父母麵前表現一下,讓父母知道自己是優秀的,聰明的,希望得到父母的讚賞;另一方麵孩子又想要讓父母充當自己的指導員,給他指導,希望父母能指出他的一些不足地方,那樣也可以更好地保護自己,增強應付事情的信心。

4.參與孩子的活動。去看看孩子的舞蹈表演、講故事比賽等,父母的出現會讓孩子知道自己是被父母關心的。不要以“忙”為借口,對孩子的事情不聞不問,這樣往往會讓孩子產生“我是多餘的”的想法,都沒有人來關心我,在乎我。從而讓孩子產生自卑的感覺,不能正確評價自己,給自己信心。所以,當哪天父母知道孩子要參加演出的時候,請你們請一天假,陪著孩子一塊兒去參加,在台下給他鼓勵,給他鼓掌,孩子會很高興,會投入更大的熱情。因為他知道父母是很關心他的。

5.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是舉行各種家庭活動,並讓孩子在活動中承擔某些特殊的任務。這些活動可以是孩子們的小聚會,也可以全家一起外出旅遊,讓孩子自己準備食物,保管重要物品等。孩子通過自己動手參與,當小聚會在他的策劃下圓滿完成或是外出旅遊他的食物準備齊全,他的內心會有很大的成就感,他會想“我也參與了勞動,活動成功也有我的功勞”。孩子會從中感到喜悅,增強自信心。

6.孩子喜歡別人需要他的感覺。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把孩子當成與自己平等的人,有意識地讓孩子參與一些家務勞動,與孩子討論一些家庭中的事情,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能力和父母對自己的信任。這在另一個程度上也是對孩子的鍛煉和尊重。父母千萬不要經常對孩子說:“你真沒出息!”“小孩子懂什麼!”“我就知道你幹不了!”“真是笨蛋!”等等。孩子對這些話很敏感,在他幼小的心理,他會認為連父母都這樣說自己了,看來自己真的是不行了。這樣容易導致孩子自暴自棄,產生自卑心理。所以父母千萬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傷害孩子的自尊,就等於毀掉他的自信。做父母的要適當地鼓勵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了,他會很高興,也會增強信心。

7.無論什麼時候,盡可能讓孩子閱讀,鼓勵孩子提問、發表對故事的看法和評論。這樣可以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也讓孩子在閱讀中增長知識、升華思想,以此來增加孩子的自信。

8.父母自己要表現得非常自信,避免說一些模棱兩可的話或問其他的人“我這樣做可以嗎”之類的問題。孩子就像讀一本書一樣“讀”成年人,他是以照葫蘆畫瓢的方式來學習的,對大人的情緒變化非常敏感。